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3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林业   437篇
农学   495篇
基础科学   506篇
  780篇
综合类   1978篇
农作物   292篇
水产渔业   486篇
畜牧兽医   947篇
园艺   130篇
植物保护   37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357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37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01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以西伯利亚杏优良单株为选择目标,结合地理生态因子对核仁表型和成分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明确内蒙古西伯利亚杏核仁形态及成分的变异特点和地理变异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类型优良单株的选择。[方法]结合单株产量高、生长势好等指标,对来自内蒙古地区的10个西伯利亚杏种源中筛选出的217个单株的核纵径、核横径、核侧径、核壳厚、核形指数、核干质量、仁纵径、仁横径、仁侧径、仁形指数、仁干质量、出仁率、产仁量、粗脂肪、粗蛋白、苦杏仁苷等16个形态及成分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筛选不同类型的优良单株。[结果]表明:(1)西伯利亚杏各性状存在较大变异,变异范围为8.94%68.27%,核形态的变异系数(16.87%)大于仁成分(14.61%)和仁形态(14.14%),质量和成分性状的变异程度高于大小和形状指数。(2)产仁量、仁干质量、出仁率、粗脂肪、粗蛋白、苦杏仁苷等主要经济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将种源分为5类,第Ⅰ类群产仁量高、仁大;第Ⅱ类群出仁率高,粗蛋白含量高;第Ⅲ类群粗脂肪和苦杏仁苷含量高;第Ⅳ类群各项指标都较低;第Ⅴ类群产仁量高、粗脂肪和苦杏仁苷含量高。(3)核、仁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且产仁量、苦杏仁苷、粗脂肪分别与纬度、经度、年平均气温密切相关。(4)前6个主成分贡献率达到80.716%,按5%入选率分别筛选出9种类型的优良单株各11株,各类型优株主成分得分值的现实增益为146.12%199.22%,具有显著的优异性。[结论]内蒙古西伯利亚杏在广泛且多样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丰富的核仁表型和成分的变异,且不同种源以及不同个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主要经济性状对种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5个具有不同经济特征的育种类群;主要经济性状与表型以及地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油菜钵苗移栽机的结构参数对栽植稳定性的影响及拖拉机田间作业时部分工作参数受载波动影响栽植性能等问题,采用ADAMS建立参数化模型,开展栽植机构结构参数(栽植臂、从动栽植臂、连杆)及作业参数匹配研究和轨迹分析,确定机组前进速度v(m/s)与栽植频率f(株/min)的匹配范围。结果表明:当栽植臂长度为300mm、从动栽植臂长度为305mm、连杆长度为95mm时,栽植轨迹高度为225mm,其中连杆长度对栽植性能有较大影响;在理论可行范围内,当f/v比值为200时,栽植轨迹达到最优,且随机组的前进速度增加,对应的可行栽植频率范围呈线性关系随之增大,栽植机构可适应株距范围为240~375mm。同时,应用高速摄像在线观察得出,栽植机构实际运动轨迹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田间试验表明:穴深合格率为90.7%,变异系数为7.1%,穴口长度合格率为84%,变异系数为6.6%,满足栽植要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拔节期光强对水稻Oryza sativa L.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人工气候箱光强控制试验,在基部第1、第2、第3节间伸长期及第1~3节间伸长期进行不同光强处理,测定水稻茎秆倒伏指数和基部节间的形态和材料力学性状。【结果】倒伏指数随着光强增加显著下降。在第1~3节间伸长期连续用中、高光强处理,茎秆倒伏指数比低光强处理降低34.8%~73.9%。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节间粗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负相关。第2节间伸长期是茎秆抗倒伏能力对光强反应最敏感的时期。光强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有累积效应。第1~3节间伸长期连续处理条件下,倒伏指数和多数形态、材料力学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单个节间伸长期处理。【结论】节间长度、茎壁厚度和节间充实度是影响茎秆抗倒伏性的关键因子。光强改变了节间长度、单位体积节间干质量和茎壁厚度等形态特性,进而影响茎秆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等材料力学性状,最终影响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994.
