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426篇
林业   231篇
农学   619篇
基础科学   115篇
  201篇
综合类   1924篇
农作物   485篇
水产渔业   258篇
畜牧兽医   287篇
园艺   113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9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34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水分胁迫下的小麦/玉米间作群体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水分胁迫下小麦/玉米间作群体响应机理,试验设置了1个充分灌水、3个不同水分胁迫程度间作处理及2个充分灌水单作对照处理。结果表明:共生期内,各间作处理间普遍存在小麦条带水分捕获当量比高于玉米条带的现象,随水分胁迫的加剧,此趋势愈加明显;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此趋势渐弱甚至出现反转,而带间的水分相对竞争能力则呈现逐渐下降的规律。在根系分布特征方面,充分灌溉下间作群体平均根系分布深度为17. 15~17. 24 cm,其根质量密度的90. 42%~90. 77%分布于耕层内,其中小麦为87. 49%~88. 70%,玉米为92. 63%~92. 81%,而水分胁迫会显著影响间作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在间作优势方面,要保持间作优势,每次灌水最少需满足80%左右的田间持水率,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间作群体土地当量比呈现先微升、后下降的规律,且间作玉米的偏土地当量比下降速率快于间作小麦。在种间相对竞争能力方面,表现出随水分胁迫的加剧,小麦相对于玉米先微升、后快速下降,并逐渐近于消失的趋势。间作群体的特殊性造成了两作物条带存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土壤水分差异,进而导致灌溉水入渗速度及入渗总量的不同,而水分胁迫增大了这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灌溉水的最佳去处,从而提高了间作群体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而揭示了间作群体的节水增产机理。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再生稻发苗肥施量与发苗水层。【方法】以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对发苗肥(头季收获后2 d撒施的肥料;尿素F0:0 kg/hm~2、F1:112.5 kg/hm~2、F2:225 kg/hm~2)和发苗水层(头季收割后15 d内田间的水层;W0:0 cm、W1:2 cm、W2:4 cm、W3:6 cm)进行裂区试验。【结果】F1、F2处理的苗桩比(再生苗数/稻桩数)、再生苗数、再生季产量均显著高于F0,涨幅分别为6.71%~9.40%、10.87%~15.33%、19.33%~20.20%。穗桩比(齐穗期穗数/稻桩数)表现为F2、F1处理均高于F0处理,其中F2处理显著高于F0处理。W2处理的穗桩比最高,W1、W2、W3处理的苗桩比、再生苗数、再生季产量均高于W0处理,其中W2处理的产量比W0处理高13.88%,达到显著水平。发苗肥和发苗水层均能改善再生季发苗环境,提高出苗速度和数量,但是发苗肥的作用更加显著。【结论】发苗水层对黄华占再生季发苗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发苗肥能显著提高黄华占再生季发苗和产量,水肥耦合效应下W2F1处理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73.
丝瓜自交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双列杂交设计,用Griffing分析方法,对6个丝瓜自交系的10个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3和P6自交系的综合性状较优,可在育种中直接利用;P3×P4等4个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在育种工作中,对丝瓜第1雌花节位等3个性状宜早代选择,而对可溶性糖含量等其它性状应进行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74.
新转萝卜雄性不育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新转育成的5个雄性不育系和3个测验种的5个主要性状根质量、根长、株高、叶片质量、开展度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不育系A1,A3和测验种S1的根质量、根长、株高、叶片质量、开展度5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较高,是杂交育种的理想亲本,而其他亲本则一般配合力较低;A1×S1,A1×S2,A2×S2,A3×S2,A5×S1和A5×S1等7个组合主要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除了个别性状外均为正值,说明其用于杂种优势育种的可行性比较大.遗传力分析表明,除开展度外,其余主要性状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能真实遗传.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转EPSPS基因大豆NZL06-698在杂草环境中的生态适应性,试验设置杂草处理模拟野外环境,研究转基因大豆NZL06-698(GT698)的生存竞争能力以及外源EPSP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下转基因大豆GT698的株高(R8期)、百粒重显著高于亲本大豆蒙豆12(MD12),但单株产量、单株籽粒数、结实率显著低于亲本大豆,说明外源基因的存在并未增强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力,且转基因大豆在野外的生存竞争能力与亲本大豆相比较弱。试验注意到,杂草环境对转EPSPS基因大豆的生长有明显的限制作用,杂草处理下转基因大豆的单株产量、单株籽粒数、百粒重、结实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ELISA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叶片及籽粒中外源EPSPS蛋白在杂草处理及对照中均正常表达,且两种处理下的EPSPS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杂草环境中转基因大豆的EPSPS蛋白正常表达,正常提供抗草甘膦性状,但是外源基因的存在并没有增加转基因大豆的生存竞争能力,且转基因大豆的生长受到杂草环境的显著抑制,由此得出结论:与亲本大豆相比,转EPSPS基因大豆NZL06-698在野外环境中生态适应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76.
