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50篇 |
免费 | 939篇 |
国内免费 | 186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712篇 |
农学 | 1770篇 |
基础科学 | 1071篇 |
2461篇 | |
综合类 | 9954篇 |
农作物 | 1433篇 |
水产渔业 | 671篇 |
畜牧兽医 | 1826篇 |
园艺 | 934篇 |
植物保护 | 10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3篇 |
2023年 | 461篇 |
2022年 | 863篇 |
2021年 | 901篇 |
2020年 | 851篇 |
2019年 | 994篇 |
2018年 | 614篇 |
2017年 | 1025篇 |
2016年 | 1244篇 |
2015年 | 1009篇 |
2014年 | 1370篇 |
2013年 | 1190篇 |
2012年 | 1762篇 |
2011年 | 1736篇 |
2010年 | 1400篇 |
2009年 | 1324篇 |
2008年 | 1052篇 |
2007年 | 1104篇 |
2006年 | 865篇 |
2005年 | 713篇 |
2004年 | 475篇 |
2003年 | 436篇 |
2002年 | 307篇 |
2001年 | 281篇 |
2000年 | 237篇 |
1999年 | 197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70篇 |
1996年 | 154篇 |
1995年 | 147篇 |
1994年 | 139篇 |
1993年 | 114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195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进一步研究泡桐埋根苗生长发育动态与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以在郑州地区生长良好的4个泡桐品种(种源)埋根苗为研究材料,对1年生埋根苗生长期的苗高、地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等指标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泡桐品种(种源)埋根苗的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苗高生长的快速生长期在7月中旬到8月下旬,9月为生长缓慢期,10月初到10月中旬苗高生长基本停止;地径生长的快速生长期从7月中旬到9月初,9月中下旬到10月为缓慢生长期,但10月下旬地径仍然还在缓慢生长,即泡桐地径生长比苗高生长延长10~15 d。不同泡桐品种(种源)埋根苗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4个光合指标在不同月份的日变化规律比较一致,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单谷曲线特征;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在6、8、10月份出现双峰现象,且峰值出现时间较为一致,说明几个指标呈正相关;毛白33、9502的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郑州白花的值相对较小,与生长量的表现一致;总体来看,5、10月份各泡桐品种(种源)无性系埋根苗的净光合速率偏低,6、7、8、9月份则相对较高,显示了泡桐在不同月份光合能力大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22.
长汀县于2010年引进龙莱1号进行烟后作高山反季节栽培试验示范,表现高产高效。该文介绍龙莱1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稻秆的热解及产物生成特性。[方法]采用热重(TG)与傅立叶近红外(FNIR)联用的方法(TG-FNIR)研究稻秆热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其产物生成特性。[结果]升温速率和粒径对稻秆的热解特性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升温速率越高,热解起始温度和失重温度越大,粒径越小越有利于热解;FNIR分析结果表明,热解初始阶段的气态产物主要是水蒸气和少量的CO及CO2,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的主要气态产物变为CO、CO2、CH4以及小分子烃类。[结论]该研究清楚地了解了稻秆整个热解过程的状态及其产物的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24.
虉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生物生态学特性、饲用价值及影响因素、品种选育、栽培与利用等方面对国内外饲用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研究进行综述。虉草属生长高大、多叶、高产的多年生冷季型禾本科牧草,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其根系强大,既抗旱又耐湿耐寒;除了种子,还可以根茎或分株进行营养繁殖,乃至茎节也可生根并长出枝条;虉草群落一但建成其竞争力很强,并迅速形成单优势种群落;虉草的高生物碱含量影响其饲用价值,通过育种可降低其生物碱含量,提高消化率;虉草种子在成熟前易脱落,栽培品种最适采种期是开花后16—18 d,野生种群是11—13 d;虉草属是高度自交不育植物,在种子生产中仅有少量自交种子;其育种目标是在改善适口性的同时,提高种子保持能力以及种子和饲草产量;虉草具有持续高产和吸收氮素的能力,因此很适合施有机肥或氮肥;虉草可用于放牧、青贮和调制干草,年刈割3~4次,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放牧时,要保持草层高度不超过30 cm,适宜留茬高度为7~10 cm。最后,对我国在虉草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5.
为了拓宽青蒿素在动物中的应用,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临床兽医实验室制备了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技术对该包合物的表征进行了鉴定。XRD谱图中包合物特征峰的变化和^1 HNMR中包合物的青蒿素质子的化学位移移向高场,确认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应用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预防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青蒿素抗球虫指数均低于160,说明其防治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6.
