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4篇 |
免费 | 86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篇 |
农学 | 34篇 |
13篇 | |
综合类 | 296篇 |
农作物 | 19篇 |
水产渔业 | 71篇 |
畜牧兽医 | 549篇 |
园艺 | 11篇 |
植物保护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澳洲野生棉种的子叶棉酚动态及与色素腺体形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斯特提棉、南岱华棉、澳洲棉、纳尔逊氏棉和比克氏棉五个澳洲野生棉种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子叶棉酚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五个澳洲野生棉种子叶中的棉酚积累过程与无色素腺体陆地棉品种基本相似,其休眠种子和萌发24h以内的子叶均检测不到棉酚,为典型的低酚棉类型。当种子萌发48h以后,其子叶开始出现棉酚,但含量极低;在子叶开始出现棉酚1~2d后,棉酚含量开始迅速增加,到种子萌发第9d达到最大值。此外,讨论了澳洲野生棉种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形成的组织结构与棉酚积累的关系,以及该性状的遗传调控机理等。 相似文献
92.
枣粘虫性行为时辰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腺体提取、瓶内收集、触角电位和田间试验等方法对枣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进行了研究。其中瓶内收集性信息素的方法,在研究昆虫释放性信息素时辰节律方面报道很少,更重要的是,此法在我们的实验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羽化后1—6天的提取物产生的触角电位无明显差异,说明性信息素在此期间的产生与日龄无关(2)腺体中性信息素的含量高峰在凌晨4点,而从体内往体外释放的高峰在早晨7点。(3)利用处女雌蛾不同时辰的诱蛾量的田间试验也进一步证明了枣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与交配行为在时辰节律上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93.
奶山羊乳腺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瘦素在奶山羊乳腺发育、泌乳和退化各时期的表达与作用。【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瘦素及其受体(OB-Rb)的表达情况;采用乳腺组织体外培养联合免疫组化及毛细管电泳技术,测定瘦素对乳腺结构及泌乳功能的影响。【结果】乳腺整个发育过程中瘦素与瘦素受体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青春期最高,妊娠期下降,泌乳期维持在低水平,退化期显著升高,在退化21 d恢复到青春晚期水平。妊娠期瘦素处理组乳腺导管分支增多,泌乳期瘦素处理组乳腺组织培养基中β-酪蛋白(β-CN)含量增加;退化期瘦素处理组乳腺组织导管和腺泡结构发生部分解体,乳腺组织中可以检测到较多的凋亡细胞。【结论】瘦素能够促进妊娠期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泌乳期乳腺β-酪蛋白基因表达,启动退化期乳腺细胞凋亡和乳腺组织重建。 相似文献
94.
95.
盐度突变对凡纳滨对虾组织碳酸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进的△pH法检测凡纳滨对虾组织碳酸酐酶活性,监测了环境盐度从5突变到25后对虾鳃和触角腺组织碳酸酐酶活性及其血淋巴渗透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鳃组织碳酸酐酶活性在盐度突变后4 d内没有显著变化,活性水平在(21.68±1.25)μmol CO2/(mg.min),第5~11天有显著性的增高现象,在第10天活性最高,为(43.03±2.82)μmol CO2/(mg.min),第12天回落至起始水平;(2)触角腺碳酸酐酶活性动态变化的模式与鳃相似,起始增高时间比鳃晚6 d;(3)触角腺碳酸酐酶活性显著增高起始的时间与鳃组织碳酸酐酶活性开始显著下降的时间有关联性;(4)在低盐度时,凡纳滨对虾属于强高渗调变生物。 相似文献
96.
为明确Cry3Aa蛋白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致死效果及作用机理,采用浸叶法测定了黄曲条跳甲成虫取食Cry3Aa蛋白后的死亡情况,并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Cry3Aa蛋白处理后成虫中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取食浓度为2 mg/mL的Cry3Aa蛋白6 d和12 d后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死亡率分别为33.33%和77.78%;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蛋白处理后成虫中肠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理变化更加明显,主要表现为:柱状细胞变形、细胞间隙增大、微绒毛缩短并肿胀、线粒体变形、内质网肿胀。本研究表明黄曲条跳甲成虫中肠是Cry3Aa蛋白的重要作用部位,研究结果为揭示Cry3Aa蛋白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98.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RP-HPLC),首次分离、纯化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眼柄神经多肽激素,获得了高血糖激素(crustacean hyperglycemic hormone,CHH)纯品。初步的生理活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激素有显著的升血糖作用,能使中华绒螯蟹血糖水平在30min内升到最高值,为(56.14±10.58)mg.100mL-1(n=4),比正常水平增加了(2.87±0.73)倍,被确定为甲壳动物高血糖激素(CHH)。CHH在窦腺(sinus gland,SG)中的含量最丰富,占SG粗提物蛋白总量的(12.26±2.57)%,占SG激素总量的(52.90±11.09)%。生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河蟹眼柄CHH的分子量为5.1kD,显著低于已知甲壳动物CHH的分子量。研究结果也为进一步研究河蟹神经多肽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及调控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BACKGROUND: Saponins are a class of 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consisting of a sugar moiety glycosidically linked to a hydrophobic aglycone (sapogenin) that often possess insecticidal activities. Four saponins were selected: two triterpene saponins, Q. saponaria saponins and aescin, and two steroidal saponins, digitonin and diosgenin. Their effects were investigated on an important pest species and a model piercing‐sucking insect, the pea aphid Acyrthosiphon pisum. The triterpene Q. saponaria saponins bark saponin received special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activity. Aphids were challenged by oral and contact exposure to demonstrate aphicidal activities, and in choice experiments to support use as a natural deterrent. RESULTS: When aphids were exposed to supplemented artificial diet for 3 days, a strong aphicidal activity was recorded for three of the four saponins, with an LC50 of 0.55 mg mL?1 for Q. saponaria saponins, 0.62 mg mL?1 for aescin and 0.45 mg mL?1 for digitonin. The LT50 values ranged between 1 and 4 days, depending on the dose. For diosgenin, only low toxicity (14%) was scored for concentrations up to 5 mg mL?1. In choice experiments with treated diet, a deterrence index of 0.97 was scored for Q. saponaria saponins at 1 mg mL?1. In contrast, direct contact showed no repellent effect. Spraying of faba bean plants with Q. saponaria saponins resulted in an LC50 of 8.2 mg mL?1. Finally, histological analysis in aphids fed with Q. saponaria saponins demonstrated strong aberrations of the aphid gut epithelium, and exposure of midgut CF‐203 cell lines to Q. saponaria saponins in vitro confirmed the cytotoxic effect.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insect experiments provide strong evidence that saponins, as tested here with triterpene Q. saponaria saponins, can be useful as natural aphicides and deterrents. Furthermore, the insect midgut epithelium is suggested to be a primary target of saponin activity.Copyright © 2011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00.
将WGA-HRP注入75~90日龄鸡肾上腺内,追踪支配鸡肾上腺传出神经元的胞体。结果显示,鸡肾上腺接受交感性节前和节后神经元的支配,以节后神经元支配占主导;迷走神经的传出神经元也支配鸡肾上腺,但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