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1篇
  免费   358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林业   626篇
农学   458篇
基础科学   93篇
  970篇
综合类   1254篇
农作物   294篇
水产渔业   412篇
畜牧兽医   289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78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78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450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花茶开花期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为提高金花茶产量和品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广西防城国家基准气候站1982年11月~2016年3月逐日观测数据,运用普查法查找防城站1982~2016年共34年的逐日雨量、温度、相对湿度、日照、风等气象要素,统计各要素的平均值、距平值和5年滑动平均值等,用线性倾向估计最小二乘法和累积距平法找出各气象要素与金花茶开花期的相关性.[结果]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多年降雨量稳定在200.0~300.0 mm,呈减少趋势,但不明显;金花茶单花周期降雨量在4.0~12.0 mm的时段长,为最适宜开花时段;11月上旬和3月中、下旬单花周期雨量≥12.0mm概率和中雨以上降雨过程概率均较高,不利于开花.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干旱概率在35.0%以上,干旱特征明显.花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线性拟合递减率为-0.527,有减小趋势,但不显著;3月中、下旬相对湿度≥85%以上日数在7d以上,高温高湿天气频现,对开花不利,12月中旬中后期和下旬前期易出现低温低湿天气.单花所需≥8℃有效积温约110℃,相对固定,各旬气温分布不均,导致单花维持周期呈单峰型分布,1月下旬单花周期最长,11月上、中旬和3月中、下旬最短.11~12月单花周期日照时数过多,均在24.0h以上,3月中旬平均日照时数仅有9.8 h.多年花期出现大风概率占全年出现大风概率的53.5%,需防范偏北大风天气.[结论]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主要受持续性降雨、干旱、低温低湿、低温高湿、高温高湿、大风等气象灾害影响,种植户应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达到提高金花茶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2.
为了明确海南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热带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以海南五指山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土壤养分现状,探讨其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五指山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 H值为5.1;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均为中等或偏下水平,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较为丰富。五指山耕地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分布不均主要与气候、母质分布和施肥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3.
【目的】探讨主要生态因子对浓香型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烟叶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方法】以‘粤烟97’为材料,利用南雄烟区帽子峰和古市生态亚区生态条件与地域的微观差异,在2个生态亚区之间互相置换相同质地土壤,设置4个处理,研究不同生态亚区土壤和气候因子对烟叶光合作用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的影响。【结果】移栽50 d时,帽子峰土壤置换到古市(T1处理)后种植的烤烟的净光合速率比古市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T2处理)下种植的烤烟高3.66%;中部叶总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分别降低5.74%、4.77%和10.73%,烟碱、K+和总氮含量分别提高6.49%、11.07%和11.34%。同时,古市土壤置换到帽子峰(T3处理)后种植的烤烟的净光合速率比帽子峰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T4处理)下种植的烤烟高1.81%;中部叶还原糖和烟碱含量分别降低10.02%和13.14%,淀粉含量提高9.30%。气候对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和淀粉含量,氮碱比,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显著影响;土壤与气候互作对还原糖、烟碱、总氮和淀粉含量,氮碱比及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土壤仅对K+和总氮含量及糖碱比有显著影响。【结论】气候是浓香型烟叶风格特征形成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尤其是伸根期与旺长期的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其次是土壤与气候互作,土壤因子的影响最小。古市的气候条件更适合浓香型优质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究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规律。【方法】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低氮、中氮和高氮,其年添加氮量分别为0、35、70和105 kg·hm~(–2),分干、湿季收集凋落物样品,并进行碳、氮组分含量分析。【结果】随氮添加量的上升,凋落物总有机碳(T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显著增加,且WSOC/TOC质量比具有上升趋势。氮添加未显著改变酸不溶组分碳(AIFC)含量以及AIFC/TOC质量比,但与对照比较均具有下降趋势。不同的氮添加处理均未显著改变凋落物总氮(TN)、水溶性氮(WSN)和酸不溶组分氮(AIFN)含量,以及WSN和AIFN占TN的比例。短期氮添加对凋落物C/N质量比和AIFC/AIFN质量比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干季的WSOC/WSN质量比。【结论】氮沉降促进了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中可溶性有机碳的积累,这可能有利于可溶性有机物转入土壤中,从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175.
