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林业   195篇
农学   442篇
基础科学   229篇
  850篇
综合类   1560篇
农作物   171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385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27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分别构建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菖蒲(Acourus calamus)和千屈菜(Luthrum salicaria)的人工湿地,开展对低盐度养殖废水处理效果的模拟研究,设置进水中的C/N/P分别为50/10/1、25/5/1、25/5/2、25/5/3,盐度分别为0.5、1.0和2.0,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 d、2 d、3 d和4 d,测定人工湿地对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出水中的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和磷酸盐含量以及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研究表明:当HRT=4 d,盐胁迫浓度为1,C/N/P为25/5/2(COD=50 mg/L,TN=5 mg/L,TP=4 mg/L)时,人工湿地装置TN、TP及COD去除率可达90%、97%和65%;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中,美人蕉-人工湿地去除效果最佳,此时美人蕉体内叶绿素(SPAD值)、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较高,丙二醛含量较低,分别为40.6、1 212U/g和2.45 nmol/g,氨基酸含量为1.82 %;盐胁迫浓度为1,C/N/P为25/5/2时,人工湿地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优化,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该菌门是污水处理中常见的功能性菌群。因此美人蕉-人工湿地能够处理低盐度养殖废水,能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效果,提高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去污和盐度耐受性,为滨海水体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2.
为研究银槭幼苗的耐盐能力,以银槭的1年生播种苗为试材,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银槭的生物量、光合性能、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POD、SOD酶活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抑制了银槭的生长;使得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降低;可溶性糖、MDA含量增加;POD、SOD活性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通过对这些耐盐性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最终确定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和生物量可以作为银槭耐盐性评价的参考指标,并指出银槭的耐盐范围在0.4%以下。  相似文献   
153.
Rice reportedly possesses a very low capacity to accumulate glycinebetaine (Glybet), but may be accumulated by the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Glybet or Choline (Cho) as an alternative way to improve its salt‐tolerant ability.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Glybet accumulation could be induced in Thai jasmine rice by the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Glybet and Cho,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Glybet and Cho treatment on various growth parameters of seedlings cultured under salt‐stress conditions. Thai jasmine rice seeds were aseptically germinated in vitro on solidified Murashige–Skoog media, supplied with either Glybet or Cho in the culture media for 12 days and then treated with 342 mm NaCl (salt stress) for 4 days. GlyBet content, water relation, photosynthetic capabilities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salt‐stressed seedlings were measured. The addition of Glybet or Cho to plant culture media containing 342 mm NaCl resulted in increased accumulation of Glybet in rice seedlings. Increased Glybet accumulation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 efficiency of water usage (r = 0.96), which in turn correlated with increased maximum quantum yield of PSII (Fv/Fm) (r = 0.86). Moreover, the pigment concentrations of seedlings cultured under salt stress were maintained by a function of Glybet, led to high efficiency of photochemical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of PSII as well as to exhibit o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Thu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ddition of either Glybet or Cho to the plant growth media can improve growth performance under salt stress conditions by increasing the salt tolerance of Thai jasmine rice. The exogenous application of Glybet and/or Cho to culture media may be an effective method of improving resistance to salt stress via the promotion of Glybet accumulation with in rice seedlings.  相似文献   
154.
棉花盐害的控制技术及其机理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棉花是耐盐作物,但土壤耕层中积累过多的盐离子会通过离子毒害、渗透胁迫和引起营养失衡等机制导致盐害。控制棉花盐害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提高棉花自身的耐盐性,另一方面是躲避或减轻盐胁迫。本文评述了提高棉花耐盐性和躲避或减轻盐胁迫的途径、原理和方法,提出在工程措施改良盐碱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适宜品种、水肥运筹、种子处理及地膜覆盖和诱导根区盐分差异分布等农艺措施是现阶段控制盐碱地棉花盐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5.
8种棕榈植物幼苗耐盐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启炓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6):362-369
摘要:将加那利海枣(Phoenix canariensis)、棍棒椰子(Hyophorbe verschaffeltii)、三角椰子(Dypsis decaryi)、国王椰子(Ravenea rivularis)、飓风椰子(Dictyosperma album)、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红棕榈(Latania lontanoides)和狐尾椰子(Wodyetia bifurcata)8种棕榈植物幼苗培养在不同含盐量的土壤中,研究了土壤盐度与棕榈植物幼苗株高生长、植株各部分生物量的关系,确定棕榈植物幼苗生长的土壤盐度的适宜值、临界值和极限值。根据植物生长量和土壤盐度的关系曲线,可以分成3种类型:低盐促进类型(三角椰子和棍棒椰子)、直线负相关类型(国王椰子、加那利海枣和飓风椰子)和低盐敏感类型(狐尾椰子、红棕榈和大王椰子)。8种棕榈植物幼苗耐盐性依次为:加那利海枣>棍棒椰子>三角椰子>国王椰子>飓风椰子>大王椰子>红棕榈>狐尾椰子。  相似文献   
156.
