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80篇
基础科学   15篇
  45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251篇
畜牧兽医   509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对世界唯一一例人工圈养的棕白色大熊猫“丹丹”的肝胀、脾胀、子宫、癌变皮和口皮部分组织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肝窦和脾窦不同程度扩张,其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枯否氏细胞,可见大量黄褐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量肝细胞肿胀,胞浆内可见许多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肝细胞胞核浓缩、碎裂、溶解甚至消失。白髓淋巴小结里淋巴细胞增多。子宫的固有膜由富有血管的胚性结缔组织构成。癌变皮的棘细胞出现不典型增生,未见恶性细胞团向深层组织生长浸润。口皮的棘细胞未出现增生。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苦豆子总碱涂膜剂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苦豆子总碱涂膜剂在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的安全性,选用皮肤完好的健康家兔,观察家兔对苦豆子总碱涂膜剂皮肤刺激反应症状,并根据皮肤刺激反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选用皮肤完好的健康豚鼠进行试验,观察豚鼠对苦豆子总碱皮肤变态反应症状,根据皮肤刺激反应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碱涂膜剂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均值最大值为1.33,属于轻刺激性。根据皮肤变态反应的评分标准,计算所得受试物试验组去除激发受试物后24 h和48 h时的致敏率分别为25%和8.3%,属于轻度致敏强度。试验结果提示,苦豆子总碱涂膜剂临床用药安全,此结论为苦豆子总碱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旨在探索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采集了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牛皮肤病变组织,接种MDB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病变组织及病毒感染后的MDBK细胞,同时对感染后24 h的MDBK细胞进行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将其按功能分类,分析它们参与的细胞信号通路。结果显示,LSDV在电镜下呈椭圆形,病毒粒子大小约320 nm×260 nm。转录组分析发现,与未处理组相比,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共499个,其中,112个基因上调表达,387个基因下调表达。通过GO和KEGG分析得知,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从细胞表面传导信号至细胞核内部的MAPK信号通路,其中,参与天然免疫且涉及细胞凋亡的MAP3K1基因表达呈现显著下调,提示病毒感染会影响宿主细胞的迁移与凋亡等过程。显著变化基因包括HIF1A、RORALRRK2、AP3B1和ANO6等,分别涉及到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以及信号转导等功能,除此之外,不饱和脂肪酸及胆汁分泌两个信号通路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究LSDV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牛只导致的一种传染病,肉牛、亚洲水牛、奶牛易感。该病发病时以全身皮肤广泛性结节为特征,因此又叫牛疙瘩皮肤病,除皮肤病变外还可能有发热,体表淋巴结肿大,口、鼻和眼部溃疡,鼻和眼部伴有分泌物,四肢及腹部、会阴等部位水肿等临床表现,死亡率低,但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严重影响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2019年8月我国新疆伊利首次报道了该病,随后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发现了该病的流行。该病通过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我国对该病的防控主要采取免疫、隔离、扑杀、消毒等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7.
ObjectiveTo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presurgical preparation with an isopropyl alcohol or water rinse on the perioperative rectal temperature (RT) of puppies and kittens.Study desig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AnimalsA total of 48 intact female mixed breed puppies and 43 intact female Domestic Short Hair kittens aged 8–18 weeks.MethodsAll animals were premedicated with intramuscular buprenorphine (0.02 mg kg–1) and acepromazine (0.05 mg kg–1). Anesthesia was induced with intravenous propofol (4 mg kg–1 to effect) for puppies or ketamine (5 mg kg–1) and midazolam (0.25 mg kg–1) for kittens. RT was measured every minute for the first 15 minutes at the beginning of hair/fur removal, then every 5 minutes for 45 minutes (dogs) and 35 minutes (cats). All animals were prepared for surgery using a 1.6% chlorhexidine solution, then rinsed with either isopropyl alcohol (group CA) or water (group CW).ResultsMean R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not significant at any time point. The mean RT at 45 minutes for dogs was 35.9 °C and 36.0 °C in groups CA and CW, respectively (p = 0.74). The mean RT at 35 minutes for cats was 35.1 °C in both groups (p = 0.84).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The use of either water or alcohol as a rinsing agent results in the same degree of perioperative temperature change. Other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perioperative hypothermia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choosing between these rinsing agents in surgical preparation of pediatric and small animals.  相似文献   
998.
从湖南长沙市郊患腐皮病的泥鳅上分离到3株细菌,人工感染可复制本病.病原菌都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单极生鞭毛运动.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溶血,对弧菌抑制剂0/129不敏感,L-组氨酸、L-阿拉伯糖、L-精氨酸和水杨苷不能作为唯一碳源.被鉴定为运动型气单胞菌的温和气单胞苗(Aeromonas Sobria).用呋喃唑酮治疗人工感染泥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计算机视觉识别小麦叶色的光照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农业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为更好的将其应用到虚拟作物中,用RGB系统表示叶色,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光照技术,将太阳光分为环境光、漫射光和镜面光3部分,分别研究了这3部分光对叶色的影响,并根据颜色和太阳光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小麦叶片颜色的识别模型。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在烟草生长的团棵期和旺长后期不同土壤深度下,有色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并对烟株根系状况及烟叶化学成份进行了分析,为烟草栽培选择最优的有色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