利用热带材料改良温带玉米种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温带地区玉米育种资源狭窄对生产所造成的危害问题,回顾了热带亚热带种质的特点及在温带种质改良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限制因素,介绍了热带种质在温带育种应用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以及在种质创新与自交系的选育中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76.
着重从主要气候因子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变化,分析研究其对天水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7.
针对洛阳牡丹花期与牡丹花会开幕时间不相吻合这一现象,通过研究洛阳高山种植区1992-2010年迎日红、洛阳红和首案红牡丹花期资料与气象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大气温度、地温、有效积温等与牡丹花期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洛阳高山种植区牡丹花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5cm土层厚度处地温稳定通过4℃的平均温度和积温与牡丹花期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采用晚花品种构建模型预测误差范围在-2.375 2~2.456 5d,误差较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8.
我国热带作物机械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作物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工程学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发展热带作物机械化对全国热区农垦乃至新农村建设都具有现实意义。为此,依据历年统计数据,阐述了热带作物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热带作物机械行业发展形势,提出针对热带作物机械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9.
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发生高峰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发生高峰期的规律及影响因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广东雷州蔗区条螟成虫发生高峰期与主要气象因子及上一代高峰期的相关性,建立条螟第2、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第2代条螟成虫发生高峰期与6月下旬积温、6月上旬日照时数及6月下旬的降雨量显著相关;第3代条螟成虫发生高峰期与第2代高峰期、8月中旬积温、8月下旬日照时数显著相关.预测模型的回测历史拟合度平均为93.8%和90.3%,预测符合度平均为92.2%和95.3%.因此,生产上可用拟合的预测模型对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发生高峰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0.
赵锦  杨晓光  刘志娟  吕硕  王静  陈阜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6):3143-3156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性的变化特征,为东北地区春玉米种植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把1961-2010年分为两个时间段,基于东北三省7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根据农业气象学指标,在分析1981-2010年较1961-198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可能种植北界变化的基础上,利用APSIM-Maize模型模拟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内各气象站点逐年的雨养产量,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春玉米雨养产量高产性和稳产性的变化特征,并综合得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三省春玉米的气候适宜区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1)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春玉米的可能种植北界向北移动了158.3-285.8 km,春玉米可能种植面积增加了3.87×104 km2,占东北三省土地面积的4.91%。(2)1981-2010年,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最高产区、高产区和次高产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比例由81.14%增加为86.66%,其中最高产区和高产区面积比例由36.61%减少为34.82%,而次高产区则由44.53%增加到51.85%,低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18.86%减少为13.34%。研究区域内雨养产量的单产减少40 kg•hm-2,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总面积的扩大,特别是高产区和次高产区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域内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了7.0%。(3)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最稳产区、稳产区和次稳产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的比例由80.20%增加为89.28%,且最稳产区和稳产区面积比例由40.97%增加为49.97%,而低稳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19.80%减少为10.72%。(4)东北三省春玉米气候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占可能种植面积的比例由61.09%增加为83.00%,但最适宜区面积比例由18.83%减少为6.67%,可种植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由20.08%减少为10.33%。研究区域内春玉米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单产总体下降了171 kg•hm-2,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总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的增加,研究区域内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了2.6%。【结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三省春玉米种植北界明显向北向西移动,春玉米的可能种植面积增加;在春玉米可能种植区域内,如果不考虑品种和栽培管理措施的适应,雨养产量的最高产区面积所占比例缩小,春玉米雨养产量的单产下降,但由于可能种植面积的增加,东北三省春玉米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春玉米雨养产量的稳定性增加,其中最稳产区和稳产区面积占研究区域面积的比例增加;在春玉米可能种植的区域内,春玉米的气候最适宜区面积减少明显,研究区域内春玉米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单产下降,但由于春玉米可能种植面积的增加,特别是适宜区和次适宜区面积的增加,可稳定获得的雨养产量的总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