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7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30篇
  42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81.
为优化蛹虫草的液体发酵及胞内多糖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法,确定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最佳碳源为3%的玉米粉、最佳氮源为2%的蛋白胨。分别采用常规热水浸提、微波辅助水浸提、超声波水提法对蛹虫草菌丝体胞内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定超声波水提法的提取效果最好,多糖得率为4.03%。  相似文献   
182.
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静态试验,研究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llata)3种沉水植物夏秋两季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动态规律。结果表明:1)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总氮的去除效果秋季好于夏季,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2)3种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总磷的去除效果夏季好于秋季,轮叶黑藻的去除效果最好。3)植物正常生长能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植物腐败死亡会导致水中溶解氧迅速降低。4)植物的腐败死亡对水体中总氮含量影响不大,对总磷含量的影响大。5)总磷的去除率与水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3.
真姬菇深层培养碳氮源及无机盐的优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真姬菇深层培养的方法,筛选出最适合真姬菇生长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碳氮比,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宜的氮源是麦麸,最适宜的无机盐是硫酸镁,最适宜的碳氮比是40~60∶1。  相似文献   
184.
为研究亚硒酸钠添加水平为3 μg· mL-l时,秀珍菇液体培养菌丝体动态变化规律,采用3×i0 L的全自动控制发酵罐液体培养秀珍菇富硒菌丝.选择发酵罐培养的生物生长量,培养环境、发酵液营养水平等动态因素,以菌球直径、菌球密度、液体培养基pH值、溶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为测定指标,确定秀珍菇富硒液体培养菌丝体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富硒组与对照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生物量、菌球直径、菌球密度三者随培养时间呈增长趋势,且变化显著相关.72 h培养结束时,对照组与富硒组生物量分别为1.92、1.81mg·mL-1.菌丝硒含量分别为4.99、45.37 mg·kg-1,富硒培养生物有机硒转化率为53.37%.随培养时间的变化,对照组与富硒组培养液中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相对一致,显示随着菌丝体的生长不断被消耗,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5.
于红博  杨劼  包铁军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1):102-105,114
利用GIS软件对黑河金盆水库下游周至县的一些基础资料进行处理,利用内插法,生成洪水淹没区实体地形图.利用损失率计算模型对淹没区内损失状况进行了预评估.结果认为,金盆水库遭受10 000 a-遇的洪水重现期发生漫顶溃坝时,洪灾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50.35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为9.0639亿元.通过对水库溃坝洪水淹没损失的计算分析,可以让防洪决策人员及水库管理人员对水库洪水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到心中有数,平时认真做好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防止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86.
3种挺水植物对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净化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鸢尾(Iris tectorum)、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酸模(Rumex acetosa L.)3种挺水植物作为湿地植物进行无土栽培,研究它们在生活污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试验集中在春末夏初进行,结果表明,3种植物均生长良好。当污水停留时间(HRT)为7 d时,鸢尾对COD,TP,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46.74%,17.71%,11.33%;石龙芮对COD,TP,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39.82%,28.59%,8.88%;酸模对COD,TP,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54.69%,20.26%,7.47%。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显著提高,充分表明这3种植物应用于人工湿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7.
Abstract– The mechanisms leading to spatial segregation along optical habitat dimensions in closely related, co-occurring fishes were investigated. In two experimental series, six laboratory-reared cyprinid species were faced to six novel optical patterns. These were positioned either laterally, at the bottom, or at the water surface, in one of three compartments of a large tank. When a bottom pattern was presented, the primarily bottom-dwelling species Vimba elonguta and Abranzis brama chose the test compartment at high frequencies,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preference. More surface-oriented species like Chalcalburnus chalcoides mento and Scardinius erythrophthalmus developed similar preferences in response to surface patterns. V. elongata, A. brama , and Rutilus rutilus showed significant preferences for a photograph of submerged plants. Also, V. elongata developed preferences for several optical patterns. These data confirm earlier studies on V. elongata habitat selection and foraging behaviour which suggest a highly exploratory lifestyle. S. erythrophthalmus and Leuciscus cephalus showed significant avoidances for laterally positioned optical pattern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interindividual distances, indicating marked neophobic respon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es-specific preferences or avoidances during the two experimental series was influenced by learn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88.
沉水植物苦草粗蛋白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草是减少水体污染,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重要沉水植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试验研究目的是优选沉水植物苦草粗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苦草中提取粗蛋白,通过单因子试验(单因素:NaOH溶液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粗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不同pH值对粗蛋白沉淀的影响。结果显示:苦草粗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浓度0.12mol/l、固液比1:6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80min,此条件下粗蛋白的提取率为67.62%;调节不同pH值沉淀苦草中粗蛋白时,pH值控制在1.05 ̄1.51之间可以获得最大的沉淀量;优选的苦草粗蛋白提取工艺效果较好,且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9.
正红菇(Russula vinosa)为出发菌株,对其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和培养条件(温度、pH值、发酵时间和装液量)对胞外多糖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蔗糖,质量浓度为40g/L;最佳氮源为酵母膏,质量浓度为9g/L;添加无机盐组分为KH2PO42g/L和MgSO41g/L;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初始pH为5.5-6.5,发酵温度为28-3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50-60ml,发酵时间为5d。通过优化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胞外多糖产量达到4.96 g/L和菌丝体生物量达到22.34 g/L。  相似文献   
190.
分别将姬松茸发酵液按13%、25%、37%质量比与鼠料混匀、制粒后饲喂小鼠,测定其脏器指数、小肠绒毛高度和固有膜厚度、小肠吸收功能和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滴度等指标,探讨对小鼠消化吸收和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剂量组脏器指数、小肠长度及重量呈上升趋势(P〉0.05);高剂量组小肠绒毛长度提高22.51%(P〈0.05),中剂量组固有膜厚度降低7.06%(P〈0.05);高、低剂量组的小鼠血清D-木糖浓度分别提高15%和13.78%(P〈0.05);各剂量组的牛血清白蛋白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说明5-6周龄小鼠日粮添加姬松茸深层发酵产物可促进肠道发育,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提高特异性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