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76篇
  免费   865篇
  国内免费   1252篇
林业   2329篇
农学   840篇
基础科学   921篇
  3331篇
综合类   6457篇
农作物   582篇
水产渔业   481篇
畜牧兽医   865篇
园艺   382篇
植物保护   905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448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481篇
  2019年   592篇
  2018年   341篇
  2017年   628篇
  2016年   771篇
  2015年   635篇
  2014年   837篇
  2013年   953篇
  2012年   1273篇
  2011年   1254篇
  2010年   1019篇
  2009年   1010篇
  2008年   859篇
  2007年   949篇
  2006年   801篇
  2005年   606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The two principal mechanisms available to conserve breeding wading birds on lowland wet grassland in England are nature reserves and agri-environment schemes, particularly the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 (ESA) scheme. ESAs offer payments to landowners in return for maintaining (‘low tiers’) or enhancing (‘high tiers’) the landscape, biodiversity and historic value of the land. Lowland wet grassland nature reserves managed by the 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 (RSPB) have been successful at conserving breeding lapwings and redshank but habitat management usually only results in short-term increases in numbers of breeding snipe. Within ESAs, populations of breeding wading birds fare better on land managed under high tiers than on land managed under low tiers. Land managed under high tiers also supports more pairs of breeding wading birds per £ of ESA grant received than land managed under low tiers. Means of increas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the ESA scheme in conserving breeding wading birds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se results.  相似文献   
972.
综合目前各种耗水量的概念或定义,从关中灌区水资源形成及转化的角度出发,并考虑到灌区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其他行业供水、用水、耗水及排水为一体的特点,界定了灌区耗水量的概念。通过对灌区用水对象和耗水机理的分析,建立了灌区耗水量计算模型。通过模型计算与分析,表明农业用水耗水量是宝鸡峡灌区的耗水大户;灌区1991~2003年耗水量总体呈小幅度递减趋势波动,与农业用水耗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工副业、城市及农村生活用水耗水量呈线性递增的趋势,灌区农业用水耗水量的变化支配着总耗水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73.
贯流式水轮机是农村小水电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易导致电站机组效率低下、出力降低。而贯流式水轮机运行中的最优运行问题很少引起学者关注,目前最优工况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某点或线。该文从转轮水力损失的角度,理论上分析了影响贯流式水轮机效率的翼型阻力损失、端部损失与撞击损失,依据现场实际导叶与桨叶翼型,在定水头、定桨叶方式下,通过改变转轮进口水流角,对转轮进、出口速度三角形进行计算,从能量角度,进行工况优化,得到转轮10°工况下导叶在53.9°~58.8°的最优特性区域,效率可提高约3%~8%。利用数值仿真技术,对其工况做相应的数值仿真,并进行流场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真机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与数值仿真计算的误差小于2%,采用此方法对电站机组的全工况进行了计算,全工况范围内进行区域工况优化,得到转轮在7°~42°,导叶在0~78°的最优特性曲线,通过一段时间运行,数据显示机组的能量特性与稳定性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74.
基于农户分化的村域居民点用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从地块尺度探讨农户分化背景下的农户层面居民点用地演变特征及其趋势,为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分类调控方向与模式提供依据。以重庆市潼南县崇龛镇古泥村为典型案例,从农户家庭收入、就业职业、就业地点3个方面对农户分化类型进行界定基础上,解析农户地块尺度居民点用地规模、形态、内部功能结构等方面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农户地块尺度居民点用地规模存在"农业种养殖主导生计类型"农户户均面积最大,"既离土又离乡式非农主导生计类型"农户人均用地面积最大,"离土不离乡式非农主导生计类型"农户户均用地面积和人均用地面积均最小;非农型、农业型农户地块尺度居民点用地斑块空间形态最复杂,就地非农型和农业主导型农户居民点用地斑块空间形态较为简单,且趋于规整的方形;就地非农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农户房屋形态更为紧凑和集约,农业型农户房屋形态更为松散和粗放;就地非农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农户房屋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非农型农户土木结构所占比例最大;农户分化对其居民点生产功能占地比例影响不大,农户非农化对其居民点居住功能影响较为显著,即农户非农化程度越高,其居民点居住功能越强;农户层面上居民点服务功能比例偏大是造成户均用地偏大和集约利用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管制户均用地规模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75.