檀香紫檀和染料紫檀快速微损鉴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鉴别檀香紫檀和染料紫檀2种木材,檀香紫檀心材木屑分别在不同处理条件下通过超声提取,分析GC-MS图谱.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超声波功率160 W,超声提取时间10 min.通过不同陈放时间和不同样本试验结果的相关性分析,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在此优化的试验条件下,通过对檀香紫檀和染料紫檀的GC-MS图谱的分析与比较,实现对这2种木材快速微损鉴别.  相似文献   
995.
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小黄鱼的体质量和8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及体高)为对象,进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此衡量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小黄鱼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显著大于雄性个体。所有目标性状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雌性:30.598%;雄性:27.055%),形态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雌性:9.941~12.543;雄性:8.170~13.295)。小黄鱼的雌雄样本中,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雌性样本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526 6~0.681 2之间,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长体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体高尾柄高头长;而雄性样本的关联度在0.528 4~0.711 6之间,关联度依次为全长体长尾长躯干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头长。8个形态性状在雌、雄样本中均是全长与体质量的关联度最高,体长次之,头长最低,而其余性状在雌、雄样本中的排序存在一定差别,研究结果为小黄鱼良种选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比较分析3种不同来源中华乌塘鳢群体是否存在形态差异,为辨别中华乌塘鳢产品来源提供快速便捷的形态学判别方法,也为创建中华乌塘鳢红树林生态养殖品牌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测量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的6个可量性状和20个外形框架结构数据,并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多元分析.[结果]除头长/体长外,其他各项可量性状比值在各中华乌塘鳢群体间均存在明显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对第一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L9(第二背鳍起点至其末端的距离)、L13(第二背鳍末端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14(第二背鳍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L17(第二背鳍末端至尾鳍腹侧起点的距离)、尾柄长/体长和尾柄高/尾柄长等尾端特征值,对第二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体高/体长、L2(第一背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L5(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6(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L7(第一背鳍起点至臀鳍起点的距离)和L8(第二背鳍起点至腹鳍起点的距离)等躯干特征值,对第三主成分影响较大的有L11(臀鳍起点至其末端的距离)、L12(第二背鳍起点至臀鳍末端的距离)、L16(臀鳍末端至尾鳍腹侧起点的距离)和L18(臀鳍末端至尾鳍背侧起点的距离)等体后端特征值.野生、生态养殖和池塘养殖中华乌塘鳢群体可通过判别函数进行有效区分,其综合判别正确率为93.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群体与生态养殖群体先聚为一支,再与池塘养殖群体相聚,即中华乌塘鳢生态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形态较相近.[结论]中华乌塘鳢野生群体、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和池塘养殖群体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形态学多元分析可有效辨别.红树林地埋管道生态养殖群体的形态与野生群体更相近,食物保障和食物组成、环境理化条件等可能是引起中华乌塘鳢各群体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测江苏南京地区野生水生蔬菜茭儿菜种质资源(变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环境条件,为南京地区茭儿菜人工驯化栽培及定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南京地区搜集的野生茭儿菜种质资源(变种)为材料,开展小区栽培试验,观测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并进行命名.[结果]江苏南京地区茭儿菜是浅水植物,适宜生长水位5.0~35.0 cm.萌芽最低温度3~5℃,自开始正常生长至可采收期间最低和最高日均气温分别为12和26℃、水温为13和19℃.7月植株地上茎开始拔节生长,9~10节抽穗开花,可结实或不结实.