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6篇
  免费   1083篇
  国内免费   1436篇
林业   751篇
农学   1218篇
基础科学   526篇
  1189篇
综合类   5803篇
农作物   902篇
水产渔业   957篇
畜牧兽医   4890篇
园艺   692篇
植物保护   2197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37篇
  2022年   552篇
  2021年   700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782篇
  2018年   543篇
  2017年   697篇
  2016年   731篇
  2015年   681篇
  2014年   894篇
  2013年   949篇
  2012年   1116篇
  2011年   1104篇
  2010年   948篇
  2009年   884篇
  2008年   795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608篇
  2004年   550篇
  2003年   441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416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90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8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南宁市冬种番茄引进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个番茄新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是万利达,其次是美国63和英雄2号。这三个品种表现为产量高、耐寒、抗病性强,果实美观坚硬、耐贮运,商品性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适合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2.
高粱作为中国主要的酿造原料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高粱炭疽病是高粱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整个生育期中均可发病,且在温暖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栽种地区更易发生和流行,不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严重时会引起产量的大幅下降和籽粒品质的劣变。多年来,高粱病理学家和育种家对高粱炭疽病病原菌菌株分离、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发生原因、寄主抗性利用和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研究为炭疽病的生化防控以及培育抗炭疽病品种奠定了基础。开展高粱炭疽病研究,发掘更丰富多样的优异抗性种质资源,减少农药使用,不仅可以满足中国高粱产业对天然有机高粱原料的巨大需求,还可以推动高粱生产向高产优质转变。对高粱炭疽病的分布和发病症状、炭疽病病原菌侵染机理、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及流行原因、抗性资源鉴定和高粱抗炭疽病基因定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论述,以期从分子水平上更好地认识高粱与炭疽病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高粱炭疽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3.
准确、及时地监测区域作物长势状况对农业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收集大面积作物长势信息的有效手段,正日益受到关注。为提高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该研究基于田间实测的冬小麦拔节期地上鲜生物量(aboveground fresh biomass,AFB)、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和叶片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tent,LNC)4种生长相关理化参数,利用熵值法获取各参数权重构建冬小麦理化复合参数(physico-chemical composite parameter,PCCP)。利用显著性检验和籽粒产量数据分析复合参数在量化冬小麦长势方面的性能。然后,以Sentinel-2A作为数据源,分析不同遥感指数与LAI、SPAD、AFB、LNC和PCCP的相关性。选取相关性较高的遥感指数作为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的输入,建立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模型,对PCCP进行估计。评价模型精度并用于监测研究区冬小麦长势分布特征。赋权结果表明,作物物理参数的权重大于生化参数,其中LAI的权重最大,为0.387,AFB和SPAD次之,LNC的权重最小,为0.105;PCCP性能评估结果表明,与单一理化参数相比,PCCP值能更好地揭示作物长势状况的差异,其与最终籽粒产量的相关性更好, 决定系数提高0.035~0.468,均方根误差减少46.2~520.0 kg/hm2;在遥感监测过程中,PCCP比单一理化参数有更好的应用潜力,BP-ANN长势遥感监测模型模拟PCCP精度较高,在测试集中决定系数为0.830,均方根误差为0.080;研究区冬小麦总体长势稳定且分布集中,呈现"中部差,南北好"的空间分布特征。因此,构建作物理化复合参数用于量化作物长势是提高长势监测可靠性和准确性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为冬小麦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服务于发展智慧农业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164.
对RNAi技术的概念、研究进展及西瓜病毒病的危害及其发生特点、RNAi技术在西瓜抗病毒病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5.
166.
针对马铃薯真菌病害发生严重、多种病害混合发生、缺乏安全有效防治方法的问题,对前期筛选出的高效拮抗 菌株BA-26 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其胞外代谢产物的稳定性,明确防病促生作用。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 16S rDNA 序列分析,BA-26 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对8 种马铃薯病原真菌均表现出 较强的拮抗作用,对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 的抑菌率大于80%;胞外代谢产物经100 ℃处理30 min、紫外照射8 h、pH 2~10 酸碱处理、蛋白酶处理1 h 后,相对抑菌 率均维持在80% 以上;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BA-26 滤液对茄病镰刀菌的抑制率为91.3%;盆栽试验中,每盆施用 20 mL 浓度为4.0×109 cfu · mL-1 的BA-26 发酵液使马铃薯根长、须根数、株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2.07%、 111.94%、48.0%、19.6%。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 对马铃薯真菌病害抑菌谱宽,胞外代谢产物稳定性强,有较强的防病 促生作用,具有开发为马铃薯专用生防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7.
为在河北省推广种植黄秋葵,在安国、保定、邯郸、衡水和石家庄5个试验点进行黄秋葵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石秋葵1号、红玉和五福3个品种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石秋葵1号、红玉和五福生长势、抗病性和产量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3个品种的茎粗大致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株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除2018年的红玉外),单株结果数则先增加后减少,单果质量(除五福外)逐渐增大;以4月20日、25日和30日为播期,得到的黄秋葵单株产量和折合667 m~2产量较高。综合得出,河北省黄秋葵种植以4月20日、25日、30日为播期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8.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与农业的密切融合,越来越多的研究将深度学习技术用于农业病虫害检测,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本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Xception模型的植物病害识别方法.了解到植物病害图像会受到不确定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减小图像信息.在Xception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通道扩增模块,采用带有通道分配权重的多尺度深度卷积与组...  相似文献   
169.
程顺峰 《水产学报》2006,30(4):544-548
以牙鲆淋巴囊肿病毒(LCDV)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而后将小鼠脾细胞与P3U1骨髓瘤细胞融合,以囊肿组织冰冻切片的免疫荧光染色筛选杂交瘤细胞,阳性结果显示特异性块状荧光信号集中在囊肿细胞的细胞质边缘部分,且多个荧光信号相连呈现链圈状,有限稀释 法克隆阳性杂交瘤细胞,三次克隆后获得4株稳定产生抗LCDV抗体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1A8、1D7、2B6、2D11)。应用Western-blotting法分析单抗识别蛋白的分子量,结果显示,单抗1D7 和2B6均能特异性结合一条分子量116 kD病毒多肽;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定位单抗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结果发现胶体金颗粒集中吸附在病毒粒子衣壳周围,且背景清洁,无散在的金颗粒或其他污染物。实验结果说明分子量约为116 kD的蛋白多肽为LCDV病毒衣壳蛋白,且具有线性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70.
为深入认识四川冬春季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变化特征,利用1980—2016年四川35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气候倾向率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其冬春季ET0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和贡献率分析了ET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ET0的年代际变化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空间上呈明显的西南高东部低的分布特征,且高值区范围持续扩大,低值区范围波动缩小。ET0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春季ET0气候倾向率和空间差异明显大于冬季,且ET0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分布受海拔高度影响明显。ET0的同一日多年平均值自初冬至初春逐渐上升,1月22日—5月2日仅有8 d的ET0值低于多年日平均值,具有明显连续的高值时段。ET0对日照时数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对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对三者均呈高敏感性。平均气温的正贡献率是引起ET0变化的主导因子,其次是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