邢维芹  王林权  李立平  李生秀 《土壤》2003,35(3):242-247
在灌水量为300m3/hm2、施N肥量为248.1kg/hm2的条件下,模拟大田条件研究了两种水肥空间耦合方式下的土壤水分、速效N的动态运移规律。试验表明,在半干旱地区隔沟灌溉水肥异区、隔沟灌溉水肥同区两种处理方式的灌溉水在剖面上均以垂直运动为主,同时存在水平运动。隔沟灌溉水肥同区处理的速效N在剖面上垂直运动明显,处理后15天速效N基本均匀地分布于0~100cm土层内,速效N含量在施肥区和未施肥区之间差异较小;而隔沟灌溉水肥异区处理的速效N垂直运动程度小,速效N主要分布在60cm以上土层,速效N水平运动不明显,施肥区速效N含量远高于未施肥区。水肥异区养分的淋溶深度较小,淋失的可能性小,有利于养分长期在剖面较浅层次中分布,为作物吸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76.
黄龙山区不同类型小流域的产流过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黄龙山区选择自然条件基本相似的森林小流域、森林采伐小流域和荒坡草灌小流域,利用量水堰,于1999—2003年对流域的产流及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小流域径流的年际和年内变化不同。森林小流域全年产流,产流量主要与降水量有关;荒坡草灌小流域则仅在暴雨季节产流,产流量主要与雨强有关。除发生特大暴雨年份外,森林小流域的产流量均超过荒坡草灌小流域,5年内平均前者比后者多3倍。不同类型小流域对降水的调节作用不同,5年平均森林小流域比荒坡草灌小流域减少洪水径流94.9%,达5.2mm,增加枯水期径流0.5mm,占年径流量的8.7%,从而使流域径流保持相对均匀和稳定。采伐森林可以改变小流域的径流分布,常年径流被暴雨径流所代替,但其量比荒坡草灌小流域少。不同类型小流域产流过程不同,森林小流域产流过程平缓,洪水起伏程度小;而荒坡草灌小流域产流曲线陡峭,洪峰形成迅速,回落也较快。  相似文献   
977.
长江流域及其西南诸河城市水土保持的经验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以来 ,长江流域及其西南诸河的城市水土保持发展很快 ,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制定科学规划 ,明确防治目标 ;加强领导 ,搞好部门配合 ;广泛宣传 ,增强全民水土保持意识 ;配套法规 ,依法行政 ;加强监督 ,严格执法 ;多方投入 ,建设秀美家园。同时 ,城市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城市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 ;城市投资环境改善 ,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新世纪长江流域的城市水土保持将抓好示范带动 ,认真总结提高 ,以依法编报审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 ,全面推进城市水土保持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8.
三峡库区奉节县欧营移民生态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库区的移民安置则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调控途径。在对移民生态环境容量界定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2个方面对奉节县欧营移民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和现有的产业模式下,1500人的移民数量是可以接受的。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该地区移民生态环境容量还可以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979.
喀斯特山区耕地时空演变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喀斯特山区因其耕地资源特殊性使得社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尤为突出,厘清其演变规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贵州省耕地为研究对象,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核密度、Lorenz曲线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0、2005、2010、2015、2018年共5期耕地数据的空间分布和时空演变进行深度探究。结果表明:贵州省耕地"西北多、东南少",空间非均衡分布,省会周围、生态脆弱敏感区及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域耕地总量较少;耕地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性,高-高聚类区域自然条件比较相似,低-低聚类区域大多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或其他生态敏感脆弱区;时间尺度上耕地总量和密度均在2005年出现递减拐点,2000-2018年以地类转出为主,主要流向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程度随时间推移愈加强烈,到末期稍减;空间尺度上各期耕地增减都较为均衡,面积的减少量稳定,增加量则由高值骤降至低值,并在低值处趋于稳定;地理探测显示影响贵州省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为人口、GDP,次要因子为路网密度、平均坡度,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力大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980.
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水分对黄瓜叶面积扩展与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叶片扩展经历了指数生长(EG)、线性生长(LSG)和稳定生长(SCG)3个阶段。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叶面积(LA)显著增大,叶片生长速率(LGR)的最大值明显提前。叶片相对扩展速率(RER)在指数生长阶段迅速增加,但在线性生长和稳定生长阶段则逐渐减小。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了叶片的扩展和光合特性。叶片生长进程中,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逐渐增加,处理间差异明显,不同水分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其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