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7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六种前胡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前胡属6种植物的叶表皮进行了观察, 从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表明:前胡(P.praeruptori)的叶片气孔仅存在于下表皮,红前胡(P.rubricaule),松潘前胡(P.songpanens),长前胡(P.turgeniifolii),滇西前胡(P.delavayi)和刺尖前胡(P.elegans)的叶片两面表皮均有气孔;气孔类型均为不规则形;上下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可区分为近平直、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属内种间,尤其是在近缘种间有所差异,可以作为鉴别特征。六种前胡属植物的叶表皮形态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2.
电镜观察研究表明,在大液泡小孢子时期,小麦药壁表皮细胞含有发达的线体和高尔基体,开始产生嗜锇颗粒。药室内壁细胞具活力旺盛的叶绿体和丰富的细胞器。在花粉粒时期,药壁表皮细胞内充满嗜锇颗粒。药室内壁和花粉囊内也有少量与表皮细胞内相同的嗜锇颗粒。此外,在U氏体、绒毡层膜、花粉粒周围有大量的与药壁表皮细胞同质的小嗜锇颗粒。花粉成熟时,这些颗粒又减少。据此推测,药壁表皮、药室内壁在花粉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发育后期有提供营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3.
柱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结构与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美霞  戴洪义  葛红娟 《园艺学报》2009,36(10):1504-1510
 采用石蜡切片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法对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各3个品种的叶片结构和叶绿 体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柱型苹果叶片每一层内的栅栏组织细胞大小不等, 细胞排列相对杂乱,各层细胞之间相互交错, 层与层之间分界线不明显; 而普通型苹果叶片每一层内的栅栏组织细胞大小一致,细胞排列整齐紧密, 各层之间分界线明显。柱型苹果的叶片总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均显著高于普通型苹果。柱型苹果上表皮细胞表面的褶皱明显多于普通型苹果, 表皮细胞隆起的高度较高。两种类型苹果的气孔长度差异不明显, 但柱型苹果的气孔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型, 气孔宽度则是显著低于普通型。柱型苹果叶绿体内基粒或基质片层与叶绿体长轴方向不平行, 基粒片层排列不规则, 片层数相对较少; 而普通型苹果叶绿体内的基粒或基质片层与叶绿体长轴方向平行排列, 基粒片层排列整齐致密, 片层数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84.
扎龙湿地羊草叶表皮形态及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分别对扎龙湿地不同地区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叶片上、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区域中的羊草表现出了不同的适应干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刺毛的多少、长短上;泡状细胞随干旱的程度而递减.羊草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其叶表皮微形态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草地早熟禾叶片表皮特征、解剖结构及光合特性对施氮量的响应特性,本试验以6份草地早熟禾为材料,分别为3份美国引进品种:Merit、Jackrabbit和Park,2份山西本土野生居群:应县和浑源,1份由山西野生居群选育的‘太行草地早熟禾’品系,按照两个施氮水平N1:10 g·m-2(低氮)和N2:40 g·m-2(正常)进行处理,采用徒手切片法和石蜡切片法制片,光学显微镜下拍照并测定叶片上下表皮厚度、细胞长宽比、细胞密度、气孔指数、气孔长宽比、气孔密度,叶片厚度、厚壁组织厚度、维管束面积以及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N1处理下,草地早熟禾叶片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厚壁组织厚度、维管束面积、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N2处理,而气孔大小与N2处理无显著差异;N2处理下,Jackrabbit和Park的叶片厚度显著高于浑源和应县,其中Park的叶片厚度最大,为173.39μm,Jackrabbi...  相似文献   
86.
87.
本实验以花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研究了氨水及醋酸处理引起皮肤细胞发生类坏死后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与正常皮肤相比,发生类坏死后,细胞表面的微绒毛上及细胞间连接复体处的酶活性明显减少;表面细胞与基底细胞及基底细胞间的细胞间隙内,酶活性明显增强,表皮细胞下胶原纤维上的酶活性也显著增加。这些变化在醋酸组稍强于氨水组。笔者认为细胞间隙内及胶原纤维上酶活性的增强可能是皮肤片感受性提高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8.
采用电镜扫描法对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花粉和叶鳞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沙棘花粉极面为三角形,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为三角圆形;中国沙棘和蒙古沙棘花粉赤道面为近圆形,俄罗斯沙棘赤道面为椭圆形;外壁表面纹饰中国沙棘和俄罗斯沙棘近于平滑,蒙古沙棘有皱波状;萌发孔类型均为三孔沟型。叶表面鳞毛较密,成层分布,盖住了叶表面。3种沙棘中中国沙棘叶鳞毛最密。上述特征表明沙棘属植物均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且中国沙棘抗旱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89.
黑穗醋栗叶柄由表皮、薄壁组织和维管束等组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子叶和初生叶的叶柄各组成部分较简单;成长叶和成熟叶的叶柄组成较复杂,其表面除一层表皮细胞外,还有一层下皮;邻接下皮处有数层厚角细胞;薄壁组织中分布3个分离(近轴端)或连合(远轴端)的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的韧皮部外面有数层厚壁细胞,增加叶柄的机械支持作用。在同一叶柄的不同水平切面上,维管束的数目和排列不尽相同。但在同一品种的成熟叶叶柄远轴端与叶片基部相接处的结构特征和维管束排列形状常相同,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0.
High-temperature stress during the grain-filling stage reduces grain quality of rice, and this is a serious problem in Japan, especially in the Kyushu reg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various heat-tolerant cultivars have been bred, such as ‘Nikomaru’, ‘Kumasannochikara’, ‘Genkitsukushi’, ‘Sagabiyori’, and ‘Otentosodachi’. When cultivated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fter flowering, these heat-tolerant cultivars had lower percentages of chalky grains than in the heat-sensitive cultivar ‘Hinohikari’. All the heat-tolerant cultivars markedly decreased the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content in the stem under the high temperature compared to control condition during early grain-filling stage,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a common trait of heat tolerance. Notably, ‘Sagabiyori’, ‘Genkitsukushi’, and ‘Nikomaru’ maintained a nucellar epidermis at 17 days after flowering (DAF) under high temperature, whereas the nucellar epidermis disappeared in ‘Hinohikari’. In addition, the expression of AGPS2b, thought to be a rate-limiting enzyme in starch synthesis, in ‘Kumasannochikara’, ‘Otentosodachi’, and ‘Nikomaru’ did not decreas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whereas ‘Hinohikari’, ‘Sagabiyori’, and ‘Genkitsukushi’ could not maintain expression of the gene at 17 DAF. Moreover, the expression of Amy3E, a starch-degradation-related gene considered to induce grain chalkiness, in ‘Kumasannochikara’ at 17 DAF was not increased by high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heat-stress-tolerant cultivars have various mechanisms for dealing with high-temperature str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