为研究三熟制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及头季叶片衰老频度对再生力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10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这些品种的再生力、再生季产量及头季衰老强度等若干性状。结果表明,头季不同品种结实率与再生季再生力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620,头季千粒重、叶干质量下降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产量与再生季再生力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22、-0.516、-0.637、-0.676。再生季有效穗数与再生力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活芽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57和-0.615。头季结实率、叶片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再生季有效穗数和千粒重是影响再生力的重要因素。综合两季产量和再生力特性来看,深两优5814、C两优608、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可以作为再生稻在江西中北部的三熟制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77.
Early-maturing maize (Zea Mays L.) germplasm developed from diverse sources has the potential for use in developing maize hybrids suitable for increasing maize production in the dry ecologies of eastern Africa. A dialle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imat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 (GCA) of 12 early-maturing maize inbred lines, identify potential single-cross hybrids for use as parents, assess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the inbred lines, and relate genetic distance to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y (SCA) and hybrid performance. Sixty-six F1 diallel hybrids were evaluated under optimal and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at four locations in Kenya and Uganda. The parental inbred lines were genotyped using 94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arkers. Additive gene action was more important than nonadditive gene action for inheritance of grain yield (GY)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 However, nonadditive gene effects were more important in the inheritance of GY under drought and across all environments. Inbred lines CKL0722, VL058014, and CZL0724 were among the best with positive GCA effects for GY across both optimal and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CA and both genetic distance and F1 GY was significant under both drought stress and across all environments. Inbred lines with desirable GCA effects for GY and other agronomic traits and hybrids with good performance under both optimal and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are potential parents for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high-yielding, stress-tolerant, and early-maturing hybrids.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营养生长期干旱胁迫-复水后的恢复力作为品种群体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鉴定指标的可能性,以冬小麦品种‘晋麦47’和‘京411’及其34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利用半自动防雨棚与渗漏池开展模拟干旱实验,于拔节初期干旱较严重时复水,测定复水后的生物量积累作为恢复力,同时测定营养生长期末的株高以及品种/系的群体WUE,分析材料之间恢复力、株高、和群体WUE之间的差异,以及恢复力与群体WU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部分冬小麦品种/系之间恢复力达到显著差异,恢复力受基因型和生长环境共同影响,并且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互作。34个近等基因系与亲本在株高和群体WUE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系的恢复力与株高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恢复力与株高分别与群体的产量水平的WUE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胁迫-复水后的恢复力可以作为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群体WUE鉴定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79.
潘敏娜  郑常祥 《种子》2017,(2):41-44
在玉米育种中以GCA,SCA为指标选择玉米二环系的源杂交种作为基础材料来选系,从而选择优良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组合,本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选育玉米自交系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0.
随着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我国将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核心的扶贫工作新阶段,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应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宁夏3县区9村426户田野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A-F法、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测算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识别多维相对贫困家庭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宁夏农村地区经济维度的“贫”已基本得到消除,但健康、教育、安全饮水和卫生厕所等因素导致的相对之“困”依然严峻。农户在数字普惠金融的结算、储蓄和信贷服务已有部分涉及,但对互联网投资、互联网保险等深层次金融业务的参与尚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权重下的相对贫困均有显著的减缓作用,并且随着剥夺维度提升其减贫作用呈增长态势。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电商意愿及行为、增强健康意识、促进消费进而达到缓解相对贫困之目的。因此,为减缓宁夏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需注重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与农村生活标准改善,深化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助农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