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1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104篇
  191篇
综合类   1316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68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区域加密资料、葵花红外卫星云图和长治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天气形势及天气实况,分析了2021年7月11日发生在长治市的一次极端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为500 hPa低压槽和副热带高压对峙的华北暴雨典型环流形势。(2)此次强降水过程共经历了从γ中尺度对流单体到β中尺度对流云团,再到α中尺度对流云团,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3个多尺度积云并和过程。强对流云团和列车效应对此次强降水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3)雷达上多个强对流单体持续不断影响而造成的列车效应,以及低质心降水回波的高降水效率,导致长治市多站出现短时强降水。低仰角、近距离处,长治上空低层径向速度出现超过20 m/s的大速度区,说明近地面有大风天气发生。  相似文献   
2.
基于NCEP分析资料和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对2016年6月1日发生在重庆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动力、水汽条件、水汽螺旋度和水汽散度通量的诊断分析。结果显示,短波槽东南移动和西南涡东北移动是造成这次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正涡度平流在槽前和脊后引起上升运动。700 hPa上西南涡提供了水汽,促进和维护对流的强烈发展;较高水汽螺旋度和较低水汽散度通量与较高降水面积对应较好,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对降水预报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假相当位温(θse)垂直分布、K指数和A指数表明暴雨发生时存在明显的层结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气象局中国国家级地面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和加密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京津冀两次深厚涡旋系统造成的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者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物理量条件。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高低空均为深厚涡旋系统沿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方向东移北上,但2016年暴雨过程影响的深厚涡旋系统为西南涡减弱消散后形成的新生华北气旋,2021年暴雨过程为西南涡直接沿太行山东移北上。(2)2016年过程的水汽输送更旺盛,配合更好的水汽辐合条件产生暴雨。(3)两次暴雨过程的不稳定能量高,配合上升运动将低层的水汽和能量向高层输送,高温高湿条件下触发对流,造成雨强较大的短时强降水。(4)两次暴雨过程均受地形影响,雨带走向与太行山和燕山基本一致,但2016年暴雨过程降雨量最大区域位于太行山“喇叭形”山谷及其附近,雨带更加偏西,过程降水量更大,2021年暴雨过程最大雨量分布在沿太行山外围。  相似文献   
4.
基于1961—2018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极端强降水量、强降水日数的时空演变特征,定量化分析了柴达木盆地不同量级暴雨灾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1961—2018年柴达木盆地夏季(6—8月)降水呈增多趋势,增幅为7.5 mm·(10a)-1,极端强降水次数亦呈增多趋势,增幅为2次·(...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8日湖北、湖南出现一次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利用ECMWF发布的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6月7—9日湖北、湖南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主要发生在700 hPa涡度场的正涡度区,即西南低涡移动方向的右前方.  相似文献   
6.
基于通辽市 1960—2020 年的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暴雨站次及区域性暴雨过程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国家标准 GB-T 42075-2022 对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暴雨极值呈明显的南部地区大于北部,暴雨站次分布整体上北部和中西部少,南部和中东部多。年平均暴雨日数 0.8 d。7~8月为发生暴雨主要月份。(2)区域性暴雨过程共45次,年平均 0.7 d,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单日区域性暴雨占78%。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达11次。(3)利用国家标准定量评估,得出有 3 次特强区域性暴雨过程,依次为 2017 年 8月3日、1994年7月12~14日、1984年8月10~11日。结合本地情况,定义综合强度Z值在100以上为特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40以上为强区域性暴雨,Z值在30以上为较强区域性暴雨。区域性暴雨等级评估方法适用性较好,利于区域性暴雨过程强度的划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2023年7月登陆我国华南沿海的2304号“泰利”热带气旋,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I资料、NOAA每日(非插值)OLR资料,对登陆台风“泰利”在广西地区的暴雨增幅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登陆后的“泰利”被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切断低压及副高延伸的高压脊包围,这样的环流形势有利于环流维持;“泰利”活动期间越赤道气流明显增强,索马里急流和80-90°E的越赤道气流在南海北部海域交汇后,将大量的水汽、动量和潜热能量注入登陆“泰利”环流,使其登陆后仍能维持一段时间;2023年7月第4侯,西南季风处于活跃期,触发低纬西南季风涌北传并侵入“泰利”环流,进而在广西地区产生暴雨增幅。此外,低层热力条件特征也是导致“泰利”暴雨增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商丘市1981—2020年降水日数及降水量分析得出,近40年商丘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 d,集中在每年7—8月,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11月结束,且年暴雨日数呈略增多趋势;近40年商丘市年平均暴雨量为187.3 mm,暴雨量以7—8月最多,降雨量占年总暴雨量的69.2%,暴雨量整体也呈增多趋势.商丘市暴雨气候特征会导...  相似文献   
9.
天山地形对新疆大风和降温天气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5月24日夜间~26日夜间,新疆地区自西向东出现了明显的降水、大风、降温天气过程。为研究此次天气过程中天山地形的作用,文中用WRFV3.1模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改变天山山脉的地形高度设计了一组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天山地形对此次强天气过程中大风和降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天山山脉地形对准格尔盆地西北部直至天山山脉北侧的气流有明显的阻挡与减缓作用,对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汗腾格里峰北坡强风带的形成有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地形高度越高,产生垂直运动的地形抬升机制越强,地形强迫抬升作用产生的垂直上升运动越剧烈;天山山脉明显地减轻了寒潮天气过程中南疆塔里木盆地的降温幅度,对准格尔盆地北部的寒潮降温幅度也有一定的减缓作用,对塔里木盆地的"保温"作用较准格尔盆地明显。  相似文献   
10.
遇雨情 遇雨减速行驶,不可抢道而行,要注意避免泥水溅污行人的衣物。遇沥青路、泥泞路及其他容易引起打滑的道路,需提高警惕,谨慎驾驶,严格控制车速,不可急剧转向,尽量少使用脚制动。久雨天气,要注意公路的路基可能出现疏松和坍塌,要选择凸处坚实的路面行驶。遇特大暴雨,不要冒险行驶,应选择安全位置把车停好,并开亮小灯,引起来往车辆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