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532篇
基础科学   34篇
  151篇
综合类   826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243篇
畜牧兽医   320篇
园艺   213篇
植物保护   1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941.
在室内(25±1)℃,以小菜蛾3龄幼虫为初始寄主,对过寄生后,小菜蛾幼虫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的种内竞争进行了研究。当2头雌蜂同时寄生(10 min内)同一头寄主,2 d后几乎同时孵化的茧蜂幼虫总有一头1龄幼虫利用发达的角质化上颚攻击同类竞争者。当两次寄生间隔时间为24、48和72 h时,先寄生的茧蜂幼虫分别以86.7%,95.0%和96.9%的比例在发育中占据优势,1龄幼虫使用上颚将后孵化的初孵幼虫杀死,或直接攻击蜂卵致使包囊、黑化的发生,此时物理攻击发挥主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先寄生者释放畸形细胞、水解酶等生理抑制方式完全阻碍后产入的蜂卵的发育。当两次寄生间隔时间长达96或120 h,因寄主已不适合茧蜂的再次产卵寄生,致使过寄生率由100%分别下降为69.4%和60.7%;已发生过寄生的个体中,80.0%以上以先寄生者吐丝、结茧化蛹,后寄生者则伴随被过寄生寄主的死亡而不能完成发育。以上结果表明,当种内竞争发生时,菜蛾盘绒茧蜂可通过物理攻击和生理抑制两种途径排除同类竞争者,竞争结果主要取决于雌蜂2次寄生的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942.
构建了小菜蛾抗阿维菌素(A)、抗高效氯氰菊酯(B)和抗杀虫双(D)3个抗性品系及其6个杂交F1代(抗性品系分别两两杂交)以及1个敏感品系(S)的种群生命表,并计算了相对生物适合度。结果表明:A、B和D 3个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均比敏感品系S(生物适合度为1.0)低,分别为0.60、0.77和0.53;6个杂交F1代A♀+B♂、A♂+B♀、A♀+D♂、A♂+D♀、B♂+D♀和B♀+D♂的生物适合度分别为0.67、0.53、0.67、0.74、0.73和0.80,也比敏感品系的低,但和抗性品系的适合度相近或高于抗性品系。  相似文献   
943.
在返青至起身阶段遭受冻害条件下,通过对00B5(临抗21×临抗2号)、00A33(石4185×烟1604)、00A45(石5300×烟1604)三化杀杂交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CHA杂交小麦的株高、次生根、单株分蘖数、单株绿叶数和叶面积、干鲜重等农艺性状在整个生育期内仍表现出了很强优势,且因对冻害的反应不同表现的动态过程有所不同,株高表现分为“N”型和“余弦”型;次生根表现分为“凹”增长型、“双峰”增长型、“平滑”增长型;单株分蘖的表现为“指数”型、“双峰”型;单株绿叶数的表现为“N”型。据化杀杂交小麦在春季主要生长指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可分为“敏感”型、“中间”型、“迟钝”型。  相似文献   
944.
为了研究和探索磺胺氯吡嗪抗弓形虫的作用机理,构建磺胺氯吡嗪处理弓形虫的抑制性消减文库.将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速殖子腹腔注射(10000个/只鼠)感染昆明系小鼠,大量收集并纯化速殖子.用250 mg/mL磺胺氯吡嗪PBS溶液和PBS分别浸泡速殖子,37℃恒温箱孵育2h,分别提取虫体的总RNA和mRNA,以PBS处理的正常虫体cDNA为驱动组,以药物处理虫体cDNA为实验组,构建药物处理前后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性消减文库,对部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虫体总RNA纯度高,合成的双链cDNA经RsaⅠ酶切反应较完全;从消减文库中随机选择100个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其插入片段长度在200~750 bp之间,文库的重组率达93%以上;随机挑取3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11个单一序列,Blast分析显示有7个单一有效EST序列与已知蛋白质相似性较高.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磺胺氯吡嗪处理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并对部分阳性克隆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深入研究磺胺氯吡嗪的抗弓形虫机制和寻找药物作用的关键靶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5.
席梦利  潘梅  施季森  徐进 《园艺学报》2012,39(3):533-537
 为了获得百合花发育相关的B功能基因LLGLO1在调控百合花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信息,以麝香百合(Lilium longiflorum)未开放的花蕾为试材,以LLGLO1基因的特异片段为探针,应用RNA原位杂交技术,对LLGLO1基因在花发育各个阶段的时空表达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LGLO1基因在外轮花被、内轮花被、雄蕊和心皮等4轮花器官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度随不同的发育阶段而变化。长度2.0和3.0 cm的花蕾中LLGLO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0.5和1.0 cm的花蕾,说明随着花器官的发育成熟,该基因在各轮花器官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46.
