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7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林业   44篇
农学   180篇
基础科学   15篇
  45篇
综合类   343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251篇
畜牧兽医   511篇
园艺   87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张瑞茂  侯国佐 《种子》2002,(5):21-23
以优良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6003和黄籽双低高油分品系408作为基础材料,采用杂交有种程序,经过5年8代(含杂交当代)的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黄籽频率达91.6%-96.2%。含油量46.7%-49.3%,芥酸0.68%-0.14%。硫甙24.6-39.14μmol/g,丰产性与中双4号相当的甘蓝型黄籽双低新品系5862R,并被用作恢复系组配成功一个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于1998年通过贵州省审定,至2001年秋在长江流域各省已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4万公顷左右。  相似文献   
42.
针对玉米秸秆外表皮与内穰力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问题,建立离散元玉米秸秆双层粘结双峰分布模型,通过力学试验与虚拟仿真试验对比,标定玉米秸秆外表皮和内穰力学参数,校正离散元模型,探究玉米秸秆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离散元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颗粒接触方法可建立玉米秸秆双层粘结双峰分布模型.完善DEM方法建立玉米秸秆颗粒粒度随机分布的双层粘结模型方法.通过力学试验得出青贮玉米秸秆外表皮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为982.52和387.58 MPa,青贮玉米秸秆内穰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为28.64和8.13 MPa,外表皮木质部与内穰纤维部力学特性差异显著.计算得出外表皮-外表皮、外表皮-内穰、内穰-内穰之间粘结参数.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剪切与虚拟仿真试验对比验证离散元模型可靠性.文章所建立玉米秸秆双层粘结双峰分布离散元模型表征两者力学特性差异,为青贮玉米饲料数值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中华鳖皮肤腐烂病可造成鳖的大批死亡,我们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4.
本试验以绿豆皮粉、黄豆皮粉、红薯皮粉、高筋面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次发酵法研制膳食纤维杂粮面包,通过口感和外观考察了配方和烘培时间对其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杂粮面包品质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改良剂添加量>杂粮皮粉用量>烘焙时间>酵母添加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杂粮面包的最佳配方为高筋粉50%、杂粮皮粉2.3%(绿豆皮粉:黄豆皮粉:红薯皮粉=3:2:5)、白糖13.1%、酵母0.4%、改良剂0.2%、奶粉0.3%、水21%、鸡蛋6.6%、盐0.5%和黄油5.2%,烘培20min得到的杂粮面包的风味品质最佳,形态丰满完整,色泽均匀,组织有弹性,具有发酵烘烤后特有的面包香味,松软可口。  相似文献   
45.
Rootstock-planting forcing culture was developed in asparagus to harvest spears even during the seasons when the plants become dormant, but the demand for them high. In this study, cumulative hours during which the air temperature remained lower than 5°C, i.e. chilling hours (CHs), were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dormancy breakage for asparagus cultures. We also measured CIELab colour values for cut stems immediately before rootstock digging, and determined whether they could be substituted and/or compensated for CHs while evaluating asparagus plant productivity in different low-temperature backgrounds, and obtained regression equations for yield estimation. Asparagus seedlings were cultivated in seven different regions across Japan and brought to the study site for harvesting. Our regression equation based on CHs and rootstock weight for yield estimation had relatively high fitness (adjusted R2 = 0.5795). The colour values of cut stalks at rootstock digging can also be used to evaluate their productivity. These values can be useful in regions where CHs cannot be determined, although their effectiveness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CHs of areas adjacent to the study sites.  相似文献   
46.
为了明确桃树菊花花形、窄叶形、白化与黄化叶色及盘龙形与垂枝形树形等6个性状的遗传特性,以‘粉菊花桃’ב红根甘肃桃1号’、‘红花重瓣垂枝桃’(简称‘红垂枝’)ב粉菊花桃’、‘S9’ב粉菊花桃’、‘粉菊花桃’ב瑞光2号’、‘红珊瑚’×(‘粉菊花桃’ב瑞光2号’)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菊花花形、叶片白化及垂枝树形的遗传特性;以‘98-4-32’ב金蜜狭叶桃’、‘99-7-14’ב金蜜狭叶桃’及‘99-7-15’ב金蜜狭叶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窄叶形遗传趋向;以‘北京2-7’ב白花山碧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叶片黄化遗传特点;以‘红垂枝’ב帚形山桃’及‘96-7-56’ב帚形山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盘龙形树形的遗传。结果表明:在蔷薇花形与菊花花形组合中,"蔷薇形/菊花形"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Ch/ch及Ch_2/ch_2)控制的遗传特性,且蔷薇形对菊花形为显性;在铃形花形与菊花花形组合中,F_1代蔷薇形表现为二者的中间类型。在‘98-4-32’ב金蜜狭叶桃’及‘99-7-14’ב金蜜狭叶桃’组合中,"宽叶/窄叶"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Nl/nl及Nl_2/nl_2)控制的遗传特性,且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在‘99-7-15’ב金蜜狭叶桃’组合中,"宽叶/窄叶"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特性。叶片"正常/白化"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Wl/wl)控制的遗传特性,且正常对白化为显性,白化基因可能来自‘粉菊花桃’;叶片"正常/黄化"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Yl/yl及Yl_2/yl_2)控制的遗传特性,其中1对为显性时对另一对具有抑制作用,黄化基因可能来自‘白花山碧桃’。直立树形同时表现为盘龙形与垂枝形及盘龙形与开张形的中间类型;"开张形/垂枝形"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We/we)控制的遗传特性,且开张对垂枝为显性。结论:菊花花形由2对隐性基因(chchch_2ch_2)控制;窄叶形可能由2对隐性基因(nlnlnl_2nl_2)控制;叶片白化由1对隐性基因(wlwl)控制;叶片黄化可能由2对等位基因(Yl_yl_2yl_2或Yl_2_ylyl)控制;仅盘龙形与直立形由1对等位基因(Br_2/br_2)控制,其中盘龙形基因型为br_2br_2;垂枝形由1对隐性基因(wewe)控制。  相似文献   
47.
