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2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49篇
  5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18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这么多千姿百态的观赏石中,竟然有如此一块集波斯猫、灵鼠、赤龙为一体的奇石。细细端详它便可以发现在奇石的正上方有一只洁白、毛绒绒的波斯白猫,它有着炯炯有神的双眼,灵巧的鼻子、双耳以及细如丝般的胡须,整个身体不但有着协调的整体性,更加让人觉得它形象逼真,活灵活现。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在波斯白猫的右侧,还趴着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植树造林便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杜、柏、桑、栗等树木了.两千多年前的西周开元时期,王室就设立了"林衡"、"山虞"等官职,专门掌管丈地、种树和护理林木等事务.当时为了动员民众植树,明文规定:"不树者,无椁."也就是说,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在盛行土葬的时代,人死后没有棺材入殓,这样的惩罚无疑是非常严苛的,也是非常可悲的. 到了北魏孝文帝时,对植树造林的奖惩更为严厉、分明.不仅要求种树,而且连种植树木的品种、数量都有具体规定:"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树、枣五树、榆三树,限三年种毕."  相似文献   
13.
说吹牛     
泉琪 《花卉》2009,(11):46-46
中华民族有勤劳朴素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但毋庸讳言,国入也有吹牛拍马的习惯。这里只说吹牛。  相似文献   
14.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有着三千年以上文字记录的历史和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便生动地描述了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鲜明独特的习俗。不同的民族在欢度春节时更能体现出千姿百态的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5.
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丝业起源于中国,栽桑养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古老传统,形成农、工、商、贸一体化的特色丝绸产业.一直以来,蚕桑生产的主要产品是蚕茧,目的产物是生丝."种好桑、养好蚕、产好丝"是传统蚕业的固有思维模式和生产习惯.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中华传统美德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指导作用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形成了一系列积极向上的中华传统美德,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地凝聚,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扬弃,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体系中的精髓。岳飞精忠报国的壮举,苏武持节牧羊的大义,子产表里如一的诚信……至今仍是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极好教材。以下即列举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正宁县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试点,2001年全面铺开以来。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34.10万亩,其中退耕造林约14万亩,宜林荒山造林20.10万亩。项目覆盖全县十个乡镇,86个行政村。5.30万农户。  相似文献   
18.
《花卉》2019,(3):6-8
“节味”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仪式。为节日加点“料”,加一点想象和创意,为节日配上有含义的花,让节日更加鲜活灵动。传承传统花文化,让节日气氛回归原味。 春节在我国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尤玲玲  赵利 《天津农学院学报》2021,(1):110-112,封3
加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增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认同、相互帮助的根本途径,是凝聚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团结奋斗的重要保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应该坚持以"四观"教育为重点,不断增进"五个认同",立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思政课堂育人功能和"互联网+教育"模式,全面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  相似文献   
20.
王建江 《河南农业》2022,(36):10-11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立足国家现实发展情况,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提出为高校人才创新培养提供新的契机与原生动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高校人才创新培养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