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6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林业   43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41篇
  68篇
综合类   664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352篇
畜牧兽医   105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3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目的】研究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不同功率(100~500 W)对蛋清蛋白粉乳化特性的影响,为生产高品质蛋清蛋白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乳化性、Zeta电位、粒径、浊度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内源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探究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不同功率对蛋清蛋白粉乳化特性和结构的影响。【结果】乳化性分析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蛋清蛋白粉乳液的乳化性和Zeta电位绝对值先增加后减小,平均粒径和浊度先降低后增加(P<0.05),其中微波功率为300 W时,蛋清蛋白粉乳液的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2.35 m2/g和33.53 min;平均粒径最小,为1 203.67 nm,蛋清蛋白粉乳液粒度分布呈现单峰曲线,蛋白质更均匀地分布在乳液中。结构分析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蛋清蛋白粉二级结构中α-螺旋相对含量降低,β-转角相对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最大荧光发射强度降低,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蛋清蛋白粉微观结构展开程度先增加后减小,乳液液滴直径先减小后增大;其中微波功率为300 W时,蛋清蛋白粉乳液液滴直径最小且分布最均匀,蛋清蛋白表面展开程度最大,质地最疏松。【结论】微波真空冷冻干燥功率对蛋清蛋白粉乳化特性的影响显著,采用300 W微波功率处理蛋清蛋白,可显著改善其乳化特性。  相似文献   
62.
为了对优质蛋、次品蛋和劣质蛋这3种皮蛋进行检测及分级,该文应用机器视觉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利用皮蛋凝胶品质无损检测的分级方法。首先采集皮蛋透射光图像,提取18个图像颜色特征值,然后将所提取的18维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降维,对PCA降维后的3个主成分建立遗传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GA-SVM)分级模型,把皮蛋样本分为两大类:可食用蛋(优质蛋与次品蛋)与不可食用蛋(劣质蛋),劣质蛋测试集识别率为100%。然后在机器视觉分类结果的基础上,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获取可食用蛋(优质蛋与次品蛋)的原始光谱,并进行多元散射矫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降维提取特征波长,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对特征波长变量建立分级模型,区分出优质蛋与次品蛋,优质蛋测试集识别率为96.49%,次品蛋识别率为94.12%。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机器视觉和近红外光谱进行皮蛋凝胶品质无损检测分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3.
不同保鲜剂对常温下鸡蛋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壳聚糖、聚乙烯醇、石蜡作为保鲜剂对鸡蛋进行保鲜效果的比较试验,通过对常温贮藏期间鸡蛋各项感官指标和内部品质指标变化的分析发现,上述保鲜剂单独使用时,液体石蜡保鲜效果极显著地优于对照组,聚乙烯醇次之,壳聚糖保鲜效果最差,但仍优于对照组.经液体石蜡涂膜处理的鸡蛋在25℃、60%~80%相对湿度条件下存放30天,鲜蛋率仍为100%,相当于对照组存放6天时的品质,失重率仅为0.73,蛋黄指数为0.37,浓蛋白含量为41.49%,蛋白pH值为7.77.  相似文献   
64.
对鸡胚蛋方便食品关键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清洗后的鸡胚蛋在沸水中预煮8 min后,去除蛋壳并在盐水中漂洗5 min,在熬制好的卤汤中煮制30 min后捞出,再在160~190℃热油中炸制150 s,冷却后进行真空包装杀菌.  相似文献   
65.
为了了解鲜蛋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及其生理特性,按照国家标准中蛋制品的检验程序,对养鸡场及市场共50个鸡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可疑菌株做生理生化鉴定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确定其中1株为沙门氏菌,对其在温度37℃下的生长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出最适生长模型为MMF模型。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不同温度、压力和时间条件下,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处理对蛋清液中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并对DPCD处理蛋清液中大肠杆菌的杀菌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5 MPa,45℃下DPCD处理60 min,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分别降低了4.46和5.57个对数值,其中大肠杆菌对DPCD处理较沙门氏菌敏感。30 MPa,45℃,DPCD处理30 min,可以完全杀灭蛋清液中的大肠杆菌。线性模型能较好地拟合DPCD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其中30 MPa,45℃下D值最小为5.830。  相似文献   
67.
郎涛  林颢 《农机化研究》2012,34(7):161-164
运用自行研制的禽蛋裂纹检测装置,可以采集并分析敲击鸡蛋产生的响应信号,检测裂纹蛋。提取敲击响应信号功率谱的10个特征参数,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和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和筛选,以期选取更有效的特征参数,提高模型检测精度。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筛选结果明显优于逐步回归法。当采用遗传算法筛选的4个特征参数(功率谱信号的第1共振峰对应的频率点、第1共振峰的功率谱与其前4个频率功率谱的方差、前3个共振峰功率谱方差、中低频段功率谱能量比)作为判别模型的输入向量,模型能取得最优结果,预测集判别率可达到97.2%。  相似文献   
68.
不同干燥方式对全蛋粉冲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全蛋粉的品质和冲调性能,采用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喷雾干燥和红外干燥对鲜蛋液进行干燥制粉,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全蛋粉营养成分和润湿下沉性、水合能力、溶解指数、结块率及稳定系数等冲调性能关键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干燥全蛋粉的营养成分保留率最高,冲调性能最好,其中润湿下沉时间为198.24 s、水合...  相似文献   
69.
一种非EDSV引起的鸭传染性减蛋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自1999年5月以来,浙江省许多产蛋鸭发生了一种以产蛋率锐减为特征的新疾病,其中某地区67户养鸭专业户,共饲养蛋鸭15.7万羽,陆续进入产蛋高峰期后,有2375 羽鸭群的产蛋率突然下降,由原来的91.2%减到52.7%,同时伴有畸形蛋、沙壳蛋,蛋质低劣,蛋清稀薄,除少部分病鸭伴有烦躁不安和吵棚外,鸭群的精神体态基本正常,采食量略有下降,一般不引起死亡。起初养鸭户都误认为是当地饲料厂供应的饲料所致,后来发现该病具有传染性,疫病主要沿河流自上而下蔓延。在此后1个多月时间内,共有49户养鸭户12.3 万羽蛋鸭相继发病,产蛋率下降幅度为20%~80%,使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提高饲料营养也不起作用。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通常在2~3天内产蛋率由80%~90%以上下降到30% ~40%,有的甚至更低,产蛋率越高,感染后下降幅度往往越大。病鸭从产蛋下降到康复需3 -7周时间,恢复后不能达到标准产蛋曲线,产蛋周期缩短。剖检病鸭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病变,卵巢卵泡减少、萎缩,输卵管蛋白分泌部缩小,蛋白分泌腺减少,子宫萎缩,有的严重病例可见卵黄性腹膜炎,肝、心、肾和肺有斑点出血。该病的临床症状类似于减蛋综合征( EDS)[1],但是,用减蛋综合征灭活苗免疫预防不能有效保护。作者对病鸭体作无菌检查并分离了病毒(命名为YH99株),用0.2 μm滤器过滤后,经人工感染易感蛋鸭能成功诱导典型发病,再从病鸭中回收到同样病毒。将YH99株与鸡源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AV127)[2~4]和鸭源减蛋综合征病毒[3](EDSV-JE 1,由上海市畜牧兽医站周锦萍提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70.
蛋用型鸡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与蛋黄中各种脂肪酸相对含量的相关均很小。蛋黄脂肪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S)较高(0.61~0.62),对血浆VLDL浓度的正反选择均不会影响鸡蛋的这种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