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3篇 |
免费 | 548篇 |
国内免费 | 26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36篇 |
农学 | 232篇 |
基础科学 | 189篇 |
745篇 | |
综合类 | 1524篇 |
农作物 | 60篇 |
水产渔业 | 542篇 |
畜牧兽医 | 275篇 |
园艺 | 59篇 |
植物保护 | 3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158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163篇 |
2020年 | 212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172篇 |
2016年 | 182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214篇 |
2013年 | 230篇 |
2012年 | 298篇 |
2011年 | 251篇 |
2010年 | 214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170篇 |
2007年 | 222篇 |
2006年 | 182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37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张掖市甘州城区及外围地下水位上升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传统的水均衡方法及环境同位素分析、氟里昂测年等技术,结合地震、地面物探、气象水文及地下水流场分析手段,分析了甘州城区及其外围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结果表明:实施"黑河流域节水灌溉综合治理工程"引起水资源利用分配格局的变化不是引起地下水位大面积上升的原因;水位上升区第四系深层承压水与祁连山基岩裂隙水具有相同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同位素特征。其结论:张掖盆地中心地带基底存在与祁连山区相连的北西向深大断裂带一直存在少量,且稳定的地下水越流补给量;自2003年10月山丹、民乐发生大地震以后,使得祁连山山前及盆地内基底断裂活动加剧,同时断裂活动错断了第四系松散层内的隔水层,基底断裂带变为导水通道,加快了祁连山区基岩裂隙水沿着这个通道向上越流补给盆地第四系孔隙水的速度,增大了越流补给量,使盆地地下水补给量大于排泄量,造成地下水位大面积上升。 相似文献
112.
为评价草甘膦对河口及滩涂水域生物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染毒法,研究了草甘膦铵盐对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3种滩涂动物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丙二醛 (MDA) 及大弹涂鱼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浓度 (63.5 mg/L) 草甘膦短时间 (2 d) 染毒后,可口革囊星虫肠组织的SOD、CAT活性值及MDA含量分别为231.54、1.719 U/mg pro. 和0.60 nmol/mg pro.,3种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值 (204.88、1.521 U/mg pro. 和0.54 nmol/mg pro.),且随着药剂处理浓度增加,SOD、CAT活性及MDA含量均升高;但当染毒时间延长至8 d时,可口革囊星虫肠组织的SOD、CAT活性值及MDA含量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55.67、1.403 U/mg pro. 和0.53 nmol/mg pro.,显著低于对照,且随药剂处理浓度进一步增加,酶活性及MDA含量值降低更显著。草甘膦对缢蛏内脏团及大弹涂鱼肝脏S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表现出类似规律。此外,经低浓度 (53.5 mg/L) 草甘膦染毒8 d后,大弹涂鱼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分别为17.00‰ 和21.33‰,均极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值 (13.67‰ 和13.33‰),且随着草甘膦浓度增大,其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显著升高,表明大弹涂鱼对草甘膦有较高的敏感性。所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草甘膦对河口及滩涂水域生物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3.
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异加剧,植物正面临着以气温变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条件变化的新选择。综述了海拔环境温度对植物遗传变异的影响,并以云南的水稻分化为例分析了海拔引起的环境温度变化在水稻分化中的遗传效应。海拔引起的以温度为主的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遗传多样、遗传分化起着重要作用。海拔差异形成的温度变化导致的配子体选择是籼粳分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植物遗传资源保护和创新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4.
115.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richness and biomass in natural forest communities at two similar sites on Mt. Xiaolongshan, northwest China. At both sites, a wide range of tree layer biomass levels was available by local biomass estimation models. In order to identify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e species richness-biomass relationship, we included different water resource levels and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each plot in our analysis. We sampled 15 and 20 plots (20 m ×20 m), respectively, at both two sites. These plots were sampled equally on the sunny slope and the shady slope. Species richness, number of individuals of each species and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as a substitute of biomass of tree layer were recorded in each sample. At one si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richness and biomass was significant on the sunny slope, and this relationship disappeared on the shady slope due to mor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relations between species richness and number of individuals and between number of individuals and biomass paralleled the species richness-biomass relation on both slopes. The difference in number of individuals-biomass relationships on the sunny slope and the shady slope reveale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ve exclusion" even though the species richness-biomass relationships were not hump-shaped. At the other site, species richness was not related to biomass or to number of individuals.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stress and succession of communit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species diversity-productivity patterns. 相似文献
116.
西北半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以宁夏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四儿滩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外业调查选择每年的植物生长季节,从东、东北、西、西北4个方向沿着湿地-草原生境梯度布设4条样线,每条样线均超过1 km。调查内容包括植物盖度、生物量、密度、频度、高度等,以及土壤环境因子。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和DCA排序方法对四儿滩湿地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同时进行排序轴与土壤环境因子间的秩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植被分为3个植被型14个群丛。第一组为盐生沼泽植被,以湿生、盐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芦苇+盐爪爪,主要分布在湿生带;第二组为草甸植被型,以湿生、中生植物为主,代表群丛为白刺+白草群丛,主要分布在湿地-草原交错带;第三组为草原植被型,以中生、旱生的赖草+新疆猪毛菜+苦豆子群丛为主,分布在草原旱生带。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全盐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全N、速效K、有机质等)均是影响植被沿湿地-草原梯度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湿地 草原不同方位间植被分布格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形及放牧等。此外,该文还对重要值的完善与改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7.
贵溪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对贵溪冶炼厂周边区域的农田土壤及生产的稻谷进行采样调查和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了监测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于贵溪冶炼厂废水的排放及尾矿渣的堆放,与灌溉水源无关;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进行评价可知,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较高,土壤污染已处于重度污染等级,单项重金属污染指数表明Cu、Cd的含量已严重超标,并处于重度污染等级,Zn、Pb和As的含量未构成污染;水泉村、竹山村与所生产的稻谷三者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即农田生态系统呈复合污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8.
119.
除草剂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环境行为与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除草剂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环境行为、生态毒性效应及与其他污染物的交互作用。认为除草剂的环境行为对其生态毒性具有重大的影响。大部分除草剂在土壤环境中被降解或流失。残余除草剂对植物的毒害表现在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和吸收上;对土壤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抑制其生物活性上。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