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11篇 |
免费 | 4707篇 |
国内免费 | 8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10篇 |
农学 | 1652篇 |
基础科学 | 1152篇 |
2586篇 | |
综合类 | 9374篇 |
农作物 | 1353篇 |
水产渔业 | 853篇 |
畜牧兽医 | 3165篇 |
园艺 | 680篇 |
植物保护 | 110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9篇 |
2024年 | 645篇 |
2023年 | 611篇 |
2022年 | 970篇 |
2021年 | 1024篇 |
2020年 | 995篇 |
2019年 | 1128篇 |
2018年 | 671篇 |
2017年 | 1060篇 |
2016年 | 1242篇 |
2015年 | 1035篇 |
2014年 | 1352篇 |
2013年 | 1210篇 |
2012年 | 1697篇 |
2011年 | 1644篇 |
2010年 | 1310篇 |
2009年 | 1214篇 |
2008年 | 955篇 |
2007年 | 1035篇 |
2006年 | 782篇 |
2005年 | 624篇 |
2004年 | 394篇 |
2003年 | 392篇 |
2002年 | 267篇 |
2001年 | 251篇 |
2000年 | 232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161篇 |
1997年 | 153篇 |
1996年 | 134篇 |
1995年 | 134篇 |
1994年 | 124篇 |
1993年 | 117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31.
为探索水稻孕穗期高温对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降低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以‘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为材料,在孕穗期幼穗分化Ⅳ-Ⅵ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9、32、35、38℃处理7天,以同时期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30.6℃),研究孕穗期不同温度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与对照相比,38℃处理显著降低了‘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的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可育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0.2%、54.7%。随温度的升高,2个品种的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38℃处理显著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但对有效穗影响较少。水稻孕穗期高温能显著降低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同时影响幼穗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使结实率和产量下降,不同品种对高温危害的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2.
为探究纯植物油作为压燃内燃机替代燃料的雾化问题,利用纹影法对葵花籽纯植物油和普通柴油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喷雾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燃油温度和喷射压力对2种燃料喷雾贯穿距、喷雾锥角和空气卷吸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葵花籽油的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均随着喷射压力和燃油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柴油的变化规律相似。温度从60℃升高到90℃,喷油压力为60 MPa时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2.4%和9.6%,120 MPa时分别为5%和4.14%;喷油压力从60 MPa升高到120 MPa,温度为60℃时喷雾贯穿距和喷雾锥角的平均增幅分别为39.7%和16.7%,90℃时分别为30.6%和10.9%;当喷射压力、背景压力和燃油温度相同时,葵花籽油比柴油具有更大的贯穿距和更小的喷雾锥角,且喷雾贯穿距平均增幅为22.5%,喷雾锥角平均降幅为60.3%;升高燃油温度和升高喷射压力都会增强雾注的空气卷吸作用,但葵花籽油的空气卷吸作用要明显弱于普通柴油。研究结果可为纯植物油作为内燃机替代燃料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灌溉条件下黄土层的水盐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灌溉试验配合施尿素,钻探采取土样并对岩土浸提液电导率进行测定,研究了灌溉和施肥条件下非饱和黄土层的水流入渗规律和盐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层中非饱和水入渗具有明显的含水量峰值带,其运移速度在0~6m的埋深带约为15~17cm/d,同时存在快速的超渗导管流;含盐量为615.82和815.07mg/L的灌溉水配合施尿素454.6和378.8kg/hm2的宽畦漫灌,可使上部6m黄土层电导率显著增加,最大点电导率增幅在黄土原区为2.12倍,在阶地区达4倍以上,表明灌溉水中的盐分、化肥的离解和灌溉入渗水流对黄土层的溶滤与淋洗作用,会显著影响黄土超根层盐分分布、运移和氮沉降。 相似文献
134.
佛手(CitrusmedicaL.var sarcodactylis(Noot.)Swingle)是芸香科(Rutaceae)的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为香橼(CitrusmedicaL.)的变种,起源于印度,喜光喜温暖,不耐寒,单性结实。金华市已有近500年种植佛手的历史,主要分布在金华北山南缘,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长期的种植经验,使得金华佛手成为我国四大佛手品系的上品。金华佛手有三大优点:一是大小适中,二是芳香浓郁,三是含水分少,耐贮藏。其盆景与鲜果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果、花、叶可入药,有理气和胃的功效,主治胸腹胀满、胃疼、气管炎等症。金华佛手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随自然变异的发生和积… 相似文献
135.
136.
137.
基于开发专一的酶抑制剂控制野桑蚕危害桑园的目的,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及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等方法,纯化了野桑蚕(Bom byx mandarina)多酚氧化酶,纯化倍数为57.14倍。该酶对焦性没食子酸、邻苯二酚和L-多巴的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3.39、2.06和3.17 mmol/L,在pH 7.0、37℃时活性最高。利用硫脲、抗坏血酸等多种氧化酶抑制剂对该酶活性的抑制结果表明,所用抑制剂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该酶对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金属离子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8.
降雨特征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云南东川国家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对蒋家沟30场泥石流的观测资料,通过对降雨观测数据和泥石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降雨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将降雨指标分为间接前期雨量 、直接前期雨量、1 h雨量和过程雨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数据拟合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不同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结果发现:过程雨量和间接前期雨量对泥石流总量的贡献较大,其次是1 h雨量。过程雨量、降雨综合得分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54和0.828;其次是间接前期雨量和1 h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和0.360;直接前期雨量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最差,相关系数仅为-0.013。同时,随着过程雨量和降雨综合得分的增大,泥石流总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在过程雨量小于15 mm及降雨综合得分小于0.1的情况下,泥石流总量随二者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减缓,当过程雨量大于15 mm及降雨综合得分大于0.1时,泥石流总量随二者增加而增加的幅度加大,泥石流总量与二者之间具有指数关系。据此,该文提出在进行泥石流总量计算时,应考虑降雨特征因子,为建立合理的泥石流总量计算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