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5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75篇
林业   73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11篇
  75篇
综合类   31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582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闽南山地桉树种/种源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南山地引种的19个不同桉树种/种源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尾巨桉、巨尾桉及广西尾叶桉属高产型树种,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35.3-53.3m^.hm^-2,其山地造林后表现适应性强、树干圆满通直、林木分化程度低,林相整齐、生产力高、经示范推广收效显著,是闽南山地短周期工业原 造林的首选树种,值得大力推广引种。  相似文献   
72.
“南竹北移”是将在南方生长良好的竹类品种移植到北方适宜地区,以满足北方地区常绿植物品种种植和生态工程建设的需要。“适宜”是“南竹北移”的必要条件。泰山处于暖温带气候区,温湿度适宜,海拔1 300 m以下土体湿润度大,一般土层较厚,为“南竹北移”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分析了泰山竹类的种植历史、引种种类、生长现状等。  相似文献   
73.
西京古道作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历史遗存丰富,且孕育着繁茂的野生植物资源。通过对西京古道的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鉴定出维管植物有81科217属266种,其中观赏植物资源68科123属163种(含变种)。通过对西京古道乳源段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掌握了古道沿线植物资源现状并分析其观赏特性及应用价值。在对西京古道沿线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石漠化背景下的古驿道植物景观营造方法及生态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74.
在饲料中通过喷洒的方式添加液体纳米硒,测定不同浓度液体纳米硒对褐牙鲆生长性能、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投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纳米硒的试验组褐牙鲆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显著提高,其中10 m L/kg组增长最为显著;肝体比、脏体比及肠体比对照组与试验组无显著差异;添加纳米硒可以增强褐牙鲆的耗氧率及排氨率,耗氧率在10 m L/kg时达到最高,排氨率在20 mL/kg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75.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Listonella anguillarum in a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hatchery. A total of 2704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developing fish, live diets and artificial feeds of Japanese flounder and their rearing water, 439 of 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L. anguillarum by the combining incubation on thiosulfate-citrate-bile salt-sucrose (TCBS) agar at 35 °C overnight with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etection for the VAH1 hemolysin gene. L. anguillarum was detected in all seven rotifer samples, with densities of 2.5 × 103 to 4.6 × 106 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g− 1. Both the analyzed samples of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contained this bacterium at densities of 1.6 × 104 to 1.4 × 105 CFU g− 1. L. anguillarum was detected in only one of four samples of Artemia nauplii with a density of 4.8 × 105 CFU g− 1 (35%) and it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two analyzed artificial feed samples. L. anguillarum was detected in 11 of 18 specimens of larval and juvenile Japanese flounder at densities of 5.0 × 101 to 7.4 × 105 CFU g− 1, while it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two analyzed egg specimens of Japanese flound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 anguillarum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ing Japanese flounder is likely derived from rearing water and live diets such as rotifers. Further, it i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L. anguillarum is a transient bacterium of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for the Japanese flounder but is a permanently indigenous one for the Japanese flounder hatcheries.  相似文献   
76.
对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犬齿牙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5.52g/d,第1年平均为1.65g/d,第2年平均为2.34g/d,第3年平均为1.3g/d,第4年平均为0.75g/d。养殖1周年其平均体重可达600g左右,两周年达1500g;其全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076TL3.1785(R2=0.9765),全长与体高和标准体长的关系分别为TL=2.5685BD-0.6594(R2=0.9823),TL=1.1957SL-0.1724(R2=0.9922)  相似文献   
77.
3种工业废水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等体积混合)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印染废水的主要有毒物为苯胺(20mg/L)和苯酚(24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为锌(1970mg/L)、铜(9mg/L)和铅(7.5mg/L);农药废水及混合物主要有毒物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实验表明,这4种类型废水对牙鲆胚胎发育孵化有显著影响的最低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5%、0.25%和0.25%;对牙Gf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95%可信限,体积分数)分别为3.38%(2.29%—3.87%)、0.81%(0.71%—0.92%)、1.57%(1.37%—1.82%)和1.48%(1.24%—1,76%)。以牙鲆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体积分数)为指标,这几种工业废水的毒性顺序为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印染废水。  相似文献   
78.
田永胜 《水产学报》2006,30(4):433-443
利用大西洋牙鲆冷冻精子与褐牙鲆卵授精,培育出了生长健康的杂交鱼苗。并对杂交后代的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OLIMPUS显微镜连续观察和描述了冷冻精子受精杂交胚胎的发育,在水温15~17.1 ℃,其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孔封闭、肌节胚、尾芽胚、心跳胚、出膜胚等时期的发育,经历65 h 57 min完成胚胎发育进入胚后发育,发现胚胎搐动15 min后心脏开始跳动。利用OLIMPUS解剖镜每天观察和记录一次鱼苗的生长形态,并测定其体全长;将杂交鱼苗的胚后发育划分为卵黄囊吸收期(出膜后1~6 d)、变态前期(出膜后7~25 d)、变态期(出膜后25~30 d)和变态后生长期(出膜30 d以后)4个时期。对16~17 ℃、18~19 ℃、20 ℃和22~23 ℃4个温度环境下胚胎发育的研究结果显示,杂交胚胎宜于在16~20 ℃的水温下发育,鱼苗在22~24 ℃孵化出膜后2~3 d大量死亡。对18~19 ℃、20 ℃、22 ℃、和24 ℃ 4个温度下稚鱼的生长研究结果显示,变态期稚鱼在22~24 ℃水温下饲养时变态和生长速度较18~19 ℃快。  相似文献   
79.
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初始体质量为(3.01±0.04)g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5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5%、1.0%和1.5%的复合诱食剂配制成4种豆粕取代饲料,同时以全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研究复合诱食剂对牙鲆摄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添加量为1.0%时,牙鲆的摄食率(P<0.05)、饲料效率(P<0.05)、鱼体脂肪含量(P<0.01)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和肠氨肽酶活力(P<0.01)显著高于不添加诱食剂组;当豆粕取代饲料中诱食剂的添加量为0.0%和0.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全鱼粉组(P<0.05);而当添加量为1.0%和1.5%时,牙鲆的特定生长率与全鱼粉组比较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为,当以豆粕蛋白替代45%的鱼粉蛋白时,添加1.0%的复合诱食剂能够显著提高牙鲆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