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77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45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1.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牛场采集的3份疑似出血性肠炎病料中分离到8株产气荚膜梭菌,用PCR扩增保守基因16SrRNA,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再通过多重PCR方法扩增型特异性基因进行分离菌株的分型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的8株产气荚膜梭菌之间16S rRNA基因同源型为100%,与GenBank参比序列同源性在99.8%以上,确定为产气荚膜梭菌。遗传进化分析表明,本次分离的8株产气荚膜梭菌之间拥有共同起源,但与所用的参考菌株分属不同来源。多重PCR扩增结果显示,8株菌株均为产气荚膜梭菌A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两起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暴发性体表出血溃疡症的发病病因和病理特征。【方法】利用湿片法对鳃组织和体表黏液进行压片,观察寄生虫寄生情况。从发病鱼的肝脏、脾脏和肾脏中分离病原菌,检测细菌感染情况;利用PCR法检测患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脾、肾混合组织匀浆中斑点叉尾鮰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CCV)的携带情况。运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病鱼的病理损伤特点,综合分析并推测该病的致病原因。【结果】该出血溃疡症的靶器官主要为脾脏、肾脏、肝胰脏、肠道以及皮肤肌肉。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血管反应,实质细胞可见肿胀、变性、坏死;而胃、脑和心脏病变较轻,仅有轻微的炎症;鳃丝、眼球和鳔等未见明显病变。所有的患病个体均出现中度至重度出血性坏死性脾炎、中度肾炎、轻度至中度坏死性肝胰腺炎和肠炎。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未检测到寄生虫、细菌以及CCV。【结论】综合病理学、细菌学和病毒学检测结果,推测此次斑点叉尾鮰暴发性疾病由某种非CCV的病毒感染所致,温度应激可能是引发该病的条件诱因。  相似文献   
23.
牛出血性败血症具有致病因素多、传染源多、危害大的特点,养殖户要针对该病的特点制定有效防控方案,并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定期对牛群给予免疫注射,并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有效降低发病几率,提升经济效益。该文主要论述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24.
中华鳖穿孔病病理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由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中华鳖穿孔病的病理变化。病鳖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充血、出血,呈败血症;脏器局部坏死组织中聚有大量脓细胞,呈化脓灶。同健康鳖相比,病鳖12项血清生化成分有8项发生显著变化:K+、Ca2+、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量增多;Na+、Cl-、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量减少;肌肉中酯酶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25.
利用常规分离方法对濒死病鱼的肝、肾组织进行细菌性病原分离,并对所获得的纯培养物进行VITEK-32鉴定、人工感染及体外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是导致花鱼 骨败血症的病原菌,它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对复方新诺明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氟派酸、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盐酸恩诺沙星、氟本尼考、甲砜霉素、烟酸诺氟沙星4种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0.065、4.0、8.0、1.0 μg/ml.  相似文献   
26.
光合细菌对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蓉  罗伟  吴金凤  郑旺 《水产科学》2005,24(11):34-35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对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效果。试验1设预防组、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和空白组,用注射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试验2设PSB处理组和对照组,用浸泡病原菌法感染试验鱼。结果显示:在试验1中,对照组死亡率90%~100%,PSB处理的各试验组为70%~90%;试验2中PSB浸泡组的平均死亡率20%,对照组85%。  相似文献   
27.
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高免血清,按常规方法提纯出抗体(IgG),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IgG。在细胞培养时,培养瓶中放入玻片,当细胞长成单层时,按常规方法接种病毒液,培养24、48、96、120h时取出玻片,用荧光抗体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代次的细胞毒。经观察:兔肾上皮细胞(RK)毒培养到36—48h,羊睾丸细胞(ST)毒培养到72—96h时可观察到特异性荧光,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荧光亮度增强,胞浆内充满特异性荧光。用肝组织强毒病料触片,呈特异性荧光,对照细胞培养48h无荧光出现,证实了两株细胞培养物中有大量的兔出血症病毒存在,从而成功的分离培养出了兔出血症病毒细胞毒。  相似文献   
28.
对研制的兔出血症、巴氏杆菌二联灭活苗分别与二种单苗进行了免疫力、免疫产生期、免疫持续保护效果、保存期的比较。结果表明:二联灭活苗对兔出血症RHD、巴氏杆菌病(Pm)的保护率分别100%(15/15),86.7%(13/15)。而二种单苗的免疫效果分别是100%(12/12)和88.8%(8/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二联苗和单苗对RHD均100%保护,对于Pm二联苗和单苗第7天都能产生保护力,第10天可产生较坚强的免疫效果。疫苗免疫持续6个月后免疫对RHD、Pm的保护率分别为100%(8/8)、83.3%(10/12),单苗免疫后对RHD、Pm的保护率分别为100%(6/6),85.7%(12/14),免疫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联苗和二种单苗在4~8℃和室温条件下保存6个月,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保护率达100%,对巴氏杆菌病也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二种组分制苗无干扰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9.
An outbreak of fatal hemorrhagic pneumonia with 70~90% morbidity and 50% mortality occurred in an animal shelter in Yangju, Gyeonggi Province, Korea. Clinically, the affected dogs showed severe respiratory distress within 48 h after arriving in the shelter. The dead were found mainly with nasal bleeding and hematemesis. At necropsy, hemothorax and hemorrhagic pneumonia along with severe pulmonary consolidation was observed, though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showed mainly hemorrhagic bronchopneumonia. Lymphoid depletion was inconsistently seen in the spleen, tonsil and bronchial lymph node. Gram-positive colonies were shown in blood vessels or parenchyma of cerebrum, lung, liver, spleen, and kidney. Also, Streptococcus (S.) equi subsp. zooepidemicus was isolated from the various organs in which the bacterium was microscop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detected. In addition, approximately 0.9 Kb specific amplicon, antiphagocytic factor H binding protein, was amplified in the bacterial isolates. In this study, we reported an outbreak of canine hemorrhagic bronchopneumonia caused by S. equi subsp. zooepidemicus in an animal shelter in Yangju, Korea.  相似文献   
30.
团头鲂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drophila)感染团头鲂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学变化。通过对人工感染病例的病理学观察,发现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鱼体多处出血,特别是体表的出血最为明显;有淡红色浑浊黏液状腹水,肛门红肿外突;心、肝、肾、肠等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肿大、变性、坏死以及红细胞发生溶血;血液学生理指标上表现出红细胞大量减少,白细胞大量增加等细菌性败血症的病理特征,并在病理变化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病发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