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5篇
  6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以马氏珠母贝全脏器为原料,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以及胰凝乳蛋白酶模拟消化道酶解的方式制备低聚肽,先通过胃蛋白酶酶解获得初产物,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的双酶酶解过程进行模拟预测,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获得小肠消化蛋白酶双酶酶解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4 500 U/g(m 胰蛋白酶∶m胰凝乳蛋自酶=6∶1)、料水比1∶2(W/V)、酶解时间3.5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低聚肽(200~2 000 u)得率达55%以上.通过优化的工艺条件制备的低聚肽可获得较高的得率,能够为马氏珠母贝全脏器低聚肽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旨在筛选出马氏珠母贝RAPD反应的最佳体系,为不同壳色马氏珠母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奠定基础。试验以4种壳色马氏珠母贝为材料,采用SDS法进行闭壳肌的总DNA提取并对影响RAPD扩增效果的因素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优化筛选出最佳的25μL反应体系:10×Taqbuffer2.5μL,DNA2.0ng/μL,Mg^2+3.0mmol/L,引物0.25μmol/L,0.2mmol/LdNTP,Taq酶1.0U;反应程序:94℃预变性5min,然后进行40个循环:94℃变性45s,39℃退火60s,72℃延伸90s,最后72℃延伸10min,4℃终止反应。结果发现,采用SDS法所提取马氏珠母贝的DNA达到RAPD反应的要求,筛选体系扩增出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条带,可用于对马氏珠母贝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矿化基因、贝壳和珍珠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47个培育优质珍珠的马氏珠母贝,测量贝壳的壳宽、壳高、壳长、绞合线长、总壳重、左壳重、珠层厚度及珍珠的直径、重量、珠层厚度,并分析矿化基因msi60在外套膜内缘组织的相对表达量,珍珠经济性状和贝壳经济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珍珠的珠层厚度、珍珠直径和珍珠重量3个经济性状均与受体贝贝壳的壳宽、壳长、总壳重和左壳重呈显著相关,推测育珠贝的生长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珍珠的培育;msi60在外套膜内缘的相对表达量与珍珠重量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9),贝壳和珍珠的珍珠层厚度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9),推测在马氏珠母贝中,贝壳的矿化和珍珠的矿化可能具有共同的上游调控元件。[结论]msi60在形成贝壳珍珠质层的外套膜内缘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与珍珠的经济性状相关。该研究为马氏珠母贝生物矿化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4.
采用酶技术,利用珍珠养殖场开珠后的废弃物--马氏珍珠贝肉,研制珍珠贝肉营养液。结果显示,采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风味酶Flavouryzme联合水解马氏珍珠贝肉的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酶法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温度50℃,时间5h,pH6.5,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和Flavouryzme的添加量分别为0.6%和0.25%。对营养液的营养价值进行分析评价,营养液中蛋白质达到73.6mg/mL,  相似文献   
35.
[目的]明确细胞内视黄酸结合蛋白(CRABP)对马氏珠母贝吸收代谢类胡萝卜素的影响,为培育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马氏珠母贝养殖新品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RACE克隆马氏珠母贝CRABP基因(PmCRABP)cDNA全长序列,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PmCRABP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黄白闭壳肌中的表达量.[结果]PmCRABP基因cDNA全长1778 bp,开放阅读框(ORF)长366 bp,编码121个氨基酸,其5'非翻译区(5'UTR)长125 bp,3'UTR长1287 bp.PmCRABP的分子量13.51 kD,理论等电点(pI)5.68,脂溶性系数62.81,不稳定指数35.38,总平均亲水性-0.517,其第5~120个氨基酸为Lipocalin家族的结构域.PmCRABP氨基酸序列与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CRABP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最高,同属于CRABP蛋白,且二者的空间结构极其相似.PmCRABP基因在马氏珠母贝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最高,其后依次是外套膜、鳃和闭壳肌,各组织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下同).黄白闭壳肌个体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PmCRABP基因相对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且二者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PmCRABP参与了马氏珠母贝的类胡萝卜素代谢.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从湛江流沙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中挑选不同壳色个体为亲本,共构建了黑(BS)、红(RS)、黄(YS)和白壳色(WS)4个壳色选系F1,然后分别在4个壳色选育系F,中随机取样,利用3对AFLP引物分析其遗传结构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扩增位点数在104~109之间,共得到331个扩增位点;BS、RS、YS和WS壳色选系F1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9.2%、49.5%、51.6%和63.4%,Shannon’s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84、0.1886、0.1896和0.1954,4个壳色选育系F1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972。本研究说明经过一代壳色纯化4个壳色选育系F1出现显著遗传分化,也为马氏珠母贝壳色系选育或选育系间杂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马氏珠母贝Rab7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Rab家族基因在囊泡的形成、转运、黏附、锚定和融合等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在已有的马氏珠母贝RabcDNA片段的基础上,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长度2519bp,编码区长618bp,编码206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具有Rab家族的全部保守结构,与人类等其他生物的Rab7亚家族的同源性最高。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马氏珠母贝的鳃、足和胃组织中没有扩增产物,在卵、感染和未感染凿贝才女虫Polydora ciliata的马氏珠母贝的肝脏和血液中均检测到了与预期大小相符的扩增产物,存在组织差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38.
通过整理中国第一个海水珍珠养殖场的历史资料,详细论述了中国第一批马氏珠母贝人工养殖珍珠的诞生和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实现突破的过程,以此文致敬为中国海水珍珠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行业前辈.  相似文献   
39.
本研究分析了自主研发的微胶囊饲料替代微藻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育珠性能、生长相关基因和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共设置了3个实验组,其中,EG1组投喂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EG2组投喂微胶囊饲料+亚心形扁藻,EG3组投喂微胶囊饲料。养殖170 d后,比较马氏珠母贝的育珠性能、闭壳肌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GHITM和TβRI以及外套膜的中央膜和边缘膜矿化相关基因pearlin、DPT、pif177和N19的表达。结果表明:(1)各组间马氏珠母贝育珠贝的存活率、留核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采收珍珠的珍珠层厚度及平均质量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各实验组间马氏珠母贝闭壳肌中EGFR、FGF18、GHITM和TβR I的相对表达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各实验组间马氏珠母贝中央膜中DPT和N19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EG2和EG3组pearlin的表达量显著性高于EG1组(P0.05),pif177在EG3组中的表达量显著性高于EG1和EG2组(P0.05);(4)各实验组间马氏珠母贝边缘膜中pearlin、DPT和N19的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EG2和EG3组pif177的表达量显著高于EG1组(P0.05)。研究结果说明,该微胶囊饲料可以替代部分微藻进行育珠生产,为进一步研发马氏珠母贝的人工配合饲料及开展工厂化育珠积累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0.
马氏珠母贝浮游幼虫不同阶段的选择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马氏珠母贝浮游幼虫期的选择效应,分别在担轮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对幼虫进行了选育,以期通过在浮游幼虫期的选择来降低良种选育中的工作量和加快选育进程。试验结果表明,1)担轮幼虫早期上浮组比后期上浮组在D型幼虫孵化率上提高了5.1%,D型幼虫畸形率降低了10.1%;2)担轮幼虫早期上浮组在第17d的大小和成活率以及稚贝出池时的大小和育成率都显著地(P0.05)高于担轮幼虫后期上浮组;3)眼点幼虫早期附着组在稚贝出池时的大小和育成率上都显著地(P0.05)高于眼点幼虫后期附着组。研究结果表明对马氏珠母贝在幼虫浮游期的选择具有显著的效应(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