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35篇
  75篇
综合类   288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596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不同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间的协同作用,由水生经济植物浮床、芦苇湿地、固定化微生物膜、底栖软体动物和滤食性鱼类组成了多级生物净化系统,除芦苇湿地、滤食性鱼类外,全部设置在多级生物净化水渠中。不仅充分利用了水面,节约了材料、能源,提高了净化效率,而且有效调控和净化了养殖池塘的水质,实现了养殖排放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益。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排放水经过多级生物净化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控制在69.114-43.832mg/L,平均减少率为13.44%~0.47%,蓝藻平均减少率为58.41%-51.63%。  相似文献   
32.
对600尾各生长阶段的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体质量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比较了两种池塘养殖鱼种生长的规律和差异。结果显示: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养殖美洲鲥当年鱼种的体长与体质量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关系(W=aL~b,R~2 0. 99,P 0. 01,n=300),b值接近且略小于3(分别为2. 786 4和2. 843 1),体长生长略快于体质量生长。养殖试验初期(0~15 d),美洲鲥当年鱼种出现飞跃式补偿生长,而后鱼种体长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均随养殖日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敞口池塘和遮荫池塘的鱼种体长生长均可用一次线性函数(L=at+b,R~2 0. 97,P 0. 01,n=9)拟合,体质量生长均可用二次函数拟合(W=at~2+bt+c,R2 0. 97,P 0. 01,n=9);养殖前期,在57 d(9月13日)前,敞口池塘的鱼种生长优于遮荫池塘,养殖后期,在79 d(10月5日)后,则相反。敞口池塘的饵料系数(1. 22)低于遮荫池塘(2. 04)。敞口池塘鱼种体长和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遮荫池塘的变异系数(P 0. 05)。研究表明美洲鲥幼鱼对高温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其高温耐受力高于成鱼。建议美洲鲥池塘养殖过程中,当年鱼种采用敞口池塘养殖,而成鱼采用遮荫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33.
淡水养殖池塘及其外河水中TOC·COD及PV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规范》(SC/T9102.3-2007),于2014年6~8月对湖州市43家水产养殖场的池塘水及其周边水体中TOC、COD及PV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外河水及池塘水中PV与TOC、COD与TOC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池塘水中TOC、COD和PV的含量均高于其外河水,说明水产养殖自身存在较高的有机物污染。相关性分析表明,外河水中PV与TOC、COD与TOC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和0.848(P0.01);池塘水中PV与TOC、COD与TOC相关性良好,但较外河水有所下降,相关系数分别为0.635和0.775(P0.01)。水产养殖水体中较高浓度的悬浮物、亚硝酸盐和氯离子等共存离子对不同有机物指标间的相关性影响较大,仅用单一测定参数预测水体中有机物污染情况局限性较大。因此,在分析养殖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状况时,应根据不同水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用于该水体有机物测定的参数或者将多种参数结合起来分析。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生物刷净化废水的效果。[方法]通过在临窗水族箱内吊挂生物刷的方法来净化精养池塘的废水。设置了对照组(无生物刷)、试验组①(5串生物刷)、试验组②(10串生物刷)和试验组③(15串生物刷),研究生物刷对水质的改善作用和最优的配置密度。[结果]生物刷对TN、NO2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DO的升高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此试验条件下,试验组②生物滤料净化精养池水的综合效果最佳。[结论]生物刷对精养池塘废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此试验条件下,净化废水所需的最优密度配置为0.07串/L。  相似文献   
35.
微生物群落在水产养殖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构建机制对了解池塘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南京地区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池塘水体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整个年度水体细菌群落呈现出连续的演替特征,冬季与春季、夏季与秋季的细菌群落结构较为相似。优势菌群主要为蓝藻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环境因子中,总溶解性悬浮物(TDS)、水温(Temp)、酸碱度(pH)、亚硝酸盐(NO_2~--N)和总有机碳(TOC)与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相关(P0.05),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塑造影响也最大(r~20.6)。  相似文献   
36.