食用部位为嫩茎,分白色和黄色两种,长20.0~30.0 cm,粗1.0 cm,单根重7.0~10.0 g.地上直立茎和地上茎为最佳繁殖材料,4~5月以基本苗数7株、种植密度33.0 cm×33.0 cm定植的小区当年平均产量(带壳)最高,为5595.0 kg/ha,以基本苗数5株、种植密度100.0 cm×100.0 cm定植的小区次年平均产量(带壳)最高,为3480.0 kg/ha.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将南京地区茭儿菜定名为菰属茭儿菜种Zizania regerminatio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其中白色变种定名为Z.regerminatio Z.L.Qian et H.F.Li var.lautus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黄色变种定名为Z.regerminatio Z.L.Qian et H.F.Li var.frugi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英文名称定名为Jiao er cai.[结论]江苏南京地区茭儿菜是浅水短日照植物,可作水生蔬菜、观赏植物及湿地植被等利用;定名为禾本科菰属茭儿菜种Z.regerminatio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英文名为Jiao er cai.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混合日粮对荷斯坦公犊牛腹泻情况、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9头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代乳粉(MR)、一半代乳粉+蒸汽压片玉米与膨化大豆的混合精料(HMCS)、蒸汽压片玉米与膨化大豆的混合精料(CS),饲养150d,记录犊牛腹泻情况,测定犊牛血液指标。研究发现,MR组的腹泻情况最为严重,腹泻指数为59.74%,其次是HMCS组,为15.13%,CS组最低,为1.03%;犊牛血液抗氧化指标表现为,CS组犊牛的过氧化氢酶、谷光氨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均是最高。MR组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5),与HMCS组差异不显著(P0.05);MR处理组犊牛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5),HMCS组的含量处于二者之间;血细胞分析结果为3个处理的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CS组犊牛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数在数值上均是最高;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为,MR处理组犊牛血清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5),而CS组犊牛血清的尿素氮、总蛋白及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MR组。CS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最高;CS组的IgM浓度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在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CS组的数值均是最高的。研究表明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可以减少犊牛腹泻发生,提高犊牛血液抗氧化和免疫水平,并促进血液总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室内土槽试验难以真实模拟田间试验的工作状况,在SR1Z–135型多功能微耕机的基础上,研制了微耕机土壤耕作部件田间测试平台。该平台由传动系统、测试系统、试验系统和行走系统组成,可在田间实际工况下对旋耕刀、深耕刀、防缠刀和起垄器进行性能测试,并实时显示和处理这些待测部件的转速、转矩及功率信息。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微耕机旋耕刀组平均转速为47 r/min时,平均转矩为226 N·m,平均功率为1.114 kW;微耕机旋耕刀组平均转速为100 r/min时,平均转矩为238 N·m,平均功率为2.568 kW,与室内土槽试验获得的旋耕刀组的基础数据基本一致。测试平台运转顺畅,行驶平稳,耕深稳定。  相似文献   
1000.
考虑灌溉参数空间变异的区域畦灌模拟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确评估区域畦田灌水质量有助于提高农田灌水管理水平,而具有空间变异性的灌溉参数如何有效表征是影响区域畦田灌水质量精确模拟评价的关键因素。为此,该研究的目的在于借助Monte-Carlo抽样,建立考虑畦灌参数空间变异性的区域畦灌模拟方法。采用Monte-Carlo抽样将具有空间变异性的区域灌溉参数(如入畦单宽流量、土壤砂粒含量、黏粒含量、土壤容重等)离散表征为若干个灌溉参数样本,依次输入田块尺度畦灌地表水流-土壤水动力学耦合模型,以模拟评价区域畦灌过程。基于3次区域畦灌试验的实测数据和1个对比的确定性畦灌模拟方法,验证建立的模型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所建模拟方法与确定性模拟方法模拟计算的灌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具一定差异,所建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灌溉定额和田间水利用系数相对误差分别为9.95%~12.23%和8.39%~10.21%,而基于现有模型的相对误差则分别为14.15%~16.78%和13.87%~15.88%,畦田平均土壤含水率实测值与所建模型模拟值的累积分布趋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上述指标表明所建模拟方法有效缩小了区域灌溉参数空间均化处理所带来的模拟误差范围较大等问题,为区域畦田灌溉优化设计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