以8个草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用 12.5mmol·L(-1) Na_2CO_3处理后对其O_2的生成速率和 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_2CO_3胁迫初期,8个草坪品种的叶片中O_2的生成速率都很低,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O_2的生成速率逐渐增加,除了“午夜”和“派尼”两品种外,在第5d均有下降的趋势;SOD活性与处理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SOD活性继续升高,除“猎狗”品种外,其余7个品种于第4d后均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7.
以红果小檗种子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光照、温度、盐胁迫和PEG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红果小檗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全光照、全黑暗及12h光照/12h黑暗3种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红果小檗种子的萌发规律无显著差异,说明红果小檗种子在萌发期对光没有特殊要求,属于中光性种子;2)不同温度条件下,其萌发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以25℃时最高,说明25℃是红果小檗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且在萌发期较耐受低温,但不耐高温;3)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其萌发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呈现出随盐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低盐胁迫下与对照并无显著差异,说明红果小檗种子在萌发期对低盐有较强的耐受性,0.2 mol/L为红果小檗种子的半致死盐浓度;4)在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其萌发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呈现出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趋势,PEG浓度达到10%时,仍有60%以上的萌发率,说明红果小檗种子在发芽期对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是一种较为耐旱的植物.  相似文献   
158.
盐胁迫下盐草和高羊茅营养器官的离子微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耐盐性和盐胁迫下植物不同营养器官离子微区分布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联用,对250 mmol?L-1 NaCl胁迫20 d的盐草(盐生植物)和高羊茅(甜土植物)的营养器官进行了点扫描和离子分布测定。【结果】盐胁迫下,盐草和高羊茅根组织中Na+和Cl-的相对重量都很高,但是高羊茅中柱层中的Na+和Cl-相对重量都高于盐草;和高羊茅相反,在盐草茎中,大量的Na+分布在韧皮部中,而Cl-则主要存在于木质部中;而高羊茅叶组织中Na+相对重量是盐草叶组织中2倍。【结论】盐胁迫下盐草和高羊茅根尖表皮、皮层和中柱细胞Na+和Cl-较高,而K+含量较低,这说明盐草可通过根组织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降低进入植物体的有害离子量,并通过离子在茎中的再次分配降低有害离子进入叶组织,从而避免对叶组织的较大离子毒害。  相似文献   
159.
为探究大豆LIM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应答盐胁迫中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大豆全基因组数据,共鉴定出21个LIM基因,命名为GmLIM01~GmLIM21,分析大豆LIM基因家族的染色体位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进化关系、保守基序以及对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这些GmLIM基因在大豆20条染色体中的14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片段重复是大豆LIM家族扩大的主要原因。根据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大豆21个LIM基因可分为5个亚家族,与其他9个物种的LIM基因一起构建进化树,也可分为5个亚家族。大豆的21个GmLIM基因共包含10个基序,大部分LIM蛋白含有motif 1、motif 2和motif 4这3个保守基序。此外,顺式调控元件的分析表明,在GmLIM基因的启动子序列中,与光响应、生长发育、植物激素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相关的调控元件非常丰富。定量PCR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处理后大豆叶和根中GmLIM07、GmLIM17基因的表达量分别在3和6 h达到峰值,后随着处理时间的加长表达量下降。综上GmLIM基因在大豆的盐胁迫应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0.
针对风蚀区盐湖及盐渍土环境下服役的混凝土,配制满足特殊环境下工程要求的风积沙混凝土.分析风沙吹蚀与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风积沙混凝土抗氯盐侵蚀的损伤过程,借助超景深三维显微镜、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核磁共振孔隙分析等手段探讨风积沙混凝土抗氯盐侵蚀耐久性机理.研究表明风沙吹蚀对混凝土表面产生破坏,干湿循环对混凝土内部造成损伤;风沙吹蚀对混凝土表面造成的“吹蚀坑”可为盐离子入侵混凝土内部提供“通道”;氯盐侵蚀后生成以Friedel盐为代表的腐蚀结晶物,可填充1~4 nm胶凝孔,消耗Ca(OH)2等有效物质,迫使4~10nm小毛细孔增多,随盐蚀损伤程度加剧,10~20 nm中毛细孔和20~100 nm大毛细孔向>100 nm非毛细孔发展,非毛细孔彼此贯通产生裂纹,致使混凝土加速破坏.该研究可为风积沙混凝土在风蚀区氯盐环境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