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林业   39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3篇
  59篇
综合类   420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209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轮虫休眠卵用不同浓度盐溶液处理后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褶皱臂尾轮虫(B.plicatilis)和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的休眠卵用不同浓度食盐溶液处理后卵壳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不同种轮虫休眠卵的外表超微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分表面有孔,卵壳有不同程度的龟裂。新鲜休眠卵用盐度为10的食盐溶液处理后,龟裂不明显;隔年休眠卵经饱和食盐水处理,龟裂明显。  相似文献   
42.
卡氏住白虫(Leueocytozoon caulleryi的裂殖子和配子体是从天然感染鸡的外周血液、肝、脾及其他内脏组织采取。通过透视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裂殖子呈圆形或卵圆形,外包有两层膜,外膜较薄,内膜比较厚,内含有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核,在核中央有一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具有一个管状嵴的线粒体和1~2个脂类包含体。 卡氏住白虫雄性和雌性配子体都具有三层明显的膜,但成熟的配子体仅见到两层膜。雌雄配子体含有细胞核、核仁、核酸糖小体、食物空泡、管状嵴的线粒体、内质网、雄配子体较小而细胞核较大。雌配子体染色较雄配子体深,并含有较发达的内质网。  相似文献   
43.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研究 Ⅳ.病叶细胞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条纹叶枯病叶超薄切片的电镜检查中,可见一些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和淀粉粒累积,一些细胞不同程度坏死,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以及伴胞的细胞质或液泡中有一个或多个蛋白体存在,一些伴胞中有特异性的非外壳蛋白存在,一些细胞中有一些不定形的粒状内含体或砂状结构,而在病株的不同叶位,这种砂状结构数量不同,以+1叶所见最多.研究结果还佐证了前文有关叶绿体中淀粉粒的过量累积可能引起叶绿体的破坏及其后叶片褪绿病斑形成的假说,并推测这可能是同化产物的运输通道受到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电镜观察表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孢子极丝平均为13圈,圈倾斜角大于29°,极膜层部排列较紧密,并可明显区分为两个部分,整个孢子内富含糙面内质网。桑尺蠖微孢子虫(Nosema hemerophila)孢子极丝排列相当整齐,极丝只有10圈左右,圈倾斜角在12°以上,极膜层部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排列较松散,糙面内质网含量较少。两者孢子的表面细微结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5.
水稻温敏型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叶绿体结构和功能以及温度影响叶绿体发育的理想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型水稻(OryzasativaL.)三系保持系西农1B,从其后代中筛选到一个突变性状稳定遗传的温敏型叶片白化转绿突变体tsa2 (temperature-sensitive green-revertible albino 2)。与野生型相比, tsa2突变表型受温度影响, 22°C条件下萌发的野生型幼苗表型正常,而tsa2幼苗完全白化,且约40%白化苗死亡,存活白化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均显著变劣;在28°C下萌发的tsa2幼苗叶片呈浅绿色并伴有白条纹,其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光合速率及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小; 32°C下萌发的tsa2幼苗叶片无明显差异。透射电镜观察显示,与野生型相比,tsa2在22°C下叶肉细胞中无叶绿体或存在异常发育叶绿体(尚未分化出基粒和基层),在28°C下部分叶肉细胞含少量发育完整的叶绿体,在32°C下叶肉细胞数量及形态均正常。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tsa2突变体中部分光合色素代谢途径基因、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呈不同程度变化。遗传分析表明, tsa2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TSA2被定位于第5染色体SSR标记S5-57和S5-119之间,物理距离为718 kb。本研究为水稻遗传改良及研究温度影响叶绿体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
以栽植于日光温室中适宜延迟栽培的‘贝达’砧‘意大利’葡萄为试材,自2013年8月1日始至落叶(2014年1月31日)止每天分别进行红光和蓝光不同光质延长光照至24:00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葡萄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片的外观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叶片抗衰老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红光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有序,明显减缓了叶绿体超微结构的解体,显著延缓叶片衰老;补充蓝光处理前期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破坏了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加速了植株的衰老进程;但在叶片衰老后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F_v/F_m值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高于对照,并且叶绿体的基粒片层比对照排列整齐有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补充蓝光处理的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显著高于补充红光和对照。综上,补充红光处理有效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延长了叶片的生理功能期。  相似文献   
47.
芝麻黄化突变体YL1的叶片解剖学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艳  周芳  李俊  杨敏敏  周婷  郝国存  赵应忠 《作物学报》2017,43(12):1856-1863
表型性状标记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芝麻地方种质"庙前芝麻"中发现了能够稳定遗传的黄化突变体YL1,对该突变体的叶片解剖特征、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表明,突变体YL1黄化心叶和平展叶在各个发育时期的叶绿体结构均与同时期野生型存在明显差异,下表皮气孔保卫细胞数是正常叶的2倍左右。YL1的叶绿素a、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只有同时期正常含量的30%~40%,叶绿素b含量只有正常叶的20%;光合速率在初花期及以前均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叶,但到终花期与正常叶相当;YL1的生育期和初花期显著推迟,株高和单株蒴果数明显降低,每蒴粒数和千粒重略微降低。显微观察表明,YL1的叶绿体形态结构发育不规则,基粒和基粒片层数目明显少于野生型,使得叶绿素含量过低,属于叶绿体发育异常导致的叶绿素缺少型突变体。  相似文献   
48.
旨在通过观察藏绵羊卵泡、黄体的组织学特征及卵泡的超微形态,探讨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本研究运用大体解剖、常规组织切片和H.E染色及透射电镜技术对藏绵羊卵巢卵泡和黄体的组织结构特点以及卵泡的超微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发现,藏绵羊黄体期和卵泡期卵巢的宽度和厚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重量和长度无显著差异(P>0.0...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玉米幼芽提取物(extract of maize plumule,EMP)对长波紫外线(UVA)损伤的小鼠皮肤超微结构、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A模型小鼠真皮细胞内出现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嵴减少,粗面内质网和核周间隙扩张;表皮细胞微绒毛减少,细胞固缩,细胞核染色质边集。EMP保护的小鼠皮肤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构基本正常。EMP可显著提高UVA辐射小鼠皮肤组织中的SOD活性(P<0.01)及CAT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与V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表明EMP能够抵抗UVA对皮肤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0.
在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花分化过程中,外源乙烯诱导小孢子败育起始于造孢细胞至小孢子母细胞时期.败育过程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造孢细胞的内质网大量增生,分割和吞噬细胞质;细胞核聚集,核染色质形成类似凋亡小体的小球排到细胞质中;小孢子母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细胞原位自溶解体.(2)细胞核偏移贴壁;胼胝质过度沉积,电子密度增高,分布不均匀,不能形成连续的胼胝质壁;溶酶体过度吞噬细胞内含物,细胞结构混乱,质膜破裂,内含物外泻,小孢子母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细胞核解体的残物呈丝状.(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出现细胞核和质体穿壁,形成的四分体发育不均衡,相互粘连;小孢子内含物凝聚或空洞无物;87%花粉粒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