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1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林业   359篇
农学   606篇
基础科学   103篇
  509篇
综合类   2366篇
农作物   388篇
水产渔业   198篇
畜牧兽医   642篇
园艺   203篇
植物保护   44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308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活体外发酵试验 (试验 1)和育肥屠宰试验 (试验 2 )评价饲喂酒精发酵玉米饲粮对活体外瘤胃发酵和延边育肥牛血液生理指标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未发酵玉米饲粮 (CK1)相比 ,酒精发酵玉米饲粮(AFCD)干物质消化率 (DMD)没有差异 (P >0 5 ) ,但细胞壁消化率 (NDFD)提高了 9 7个百分点 (P <0 0 0 6 )。 72h产气量与理论最大产气量低于CK1(P >0 12 ) ,但产气速度高于CK1(P <0 0 6 ) ,且产气延滞期低于CK1(P <0 0 4 )。AFCD对瘤胃发酵 pH、NH3 N含量、各种挥发酸和乙酸与丙酸的摩尔比等指标无显著影响 (P >0 1)。酒精发酵饲料饲喂延边育肥牛的血液生理指标及屠宰性能结果表明 ,饲喂AFCD的延边育肥牛血液葡萄糖水平升高(P <0 0 1) ,但血清总清蛋白、总脂肪、血钙和血磷含量无显著变化 (P >0 0 6 ) ,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 8 33% ,11 4 3%和 7 0 2 % (P <0 0 5 ) ,肌肉不饱和脂肪酸 (P <0 1)和脂肪含量 (P <0 0 1)有提高 ,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变化 (P >0 1)。说明饲喂酒精发酵玉米饲粮可以改善延边牛肉质。  相似文献   
992.
草间小黑蛛雌成蛛对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um)雌成蛛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和菜青虫(Pierisrapae)幼虫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2,3,4龄幼虫及菜青虫1龄至2龄初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瞬间攻击力口和日最大捕食量1/Th分别为0.7435,0.6571,0.5490,0.5796和47.85,9.93,2.66,4.21头。草间小黑蛛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捕食作用率相应降低;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捕食作用率(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E=0.2026P^-0.3430。相互干扰会降低草间小黑蛛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寻找效应,但对其捕食量影响不大。在小菜蛾和菜青虫幼虫的混合种群中,对草间小黑蛛进行选择性观察,结果表明草间小黑蛛偏嗜小菜蛾。  相似文献   
993.
喷钙与1-MCP处理对提高猕猴桃耐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丰悦”“沁香”猕猴桃果实进行采前喷钙、喷GA(赤霉素)、喷锰,采后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试验分析了其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喷钙与1-MCP处理均能降低果实软果率、延缓果肉硬度和VC含量下降速度,同时能延缓淀粉酶活性的增加;喷钙结合1-MCP处理能降低淀粉酶活性峰值;采后使用1-MCP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内源乙烯释放量,降低乙烯释放高峰峰值,延缓呼吸高峰到来。试验分析发现,以采前喷钙和GA并结合采后1-MCP处理对提高猕猴桃果实的耐贮藏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94.
重金属污染胁迫对杂交狼尾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的耐重金属性,用杂交狼尾草为试验材料,就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胁迫对其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质量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叶膜电解质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重金属胁迫的加重,杂交狼尾草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MDA质量浓度和叶膜电解质相对渗透率呈上升趋势,SOD、CAT和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  相似文献   
995.
杂交与亲本沙棘光合生理特性与产果量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沙棘亚种丰宁雄(父本)与蒙古沙棘亚种乌兰沙林(母本),以及二者的杂交子代优选雌株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杂交子代沙棘与其亲本之间光合生理指标和产果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亲本与杂交子代沙棘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曲线,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杂交子代沙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亲本,但是杂交子代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及双亲,抗旱能力较差;而子代沙棘植株的果产量明显高于母本.因此,从抗旱能力方面评价,现有杂交子代还不是最佳的改良品种,尚需进一步选优和更新.  相似文献   
996.
水分胁迫对油茶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年生油茶优株闽43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在不同时期测得的土壤含水率作为不同处理组,研究其生理生化指标,并作出显著性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胁迫35 d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16 mg·g-1和4.91 μg·g-1·min-1。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都在胁迫75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64 mmol·g-1、347.90 μg·g-1和0.261 μg·g-1。可溶性蛋白则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胁迫75 d时降至最低值4.77 mg·g-1。综上所述,油茶苗在轻度胁迫时期(15~25 d)能够正常生长,中度胁迫时(25~45 d)出现抗逆机制,重度胁迫时(45~75 d)则发生枯萎直至死亡。持续干旱的油茶苗最好能够及时浇水,以免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探明牡丹试管苗与大田苗生理指标的差异,揭示影响牡丹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可能因素,以牡丹品种岛锦试管苗和大田苗的叶片及根系作为研究材料,分析了两者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牡丹试管苗与大田苗的生理指标存在很大差异,试管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PO、SOD活性等指标均比大田苗低,大田苗根系活力为689μg/(g·h),而试管苗仅为141μg/(g·h),但试管苗的POD活性明显比大田苗高,试管苗叶片和根系的POD活性分别为432.37 U/(g·min)、43.89 U/(g·min),而大田苗叶片和根系的POD活性仅为1.76 U/(g·min)和1.61 U/(g·min)。可溶性糖含量和CAT活性未表现出类似的规律。牡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低可能与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PO、SOD活性较低,POD活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高温胁迫对桃叶杜鹃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桃叶杜鹃生长适宜的温度,以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 Franch.)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模拟气候鉴定法,设置对照(22℃)、模拟高温(30和38℃),对不同温度条件下桃叶杜鹃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桃叶杜鹃幼苗的MDA、Pro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SOD、CAT和POD活性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叶绿素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则表现为在30℃条件下小幅增加,38℃条件下下降的趋势.说明桃叶杜鹃幼苗不耐高温胁迫,22℃条件是其较适宜的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999.
以"黑丰一号"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40、80和120mg/kg)烯效唑浸种,探讨不同水分条件(正常供水、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下烯效唑浸种对苦荞生长的抗旱效应。结果表明,烯效唑浸种降低了苗高,提高了苦荞的茎粗、叶面积、最大根长和根冠比;同时还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根系活力。烯效唑处理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从而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了保护酶活性。采用80 mg/kg烯效唑浸种,在正常供水、中度干旱胁迫及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苦荞株穗数、株粒数、百粒重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80 mg/kg的烯效唑浸种可以提高苦荞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明确贵州省2013~2014年马铃薯主产区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的类型、组成及分布,为贵州省有针对性地选育、引进和推广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一套含有11个主效基因的鉴别寄主,对2013~2014年从贵州省13个马铃薯主产县(市、区)采集得到的26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从26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中共鉴定获得16个生理小种,其中2.5.6.8.9.1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发生频率为26.5%,主要分布在威宁县、黔西县、赫章县、大方县、七星关区、盘县、安顺市和遵义县;其次是2.5.6.8号小种,发生频率为20.8%,主要分布在遵义县、安顺市、黔西县和大方县.2013~2014年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中,复合型毒力基因生理小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1.2.4.5.6.8.9.11号小种含有的毒力基因数目最多.安顺市、遵义县、道真县和荔波县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较复杂,生理小种数在4~6种;而黔西县和雷山县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较简单,仅有2个生理小种.[结论]2013~2014年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有16种类型,优势小种为2.5.6.8.9.11号,次优势种群为2.5.6.8号.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已呈多样性和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