从国外首次引入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育成苗种后进行海水池塘及网箱的养殖试验,并进行越冬试验及亲鱼的继续培育。结果表明:(1)经5.5 个月的池塘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31.1cm、体重515.0g,养殖成活率为82.85%。(2)经5.5个月的网箱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28.1cm、体重438.8g,养殖成活率为81.66%。(3)日本黄姑鱼养殖水温下限为5.5-6.0℃。(4)经25个月的池塘养殖、亲鱼平均体长达54.0cm、体重2700.0g。  相似文献   
37.
轮虫培育池生态系统浮游细菌的生物量及其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半循环流水轮虫培育池(1#)、静水轮虫培育池(2#)和半循环流水轮虫饵料培养池(3#)中浮游细菌的生物量及其动态。结果表明,1#、3#和2#池中浮游细菌的密度依次为(14 55±5 67)×108个/L、(8 44±2 75)×108个/L和(24 52±8 71)×108个/L,而浮游细菌的生物量依次为(6 75±2 63)、(4 39±1 01)和(11 38±4 52)mg/L。在土池轮虫培育中微藻类是主要生产者,浮游植物尤其是微型藻类的数量决定了浮游细菌是否成为轮虫饵料的主要供应者。浮游细菌的数量变化和COD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3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膳食品质,鲈鱼、乌鳢、鳜鱼等几种肉食性鱼类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关注。目前,这几种经济鱼类正处在从传统池塘养殖向池塘工程化养殖和从饲喂冰鲜饵料向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已有研究总结了这几种主要淡水水产品的养殖现状及具体评价营养价值的指标,并对其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的营养价值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了综述。讨论总结后发现,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的鲈鱼、鳜鱼等经济鱼类营养价值特别是蛋白质品质低于投喂冰鲜饵料的。而池塘循环水养殖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对这几种肉食性鱼类营养价值的影响尚不明确。但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池塘循环水养殖能够有效改善水质,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害物质积累。所以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对这几种经济鱼类食用品质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主要淡水水产品在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营养价值形成机制进行综述,为推行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新型养殖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对池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观测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规律、成活率、早熟率、性腺发育速度、产量、规格分布和饲料系数等。结果表明:(1)扣蟹阶段雌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和特定增长率(SGR)为先上升后下降,整个扣蟹培育阶段的平均SGR为1.9%/d左右;平均成活率和早熟率分别为10.0%和4.9%,雌体的早熟率显著高于雄体(P0.05);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重分别为19.8 g和7.5 g左右,一龄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产量分别为229 kg/hm~2和2433 kg/hm~2;扣蟹培育阶段饲料投喂主要发生在7—10月,占全部饲料用量的80%以上,饲料投喂量与扣蟹体重及池塘水温具有一定的关系,扣蟹阶段饲料系数(FCR)为2.15。(2)成蟹养殖过程中,自6月份起雄体体重大于雌体,整个养殖阶段雄体的SGR显著高于雌体(P0.05);雌雄成蟹最终平均体重分别为126.1 g和181.1 g,雌、雄及总体成活率分别为61.30%、53.47%和58.4%,产量分别为412.20 kg/hm~2、536.10 kg/hm~2和950 kg/hm~2;成蟹养殖的饲料消耗主要发生在7—10月,其中育肥前期(9—11月)的饲料用量占50%左右,整个成蟹养殖阶段的FCR为2.63。(3)池养成蟹的生殖蜕壳主要发生在8—9月,雌体比雄体早20 d左右;雌体的性腺发育主要发生在生殖蜕壳后的9—10月,雄体的性腺发育时间跨度较长,生殖蜕壳前性腺指数已达0.8%左右;雌雄成蟹性腺发育期间肝胰腺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综上,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能保证池养中华绒螯蟹的正常生长发育,可大规模推广应用于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40.
微生物群落在水产养殖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构建机制对了解池塘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中细菌群落机构特征,并分析了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冬春季样品相似性较高。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优势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与池塘水体细菌群落间有明显的差别。线性判别分析显示,冬、春和秋季的特异性优势菌群较为丰富,冬季和春季分布较为集中,分别集中于浮霉菌、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秋季特异性优势菌群分布特别分散,而夏季优势细菌类群最少,只有绿弯菌门厌氧绳菌属1个属具有显著优势。环境因子中,透明度和总溶解性悬浮物与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底泥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相关(<0.05),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也最大。本研究旨为斑点叉尾鮰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和调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