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61篇 |
免费 | 448篇 |
国内免费 | 5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61篇 |
农学 | 1257篇 |
基础科学 | 187篇 |
336篇 | |
综合类 | 2267篇 |
农作物 | 531篇 |
水产渔业 | 301篇 |
畜牧兽医 | 627篇 |
园艺 | 203篇 |
植物保护 | 2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126篇 |
2021年 | 156篇 |
2020年 | 168篇 |
2019年 | 198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182篇 |
2016年 | 198篇 |
2015年 | 188篇 |
2014年 | 266篇 |
2013年 | 296篇 |
2012年 | 373篇 |
2011年 | 425篇 |
2010年 | 387篇 |
2009年 | 368篇 |
2008年 | 362篇 |
2007年 | 394篇 |
2006年 | 355篇 |
2005年 | 292篇 |
2004年 | 276篇 |
2003年 | 224篇 |
2002年 | 180篇 |
2001年 | 157篇 |
2000年 | 145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124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99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94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5篇 |
1976年 | 5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瓜叶菊耐热无性系Z1-1-1的离体筛选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瓜叶菊增殖期的愈伤组织和丛生芽为材料,用高温胁迫和羟脯氨酸 (HYP)分别作为直接和间接选择压,进行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的离体筛选.结果表明:1) 40℃ 16~20h胁迫处理可以作为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离体直接筛选的适宜选择压,30 mmol·L-1 HYP 可以作为瓜叶菊耐热无性系离体间接筛选的适宜浓度;2) 经过高温间隔胁迫多代筛选获得了与其母株相比耐热性有了很大提高的无性系Z1-1-1;3) Z1-1-1 和其对照母株Z1的30 d移栽苗在叶片厚度、气孔指数、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另外,成年植株Z1-1-1 和Z1在花的育性上差异明显,Z1结实率85%以上,而Z1-1-1的结实率在人工授粉的情况下也仅1.0%;4) 在40℃ 24h胁迫后,Z1-1-1的热害指数、细胞丙二醛(MDA)含量、电解质伤害性外漏率远远低于其对照母株,而POD、SOD活性明显高于其对照母株,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20个高品质陆地棉品系12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广义遗传力、遗传相关及产量的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和株铃数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较小,说明继续改良高品质系的产量性状潜力较大。纤维品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介于79.07%~89.47%之间,产量及产量组分性状中以衣分和铃重最高,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9.1%和81.85%,单株皮棉重最低,为55.05%。单株皮棉重与株铃数、株铃数与果枝数成极显著遗传正相关。利用与单株皮棉重遗传相关较强的多个性状构建的选择指数,比单纯选择单株皮棉重的效果好,其中以单株皮棉重、株铃数、果枝数和果节数结合选择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3.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在,遗传距离0.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10个参试种源划为6个种源区: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74.
不同世代群体烤烟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轮回选择育种过程中不同世代群体烤烟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香气烤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C1群体的糖类化合物(还原糖、总糖和淀粉)和原始亲本相比分别降低了28.79%、12.53%和52.32%,而含氮类化合物(总植物碱、总氮和蛋白质)分别增加了26.37%、23.67%和23.11%,除挥发酸外,其余各化学成分指标在C1群体和原始亲本间均达到显著差异;C1群体的香气质、香气量、刺激性和评吸总分均有明显的改善;除了杂气和余味外,其余各项感官质量指标在原始亲本和C1群体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1群体香气量得分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原始亲本,说明轮回选择加强了烤烟香气量得分与常规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6.
江苏省部分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鉴定及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江苏省近年生产上主栽的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来源,探讨采用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可行性.本研究以抗条纹叶枯病的日本粳稻品种关东194和感条纹叶枯病的梗稻品种武育粳3号为对照,对江苏省近年来育成的28份粳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田间鉴定,并利用与 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同时对抗病品种的亲本来源进行了系谱追踪.结果显示,与Stv-b~i共分离的SCAR标记能准确鉴定含该基因的抗性品种,该标记可用于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系谱分析证实江苏省大部分抗性粳稻品种如镇稻88、徐稻3号、南粳46等均含有来自籼稻Modan和Mudgo的Stv-b~i基因;而不含Stv-b~i基因但对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好的粳稻品种如扬辐粳8号、淮稻9号和淮稻11号则可能具有其他抗源.表明生产上利用的主栽粳稻品种条纹叶枯病具有多种抗源,对聚合不同来源的抗性基因及培育持久抗性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本文简要介绍了遗传学当中的连锁分析方法的历史,现状及其近几十年的发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8.
基于多光谱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反演比较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农作物叶面积指数(LAI)反演。与常用的多光谱遥感数据相比,高光谱数据能否提高农作物LAI反演的精度和稳定性还存在争议。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利用实测冬小麦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构造了不同光谱分辨率和波段组合的5种光谱数据。基于ACRM(a two-layer canopy reflectance model)模型、2套参数化方案及上述5种光谱数据,对冬小麦LAI进行反演,分析光谱分辨率、高光谱数据波段选择、模型参数不确定性3方面因素对LAI反演精度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波段选择适宜、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较小且光谱数据分辨率较高时,LAI反演精度与稳定性更高,提高光谱分辨率对LAI反演精度的改进作用随光谱分辨率的升高而降低;反之,当高光谱数据波段选择不当或者模型参数不确定性较大时,提高光谱数据的分辨率并未提高LAI反演精度。该研究解释了"高光谱遥感数据能否提高植被参数反演精度"问题,为进一步发挥高光谱数据在农作物LAI反演中的潜力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9.
粤东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效应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建设选址评价方法,通过选择水文、水质、底质和浮游生物、鱼卵仔鱼、大型底栖动物、游泳动物、初级生产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等30个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因子,建立了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评估模型;以柘林湾溜牛人工鱼礁区选址区域为例,对所选因子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跟踪监测,探讨了该海区进行人工鱼 礁建设的适宜性,根据该模型计算得出各季度人工鱼礁建设选址生态基础评价指数分别为0.65、0.71、0.63、0.64,平均为 0.66,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建礁生态基础良好,适宜选址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其中生态基础最优的季节为夏季。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