水分是牧草最为重要的品质属性,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牧草品质的变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因富含重要的维生素、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脂肪等家畜必需营养成分,在收获和储藏过程中极易受到生长地的水、土、气等的影响而发生营养成分损失或变质,因此为了有效降低冗余无信息变量,提高羊草水分含量近红外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本研究采用4种光谱特征区间选择方法,包括间隔偏二乘法(Interval partial least-squares regression,iPLS)、向后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ackward interval PLS,BiPLS)、联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ynergy interval PLS,SiPLS)、和连续投影算(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建立羊草水分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iPLS方法最适合用于羊草水分含量特征波长的筛选,其次为BiPLS方法,最差的方法为iPLS,同时,相对分析误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2.648>2.50。这表明SiPLS的近红外光谱模型在预测羊草水分含量的应用上完全可行,预测精度在96.13%以上。 相似文献
27.
采集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用胰蛋白酶热消化法制备原代细胞,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继代培养和细胞纯化,并对复苏细胞的形态、活力、生长曲线、荧光蛋白质粒转染表达、核型以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原代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均好,群体倍增时间为28.3 h;染色体2 n=54,二倍体占主体(84%)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电泳图谱有明显特征,未见LDH4、LDH5谱带,与其它羊有明显区别;外源性荧光蛋白转染质粒在该细胞中能进行复制和表达;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检测呈阴性。表明该研究已成功建立岷县黑裘皮羊肾组织成纤维细胞系,为在细胞水平上保存岷县黑裘皮羊种质资源以及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8.
松嫩平原野古草无性系种群的营养繁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野古草是典型的无怀系禾草,分蘖节存活时间最多为4a。割草场和放牧场野古草无性系种群的分蘖株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放牧能增加2、3龄分蘖株的形成与存活;野古草无性系种群1龄级分蘖株的生产力明显高于2龄级;割草场和放牧场的野古草无性系潜在种群均于增长的年龄结构。以硌潜在种群的数量估计,割草场将保护翌年群落的优势种地位和作用;放牧场具有向优势和演替的潜在趋势。 相似文献
29.
试验旨在分离鉴定犬副流感病毒(canine parainfluenza virus,CPIV),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用Vero细胞接种感染CPIV阳性犬肺脏组织,盲传4代,收集72 h病毒液进行RT-PCR鉴定、电镜观察、血凝试验、热敏性试验、紫外照射试验及病毒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同时扩增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试验成功从出现咳嗽、流鼻涕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病犬肺脏中分离出1株CPIV,命名为CPIV-BJ01;RT-PCR扩增结果发现,在534 bp处有特异性目的条带。病毒电镜观察发现,其超微结构呈圆形、有囊膜、直径在80~200 nm之间;血凝试验显示,病毒在4和37℃均能凝集1%猪红细胞,与报道的CPIV血凝特性一致;病毒对热敏感,长时间高温下病毒毒价会随之下降;紫外照射可使病毒在短时间内对细胞的感染性急剧下降。病毒一步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在12~48 h病毒高速增殖,细胞培养液中病毒滴度急剧上升,之后趋于稳定。CPIV N基因序列与19株有代表性的副流感病毒N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1%~99.8%。遗传进化分析表明,CPIV-BJ01与PIV5 1168-1(登录号:KC237064.1)和PIV5 ZJQ 221(登录号:KX100034.1)位于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0.
Hajime KUMAGAI Bodh R. BARAL Tatsu SHIINO Naba R. DEVKOTA Kazato OISHI Hiroyuki HIROOKA 《Animal Science Journal》2012,83(5):434-438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17 male buffalo calve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plane of nutrition on slaughtering traits and meat characteristics. To attain 250 kg body weight (BW), the calves were allocated into three groups: high (H), low‐high (L‐H) and low (L) corresponding to concentrate levels receiving the concentrate at 1.50% of BW, 0.75% of BW until 190 kg BW and 1.50% thereafter, and 0.75% of BW, respectively. The animals had ad libitum access to urea‐treated rice stra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hot carcass weight, dressing percentage and lean fat–bone yield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treatment groups. The L group had heavier brisket weight and lower percentage of round weight in the hot carcass than the H and L‐H groups (P < 0.05). The H group had heavier hearts than the L group, and the H and L‐H groups had heavier livers and kidneys than the L group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rib eye area, pH and the contents of moisture, crude protein and fat in loin meat among the group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plane of nutrition affected the weight or percentages of some cut yields in the hot carcasses and internal orga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