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21篇 |
免费 | 247篇 |
国内免费 | 9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46篇 |
农学 | 609篇 |
基础科学 | 1196篇 |
649篇 | |
综合类 | 6515篇 |
农作物 | 502篇 |
水产渔业 | 504篇 |
畜牧兽医 | 5377篇 |
园艺 | 861篇 |
植物保护 | 6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1篇 |
2023年 | 316篇 |
2022年 | 427篇 |
2021年 | 473篇 |
2020年 | 402篇 |
2019年 | 459篇 |
2018年 | 216篇 |
2017年 | 433篇 |
2016年 | 575篇 |
2015年 | 668篇 |
2014年 | 1042篇 |
2013年 | 922篇 |
2012年 | 1240篇 |
2011年 | 1098篇 |
2010年 | 870篇 |
2009年 | 1033篇 |
2008年 | 997篇 |
2007年 | 915篇 |
2006年 | 689篇 |
2005年 | 686篇 |
2004年 | 610篇 |
2003年 | 496篇 |
2002年 | 461篇 |
2001年 | 455篇 |
2000年 | 297篇 |
1999年 | 213篇 |
1998年 | 277篇 |
1997年 | 241篇 |
1996年 | 262篇 |
1995年 | 226篇 |
1994年 | 192篇 |
1993年 | 132篇 |
1992年 | 128篇 |
1991年 | 134篇 |
1990年 | 124篇 |
1989年 | 139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9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海拔地区牦牛血浆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是与组织能量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酶,目前已成为研究动物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与调控分析的良好模型。其活性的大小与组织细胞内氧分压的高低密切相关。在有氧条件下,LDH将乳酸转化成丙酮酸,进而促进整个机体的代谢过程;在无氧条件下,LDH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从而完成葡萄糖的无氧酵解过程;同时在其过程中释放少量ATP分子,为缺氧情况下的机体生命活力提供一定的能量。Kaplan认为LDH还能调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H)的比率,因而对细胞内的一系列生化反应起调节控制作用。牦牛世代生活在高原环境,对低氧、寒冷、强紫外线等恶劣环境有强大的适应能力,本文通过测定牦牛的血浆和组织LDH活性,进一步探讨高原牦牛适应高寒,缺氧环境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992.
993.
通过对高校二级学院教师及研究人员的科研现状开展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得出,科研经费与人才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创新团队与管理制度是科研水平提升的关键。二级学院应加强传统学科的建设,逐步凝炼优势学科,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改善现有的科研环境与条件,促进校院科研综合实力的总体提升。 相似文献
994.
995.
文章分析探索了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高效、便捷测定土壤营养参数的可能性。采集蓬莱镇组紫色土样本,比对分析了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厚度和土壤粒径条件下采集土壤光谱对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筛选出不同厚度、粒径土壤条件下的碱解氮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样本厚度为30mm时具有最大的光谱反射率,建立的氮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最佳,校正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83,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9和1.87。土样粒径在0.25-0.85mm时氮含量的预测效果最佳,校正集和验证集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8,且均方根误差较小;但当土样粒径<0.25mm时,氮含量预测模型效果明显下降。采用20目(<0.85mm)过筛、30mm厚度土壤样本采集可见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模型预测,可以实现对蓬莱镇组紫色土碱解氮含量的较好光谱预测。 相似文献
996.
997.
猪解耦联蛋白基因3(UCP3)3''''侧翼区突变位点多态性及其对胴体、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猪解耦联蛋白基因3(UCP3)的3'侧翼区一碱基变异区Ava I位点的多态性在不同猪群体间的基因型分布及其多态性对猪胴体、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x2独立性检验,发现该多态片段3种基因类型在各品种间分布不一致,杜洛克与中国地方猪种淮南猪、二花脸猪、清平猪、八眉猪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中国地方猪种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采用最小二乘法以及回归法分析了大白×梅山资源家系F2代139头个体的Ava Ⅰ位点多态性与相应的胴体、肉质性状的连锁关系,未发现该位点对猪胴体、肉质性状的显著性影响.UCP3基因3'侧翼区多态位点基因片段在各猪群间分布类型的不同显示出中国地方猪种与外来猪种相比所具有的种质差异,但该位点是否用作为改良猪胴体、肉质性状的标记位点并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加以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探讨鸵鸟对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做好鸵鸟禽流感的防控工作,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的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疫苗,不同剂量免疫鸵鸟,用HI方法检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和再免日龄.结果表明,雏鸵鸟母源抗体能维持约3周~8周;8周龄时分组首免,C1组产生的免疫反应优于C2组,抗体峰值能达到7.50 log2,维持时间为9周左右;17周龄时C1组以3.0 mL/羽进行二免,2周后抗体达到7.40log2,3周~7周抗体维持在高峰值,最高达8.80log2,以后逐渐下降,有效抗体水平能维持至接种后25周左右.二免后25周进行三免,以5 mL/羽三免后2周抗体可达到9.80log2,2周~4周抗体维持在最高峰,以后缓慢下降,期间抗体时有起伏,但有效抗体水平约可维持1年时间.三免后45周内抗体水平合格率均在70%以上.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初步推荐了鸵鸟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999.
1000.
从湛江地区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鹅组织中分离鉴定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O86K61和O44K74,以此制备油佐剂灭活疫苗。用上述疫苗接种20日龄雏鹅,35日龄加强免疫一次,分别于27、35、42、50日龄检测免疫鹅血清抗体水平,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大肠杆菌油佐剂灭活疫苗安全可靠,免疫后15、30 d后,免疫鹅血清抗体水平分别达到1∶32和1∶128;且免疫鹅能抵抗1010/mL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攻击,对照组鹅全部发病,有明显临床症状,从发病鹅组织中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