百合抗镰刀菌资源鉴定及抗病相关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百合种质资源的组培苗进行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ilii)室内接种鉴定;以筛选出有较好抗性的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var. maximowivzii Baker)为材料,以镰刀菌诱导12和24 h的作为处理组,无菌水处理作为对照组,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百合经镰刀菌诱导后的抑制差减正、反向两个SSH文库。在正向文库中选择了4个抗病相关的ESTs,用半定量RT-PCR分析这些ESTs的表达情况。经接种鉴定,20个百合种质资源中,对百合镰刀菌表现高抗的有3个,中抗9个,感病8个;SSH文库ESTs片段大小为200 ~ 2 000 bp。依据斑点杂交结果,从正向SSH文库中挑取50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和比对分析,得到6种共10条抗病相关EST。通过半定量RT-PCR对其中的4条抗病相关ESTs: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TPK)、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亲环素(cyclophilin,CYP)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证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受百合镰刀菌诱导而表现上调表达,推测其可能参与了百合对镰刀菌枯萎病的抗病过程。  相似文献   
947.
中华猕猴桃不同倍性间杂交后代倍性分离和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静云  刘义飞  黄宏文 《园艺学报》2012,39(8):1447-1456
 了解不同倍性间杂交后代的倍性分离及其遗传分化规律对定向育种、多倍体种质创制及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流式细胞仪及AFLP 分子标记检测不同倍性的8 个中华猕猴桃杂交组合群体子代倍性分离及遗传分化规律。结果表明:六倍体母本‘新观2 号’与二倍体父本‘红阳’雄系和‘桂海’雄系杂交子代群体创制出新的倍性个体(3x、4x、5x、7x、8x),且杂交组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H:0.4166和0.4305)、Shannon 信息指数(I:0.5833 和0.6053)、多态位点百分率(P:91.18%和92.63%)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而倍性差较小的4 个杂交组合[4x(♀)× 6x(♂)、4x(♀)× 2x(♂)、4x(♀)× 2x(♂)和2x(♀)× 4x(♂)],其基因多样性(0.3174、0.3346、0.3276 和0.3198)、Shannon 信息指数(0.4269、0.4568、0.4420 和0.4445)、多态位点百分率(71.27%、76.14%、74.72%和75.84%)水平相对较低,且创制出奇数倍性个体(5x、3x、3x)。进一步遗传分析表明,除6 号杂交组合[4x(♀)× 2x(♂)]外,绝大部分杂交组合的后代群体与母本具有更近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948.
以淡黄花百合(父本)和东方百合‘如意’(母本)为亲本,采用离体受精的方法和胚挽救技术进行了两种百合的远缘杂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切割花柱的方法,获得了较高的子房膨大率;在胚珠培养过程中,用甘露醇和山梨醇代替部分蔗糖并加入0.5mg/mL6-BA和0.1mg/mLNAA的培养基有利于胚的发育,其有胚率为1%,并成功获得了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949.
The structure of the female sex-determining W chromosome was examined in wild-type females and in three mutant female lines of the codling moth, Cydia pomonella. The mutant lines were isolated from progeny of irradiated females using the abnormal appearance of sex chromatin body in female somatic polyploid nuclei as a cytogenetic marker. A detailed cytogenet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three different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techniques: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with the codling moth W-chromosome painting probe. The FISH techniques enabled us to identify the W chromosome and its fragments in mitotic and meiotic chromosome complements and thus helped us to resolve complicated W chromosome aberrations induced by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950.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筛选不结球白菜中受激发子PB90诱导过敏性细胞死亡早期上调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的方法筛选疫霉菌激发子PB90注射处理不结球白菜叶片5 h内上调表达的基因。【结果】测定分析了200个上调表达的cDNA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它们包含70个上调表达的基因片段,共分为9类:基本能量或代谢产物;蛋白质合成分解;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凋亡;转录;运输相关和编码未知功能的蛋白等。进一步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了候选基因beclin,thioredoxin,HLA-B,MAP3K,SPT1, SPT2和AGO1,表明这7个基因在PB90诱导不结球白菜过敏性细胞死亡早期上调表达。【结论】构建了疫霉菌激发子PB90诱导不结球白菜过敏性细胞死亡早期抑制性差减杂交cDNA文库,获得了70个上调表达的基因,并对其中7个基因的可能功能进行预测分析,认为这些基因可能与疫霉菌激发子PB90诱导不结球白菜过敏性细胞死亡有关。这些基因的挖掘为进一步阐明过敏性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