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9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894篇
林业   211篇
农学   1552篇
基础科学   185篇
  370篇
综合类   3647篇
农作物   2008篇
水产渔业   324篇
畜牧兽医   404篇
园艺   1316篇
植物保护   14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311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592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78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72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0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食味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食味品质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影响;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在产量性状方面,食味值与实粒数、结实率极显著相关,各产量性状对食味品质性状均存在较大的影响;关于叶型对食味品质的影响主要是倒1叶的长宽、倒3叶的宽度以及倒1叶、倒2叶的基角开角,而叶片厚度、倒2叶长宽、倒3叶的基角开角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32.
利用DH群体进行白菜株高和开展度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AFLP、SRAP、RAPD、SSR及同工酶等标记构建的326个标记位点的白菜遗传图谱和81个DH株系群体,采用M apQTL 5软件对白菜的株高和开展度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通过2年试验,在10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27个QTL,主要分布在R 5、R 10连锁群上:其中控制株高的有11个,控制开展度的有16个;获得2年稳定表达的控制株高的QTL 1个,控制开展度的QTL 3个;各QTL加性效应各不相等,其遗传贡献率为13.3%-29.2%;控制株高和控制开展度的QTL位点表现为紧密连锁或相似的位置,主要集中在R 5连锁群上。  相似文献   
33.
杂交粳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9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研究12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亲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方差除精米长和长宽比外也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精米率、整精米率、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的作用,糙米率、垩白率、垩白度、精米长、精米宽、长宽比和精米厚等性状则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粒型和食味品质性状同时受不育系和恢复系的影响,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则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除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食味值有一定程度的超高亲优势外,其他性状多介于双亲之间.杂种优势同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且多数性状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供试材料中,不育系以95122A最好,香粳8016A次之;恢复系以J16最好,R187次之,用上述亲本选配的杂交组合米质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34.
石斛兰组织培养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叶秀粦 《园艺学报》1995,22(1):83-87
以石斛兰杂交种的茎尖、茎节和幼嫩小叶片作为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同一培养基上可同时出现不定芽和拟原球茎,两者都能进一步发育成完整幼苗。拟原球茎和不定芽分别来自愈伤组织的表层细胞和深层细胞。由愈伤组织、不定芽和拟原球茎交错在一起的团块可以多次切割继代培养,进行大量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35.
对原生质体融合产生的5个已开花的体细胞杂种的花粉育性观察表明,它们的花粉染色活力在0-90.18%之间。其中4个体细胞杂种的花粉育性介于双亲之间,偏向高值亲本;种间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产生7.18%-18.59%的小花粉,这类花粉只有正常花粉粒的1/3左右大小、内空。脐橙与红桔的体细胞杂种不产生花粉。墨西哥来檬与伏令夏橙的体细胞杂种花粉育性稳定,年份间无显著差异;粗柠檬与哈姆林甜橙的体细胞杂种无性繁殖后代之间,花粉育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6.
 以阿月浑子与黄连木的杂种果实和杂种幼胚为试材,对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幼胚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胚龄、培养基类型和6-BA浓度等对杂种胚培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杂种果实的纵、横径生长呈“S”型曲线变化,果实鲜质量生长呈双“S”型曲线变化。(2)杂种胚的发育始于授粉后80 d,80 ~ 100 d是杂种胚败育的关键时期。(3)授粉后80 d的杂种幼胚难以成苗,授粉后100和120 d的杂种幼胚成苗率分别为37.04%和83.33%。(4)适宜杂种胚培苗增殖的培养基为:DKW + 2.0 mg · L-1 6-BA + 0.05 g · L-1 IBA + 0.3 g · L-1 LH + 1.5 g · L-1 PVP,增殖系数为3.47,苗高为3.32 cm。(5)适宜杂种胚培苗生根的培养基为:1/2WPM + 2.0 mg · L-1 IBA + 0.05 mg · L-1 NAA,生根率为80%。  相似文献   
37.
以216株"富士"×"粉红女士"杂交F1代实生苗为试材,对果实大小、果实形状、果实色泽、风味、成熟期等性状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果皮表色遗传表现为简单的质量遗传,红色遗传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果形表现了明显的趋中变异现象,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及含糖量呈退化的负向优势,后代群体有劣变趋势。杂交后代果实分别呈现肉质变粗、质地变硬、果汁减少的趋势。双亲晚熟,杂交后代未分离早熟类型,表现双亲遗传优势。  相似文献   
38.
秋甘5 号是以CMS021 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以自交系95077-7-A1-B6-2-5 为父本配制
而成的秋甘蓝一代杂种。中熟,从定植到收获8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株型开展,开展度66.7
cm,外叶14 片,叶色灰绿,叶面蜡粉中,叶缘有轻波纹,无缺刻。叶球绿色、紧实度0.57,扁圆形,球
高13.6 cm,横径23.6 cm,中心柱长6.1 cm,小于球高的1/2,单球质量2~3 kg,质地脆嫩,味甘甜,耐
裂球,耐热,高抗枯萎病,抗病毒病(TuMV)、黑腐病,一般每667 m 2 产量5 000 kg 左右,适于华北、华南、
西北、西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龙眼新品种(系)在广西南宁市的果实发育和品质变化规律,以引进的‘福晚8号’‘晚香’‘宝石1号’3个龙眼新品种(系)及广西主栽品种‘石硖’和‘桂明1号’为试验材料,定期观测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纵横径、单果重、可食率、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等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个龙眼品种(系)在果实成熟期,‘晚香’的单果重最大,其次是‘宝石1号’‘福晚8号’和‘桂明1号’,‘石硖’最小。果实成熟期‘福晚8号’的可食率最大,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均高于‘桂明1号’和‘石硖’。果实成熟期和TSS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以‘石硖’最早,‘宝石1号’次之,然后是‘桂明1号’‘福晚8号’和‘晚香’的成熟期最迟。退糖速度以‘桂明1号’最慢,其次是‘福晚8号’‘晚香’和‘石硖’,‘宝石1号’退糖速度最快。‘福晚8号’和‘桂明1号’的维生素C含量在达到最大值时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晚香’和‘宝石1号’,‘石硖’的较低。可滴定酸含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以‘桂明1号’和‘福晚8号’的较高,其次是‘宝石1号’,‘石硖’和‘晚香’较低,果实发育后期以‘桂明1号’‘晚香’‘宝石1号’和‘福晚8号’较高,‘石硖’的最低。引进的‘福晚8号’和‘晚香’表现为晚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宝石1号’表现为早中熟、果大肉厚、果实品质较好,可以作为广西良好的中晚熟品种(系)引种材料,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丰富广西的龙眼品种结构。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以病小穗率与病穗率作为抗性评价指标的精确度,利用单花滴注、孢子液喷雾分别结合土表病麦粒接种的方法,评价了2个大麦重组自交系群体131个株系对赤霉病的抗侵染与抗扩展性。单花滴注接种后调查了第7、14和21天的病情性状,接种后第7天所有株系均感病,病小穗率最低的为1.59%,第21天最高病小穗率为58.91%;孢子液喷雾接种后第21天材料全部感病,其中6棱株系的感病程度高于2棱株系。以病小穗率和病穗率划分赤霉病抗性的分布情况,发现病小穗率更能有效区分株系的赤霉病抗性。相关分析显示,病小穗率、病穗率、禾谷镰刀菌烯醇含量与粒色和穗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株高、抽穗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