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507篇 |
免费 | 6961篇 |
国内免费 | 433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630篇 |
农学 | 4910篇 |
基础科学 | 5014篇 |
11918篇 | |
综合类 | 36278篇 |
农作物 | 3716篇 |
水产渔业 | 2482篇 |
畜牧兽医 | 9261篇 |
园艺 | 2483篇 |
植物保护 | 310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1753篇 |
2023年 | 1908篇 |
2022年 | 2495篇 |
2021年 | 2837篇 |
2020年 | 2889篇 |
2019年 | 3110篇 |
2018年 | 1669篇 |
2017年 | 2802篇 |
2016年 | 3508篇 |
2015年 | 2937篇 |
2014年 | 4338篇 |
2013年 | 4259篇 |
2012年 | 6128篇 |
2011年 | 6043篇 |
2010年 | 4707篇 |
2009年 | 4768篇 |
2008年 | 4147篇 |
2007年 | 4759篇 |
2006年 | 4043篇 |
2005年 | 3241篇 |
2004年 | 2622篇 |
2003年 | 2243篇 |
2002年 | 1651篇 |
2001年 | 1550篇 |
2000年 | 1398篇 |
1999年 | 1076篇 |
1998年 | 871篇 |
1997年 | 753篇 |
1996年 | 697篇 |
1995年 | 708篇 |
1994年 | 636篇 |
1993年 | 473篇 |
1992年 | 402篇 |
1991年 | 345篇 |
1990年 | 260篇 |
1989年 | 239篇 |
1988年 | 161篇 |
1987年 | 112篇 |
1986年 | 55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10篇 |
1962年 | 6篇 |
1956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结合方法和热经济学原理建立了空调冷热源系统的分析模型,阐述了产品成本是评价冷热源系统方案优劣的关键因素.采用多目标模糊决策方法,综合考虑了单位产品成本、初投资、技术先进性、安装面积、运行安全可靠性、维护管理难易程度和环保性等多种影响因素,基于方法的冷热源优化决策算法.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此新优化决策算法相比工程中传统决策方法,可靠性更高,使各决策方案间优劣区分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2.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能够反映城市土地承载的资源水平、经济规模、社会发展、环境压力等.从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广西全区及其14个市2005-2014年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为提高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05-2014年广西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柳州、桂林、南宁等市属于高承载区,北海、玉林、梧州等市属于较高承载区,其他市承载力随时间变化处于不同等级;经济发达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直接代表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方法]基于罗平县的实际情况,从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3个方面选取14项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罗平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影响其承载力的关键因素。[结果]对罗平县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大的是资源及环境因素;罗平县10年来各乡(镇)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时序上总体呈上升趋势,各乡(镇)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差异较明显,差异呈减小趋势。[结论]采用的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将时间序列加入到评价体系中,实现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分析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并保证了系统分析的可比性。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资源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我国木地板业发展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近10年来我国木质地板发展历程及现状,并展望了木质地板未来的发展趋势。近10年来我国木质地板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我国木质地板产量已达2.57亿m2,仅次于欧盟,成为名符其实的地板生产大国。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必须实施资源大整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从而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相似文献
95.
96.
基于降水保证指数的四川省种植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自然降水对四川省农业生态区作物需水的满足程度及其保证指数,为各区域充分合理利用降水资源,选择防旱避灾种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气温、海拔、干燥度、地形地势、地理位置等特点,将四川农业生态区划分为8个不同类型区,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分段单值平均作物系数法,订正各区域主要作物及其主要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初始生长期作物系数(Kcini)、生育中期作物系数(Kcmid)和成熟期作物系数(Kcend)),计算并比较各区域代表性站点的常见种植模式、主要作物、作物主要生育阶段自然降水对作物需水的满足度及其保证指数,选出各区域防旱避灾最优种植模式。【结果】①各种作物的Kcmid、Kcend值均小于或等于FAO的推荐值;盆地内部各区域作物系数较FAO推荐值偏低更多,攀西地区与FAO推荐值接近;小麦、油菜等夏收作物Kcend值均与FAO推荐值相同,而玉米、水稻等秋收作物Kcend值均低于FAO推荐值。②四川省各种植模式多年平均降水满足度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攀枝花、西昌、平武、成都、遂宁、巴中、宜宾、雅安降水满足度依次递增,分别为0.48,0.56,0.63,0.64,0.70,0.72,0.74,0.85。③四川省各种植模式降水保证指数变化范围较大,最低值仅为0.35,而最高值达到0.89。攀枝花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偏低,且多数低于0.4;雅安各种植模式的降水保证指数普遍较高,均在0.85以上。【结论】攀枝花等川西南山地干热河谷区、西昌等川西高原安宁河平原半湿润区和平武等川北半湿润山地丘陵过渡区最优种植制度为小麦-玉米-红薯(大豆)旱三熟;雅安等盆西高原盆地过渡湿润气候区和宜宾等川南中低山丘陵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马铃薯)-水稻水旱轮作两熟制;成都平原湿润气候区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水稻和油菜-玉米-红薯;遂宁等川中丘陵夏伏旱频发区最优种植制度为油菜(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巴中等川东北盆周湿润山区防旱避灾最优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玉米-红薯旱三熟。 相似文献
97.
Two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to varietal selection were compared in February-sown (Chaite) rice and main-season rice in high potenti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Nepal. One method, called farmer managed participatory
research (FAMPAR), was researcher intensive, while the other, called inform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RD), demanded fewer
resources. The trials were conducted in 18 villages in high potential production systems in Chitwan and Nawalparasi districts
of Nepal. Six new varieties of Chaite rice and 16 of main-season rice were tested in over 300 trials of Chaite rice and nearly 1100 trials of main-season rice over two years in 1997 and 1998. Surveys were done in 1997, 1998 and 1999
to record the extent of adoption and spread of the new rice varieties in the study villages. In many cases, farmers tested
varieties for two years before deciding whether to adopt or drop them. Varieties were quite
widely accepted, adopted for niches in a few villages, or rejected. The two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identified the same varieties,
but FAMPAR, which used formal survey methods, was more useful for diagnosing reasons for adoption or rejection. However, IRD
used much cheaper anecdotal methods of evaluation, so it was more cost-effective. Moreover,farmer-to-farmer seed dissemination
was higher in IRD villages, probably because farmers in FAMPAR villages felt that the project would re-supply seed if needed.
The benefits from both approaches are considerable, but to adopt them substantial policy changes in varietal testing, release
and extension systems will be requir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8.
有机农业是新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中国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井冈山及周边地区(包括井冈山市和莲花县、永新县、泰和县、遂川县、炎陵县、茶陵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势,适宜发展有机农业。在对井冈山及周边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遂川县有机茶为例,重点分析了发展有机农业取得的实际成效;接着,指出了井冈山及周边地区发展有机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该地区新世纪新时期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和措施。全文对山区有机农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
100.
立足当前福建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优质科技品种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健全、科技资源布局配置还不尽合理等问题,从加强农业"五新"推广工作、明确农业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建设福建特色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提升福建省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能力的发展路径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