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林业   117篇
农学   287篇
基础科学   14篇
  72篇
综合类   1740篇
农作物   174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415篇
园艺   218篇
植物保护   61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钼酸铵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化学试剂,是多种酶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冶炼钼铁和制取三氧化钼、金属钼粉、钨钼合金和钼丝,其次是用作化工的催化剂,少量用作农用钼肥,极少量用于医药方面。钼的缺乏会导致龋齿、肾结石、克山病、大骨节病、食  相似文献   
62.
CoCl2对Na2CO3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朝周 《草业学报》2007,16(3):49-54
本研究报道了CoCl2对Na2CO3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120mmol/L Na2CO3胁迫的前期,苜蓿幼苗叶片多胺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过氧化物酶除外,而活性氧水平、脂质过氧化程度和细胞膜相对透性无显著变化;当120 mmol/L Na2CO3胁迫延长至24~28 d时,乙烯产生速率大幅度上升,多胺氧化酶及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精胺、亚精胺和腐胺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活性氧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程度显著提高,细胞膜稳定指数大幅度下降。在120 mmol/L Na2CO3溶液中加入CoCl2至50μmol/L,在胁迫的整个过程中乙烯产生被显著抑制,同时相对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并在胁迫后期显著减轻了多胺氧化酶活性升高、多胺含量下降及脂质过氧化程度的增加,减缓了细胞膜稳定指数的下降,从而对Na2CO3胁迫下苜蓿幼苗叶片细胞膜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牛脂胺聚氧乙烯醚是一类广泛用于草甘膦制剂的农药助剂。大量研究表明,该助剂的毒性大于其活性成分草甘膦,因而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牛脂胺聚氧乙烯醚的结构、毒性以及其目前在环境中的分布水平和分析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牛脂胺聚氧乙烯醚在我国农药助剂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规范使用和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多胺代谢和种子萌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颖  何生根  伍春莲  孙敏 《种子》2003,(2):53-56
多胺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种子萌发是植物个体发育的重要阶段。本文将以多胺参与种子萌发这一过程的代谢变化,并与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5.
小麦种子脱水过程中多胺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牛明功  胡炳义  张胜  朱自学  刘怀攀 《种子》2006,25(11):61-63
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在成熟脱水过程中(蜡熟期)3种不同形态(游离态free:f;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acid 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cd:ASCC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acid insoluble covalently conjugated:AISCC)多胺(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和精胺spermine:Spm)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种子成熟脱水过程中,fPut的变化不明显,而fSpd和fSpm的水平明显上升。酸可溶性共价结合态多胺(ASCC-PAs)的变化不明显,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腐胺(AISCC-Put)和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亚精胺(AISCC-Spd)的含量明显升高。这些结果暗示,fSpd、fSpm、AISCC-Put和AISCC-Spa在小麦种子成熟脱水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6.
水稻籽粒中内源多胺及其与籽粒充实和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杨建昌  朱庆森 《作物学报》1997,23(4):385-392
以8个水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籽粒发育期内源多胺的含量及其与籽粒充实和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中Put(腐胺)、Spd(亚精胺)和Spm(精胺)的含量,强势粒高于弱势糕卫粒充实好的品种(组合)高于籽粒充实差的品种(组合),尤以Spd和Spm更明显;籽闰中Spd和Spm的含量或浓度,以及Spd/Put和Spm/Put的比值与谷粒充实率和千粒軎于极显著正相关在花后3天喷施外源多胺(1m  相似文献   
67.
25%胺苯黄隆WP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生产的新型超高效除草剂,我们受沈阳化工研究院委托,进行了25%胺苯黄隆WP防除油菜田杂草的药效试验及对油菜、水稻安全性的观察,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8.
以7个菜豆品种为试材,采用对冷害指数以及相对电解质渗透率进行测定的方式,筛选出耐低温型菜豆品种和低温敏感型菜豆品种,并对其低温驯化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了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在响应低温驯化过程中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多胺合成分解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菜豆外施多胺缓解低温胁迫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在低温驯化过程中2个品种叶片中腐胺和亚精胺的含量有明显增加,而精胺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低温驯化过程多胺合成酶基因ADC表达量上升,ODC表达量变化不明显,SAMDC表达量升高,SPDS和SPMS在2个品种中表现不一致;多胺分解酶基因DAO和PAO表达量上升,SMO在2个品种中表现不一致.综上所述,腐胺和亚精胺在植物体内的积累可能与提高菜豆苗期耐低温性有较大关系,并且它们的积累可能与ADC、SAMDS、DAO和PAO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9.
柑橘全爪螨是一种世界性害螨, 目前对许多药剂已经产生抗性。药剂复配是治理抗性问题, 延长药剂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为筛选出增效明显的复配新产品, 本文选取联苯肼酯作为标准药剂, 与阿维菌素和氟啶胺分别进行复配, 并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其联合毒力及增效作用。结果表明, 联苯肼酯、阿维菌素和氟啶胺的单剂LC50分别为16.43、0.29 mg/L和12.63 mg/L。联苯肼酯与阿维菌素复配比例为19∶1和15∶5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35.02和158.40, 具有增效作用。联苯肼酯与氟啶胺在6∶4、7∶3、5∶5、9∶1、8∶2复配比例的共毒系数分别为466.28、410.61、370.22、311.15和275.85, 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0.
为筛选出防治沙糖橘采后腐烂的高效低毒杀菌剂,本实验分析测定了咪鲜胺、抑霉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和甲基硫菌灵6种化学杀菌剂对沙糖橘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以及其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咪鲜胺、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可有效防治沙糖橘采后腐烂。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果实失重率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根据GB 2763-2016规定,在柑橘中咪鲜胺、抑霉唑、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最大限量分别为5 mg/kg、5 mg/kg、1 mg/kg和0.2 mg/kg。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参照葡萄中的最大限量分别是2 mg/kg 和3 mg/kg。经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的沙糖橘,在处理后第3 d果皮、全果和果肉中杀菌剂残留量低于最高限量。经咪鲜胺和吡唑醚菌酯乳油处理的果实,在处理后第3 d果皮中药剂残留量高于限量,全果和果肉中药剂残留量低于限量。经苯醚甲环唑处理的果实在处理后第3 d果皮和全果中残留量高于限值,果肉中残留量低于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