‘小红玫瑰’葡萄是源自于‘小白玫瑰’的突变品种,二者都是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但其果实颜色变异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用12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荧光标记特征引物对两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在二者之间无差别。对色泽变异决定基因Vvmyb A1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小白玫瑰’仅检测到含有插入逆转座子Gret1(grapevine retrotransposon 1)的VvmybA1a,说明其为VvmybA1a/VvmybA1a纯合体;而‘小红玫瑰’检测到了Vvmyb A1a和残留Gret1 3′-LTR(long terminal repeat)的VvmybA1b,说明其为VvmybA1a/VvmybA1b的杂合体。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VvmybA1、UFGT、F3′5′H、CHS、GST和OMT在‘小红玫瑰’及有色对照品种‘黑比诺’中大量表达,而在‘小白玫瑰’和无色对照品种‘白比诺’中几乎不表达。通过HPLC–ESI–MS/MS对花色苷主要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G)、矢车菊素3,5–O–双葡萄糖苷(Cy2G)、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DpG)、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MvG)、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PnG)和矮牵牛色素3–O–葡萄糖苷(PtG)等6种花色苷在有色品种‘小红玫瑰’和‘黑比诺’果皮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色品种,花葵素3–O–葡萄糖苷(Pg G)、花葵素3,5–O–双葡萄糖苷(Pg2G)在有色/无色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且含量很低。说明‘小红玫瑰’的着色是由于转录因子基因Vvmyb A1及其调控结构基因的表达引起的,而无功能的VvmybA1a等位基因突变为有功能的VvmybA1b等位基因是其果皮颜色变异的遗传学原因。  相似文献   
48.
四种食用色素对金鱼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食用色索对金鱼体色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将四种食用色素柠檬黄(group1)、胭脂红(group2)、果绿(group3)和亮蓝(group4)以2%o的比例加入基础饲料中配成试验饲料,另以基础饲料作对照(group5),投喂体重20g左右的黄色金鱼110d,试验前后用WSC—s型测色色差计测定各组每尾鱼体色的三刺激值,结果发现,试验前柠檬黄组、胭脂红组、果绿组、亮蓝组和和对照组金鱼体色的x值分别为(56.942±9.940)、(58.315±6.667)、(56.794±5.510)、(57.019±4.615)和(53.427±6.564),Y值分别为(57.652±10.889)、(55.370±6.284)、(55.850±7.831)、(54.295±5.969)和(51.382±8.835),Z值分别为(32.249±9.646)、(24.084±6.536)、(24.667±7.259)、(26.351±6.791)和(32.09±14.272)。各组金鱼体色的x值问、Y值间、z值间均无显著差异。试验后柠檬黄组、胭脂红组、果绿组、亮蓝组和对照组金鱼体色的x值分别为(68.079±11.819)、(74.626±0)、(68.714±8.765)、(73.384±10.929)和(69.623±7.779),Y值分别为(59.135±11.364)、(66.110±O)、(62.389±8.547)、(66.085士6.134)和(62.115±6.763),z值分别为(24.806±7.144)、(25.477±0)、(22.651±10.201)、(19.395士3.781)和(16.677±6.763),各组金鱼体色的X值间、Y值间、Z值间均无显著差异。这四种食用色素对试验金鱼的体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9.
研究了玉米幼芽提取物(extract of maize plumule,EMP)对长波紫外线(UVA)损伤的小鼠皮肤超微结构、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A模型小鼠真皮细胞内出现空泡变性,线粒体肿胀、嵴减少,粗面内质网和核周间隙扩张;表皮细胞微绒毛减少,细胞固缩,细胞核染色质边集。EMP保护的小鼠皮肤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构基本正常。EMP可显著提高UVA辐射小鼠皮肤组织中的SOD活性(P<0.01)及CAT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5),与V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表明EMP能够抵抗UVA对皮肤组织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0.
[目的]去除猕猴桃皮和渣中的淀粉和蛋白质,提取并制备膳食食用果胶。[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确定0.4%淀粉酶和0.4%胰蛋白酶提取猕猴桃皮和渣中果胶的适宜工艺条件。[结果]0.4%淀粉酶可有效去除猕猴桃皮和渣中的淀粉,其适宜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0,50℃下酶解60 min;0.4%胰蛋白酶可有效去除猕猴桃皮和渣中的蛋白质,其适宜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0,35℃下酶解6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经离心、浓缩得到果胶,其中猕猴桃皮和渣中的果胶得率分别为3.10%和1.39%。[结论]通过改良酶法,建立了猕猴桃皮和渣中果胶提取的适宜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