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1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447篇
林业   586篇
农学   532篇
基础科学   566篇
  948篇
综合类   1755篇
农作物   105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262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32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356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21.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N fertilizer in pursuit of higher yields is common due to poor soil fertility and low crop productivity. However, this practice causes serious soil depletion and N loss in the traditional wheat cropping system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Growing summer legumes as the green manure (GM) crop is a viable solution because of its unique ability to fix atmospheric N2. Actual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ontribution of GM N to grain and N utilization in the subsequent crop. Therefore, we conducted a four-year field experiment with four winter wheat-based rotations (summer fallow-wheat, Huai bean–wheat, soybean–wheat, and mung bean–wheat) and four nitrogen fertilizer rates applied to wheat (0, 108, 135, and 162 kg N/ha) to investigate the fate of GM nitrogen via decomposition, utilization by wheat, and contribution to grain production and nitrogen economy through GM legumes. Here we showed that GM legumes accumulated 53–76 kg N/ha per year. After decomposing for approximately one year, more than 32 kg N/ha was released from GM legumes. The amount of nitrogen released via GM decomposition that was subsequently utilized by wheat was 7–27 kg N/ha. Incorporation of GM legumes effectively replaced 13–48% (average 31%) of the applied mineral nitrogen fertilizer. Additionally, the GM approach during the fallow period reduced the risk of nitrate-N leaching to depths of 0–100 cm and 100–200 cm by 4.8 and 19.6 kg N/ha, respectively. The soil nitrogen pool was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incorporation of GM legumes at the times of wheat sowing. Cultivation of leguminous GM during summer is a better option than bare fallow to maintain the soil nitrogen pool, and decrease the rates required for N fertilization not onl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ut also in other similar dryland region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22.
以不同工况的消能复核和下游冲刷复核为控制,先通过模型试验确定洪江水电站左闸运行调度、右闸运行调度及左右闸联合泄洪调度的方式,再根据模型试验泄流数据的整理结果,分析闸门相对开启高度(he/H)与参数(q2/g H3)之间的关系,得出适应任何上游水位,任何洪水来量,任何机组运行台数的洪江水电站闸门调度粗估公式。  相似文献   
23.
旅游与文化具有共同的融合基因,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与融合路径是指导两者融合的重要理论基础。从产业融合的推力、拉力、支持力和阻力四个层面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力模型,并依照旅游和文化双方经营主体在跨界资源重组中的角色与融合深度,提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四种路径:整合融合、吸纳融合、渗透融合和重组融合。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旨在根据肉鸡生长曲线及动态营养需要,研究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对肉鸡生产性能、肉品质、氮、磷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肉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A组:每3.5 d 1个营养标准(1~7日龄1个营养标准);B组:每7 d 1个营养标准;C组:每14 d 1个营养标准。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C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A、B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A组(P0.05)。A、B组肉鸡生产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2)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氮、磷代谢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3)肉鸡28日龄时,C组肉鸡血清尿素氮(UREA)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42日龄时,C组肉鸡血清UREA含量显著高于A、B组(P0.05),但A、B组肉鸡血清URE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不同动态细分饲粮营养供给方式对肉鸡血清皮质酮(CORT)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每14 d 1个营养标准可使肉鸡的生产性能达到最佳,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考虑,每7 d 1个营养标准可更好地满足饲粮的氨基酸平衡。  相似文献   
25.
不同施肥措施对灰枣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灰枣生长期内不同施肥处理措施对枣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于2014年3月采用不施肥、常规施肥和施用不同种类生物肥共3大类9种处理进行田间试验,并于同年7~10月在灰枣不同生长期测定了各处理区域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这4种养分的含量,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灰枣不同成熟期土壤各养分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不同成熟期土壤各养分含量间均有差异,施用生物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各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利用木材动态压缩加载试验研究热磨机研磨解离破碎阶段木材原料受动态压缩载荷的动力学特性,并研究应变率、加载方向对木材原料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旨在深化木材原料研磨解离机制的研究,为热磨法纤维分离设备及磨片的齿形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 Hopkinson 杆试验装置对含水率为12.65%、密度为0.50 g·cm -3的桦木试件进行应变率约为400,800,1200 s -1,加载方向为径向、弦向和轴向的动态压缩试验,获得桦木在不同应变率及方向上动态压缩加载的解离特征、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及相应的力学特性。【结果】对比分析各组试验后试件的破坏形态发现:1)当应变率约为400 s -1时,径向、弦向和轴向加载的试件主要发生塑性变形;2)当应变率约为800 s -1时,径向加载试件被解离成几大块,并且有一些“火柴棍”状的小试件从大试件上剥离;弦向加载试件沿加载方向上产生更大的塑性变形,并且在试件上、下两端处沿加载方向产生贯穿性裂纹,试件被解离成三大块;轴向加载试件受载面边缘处的纤维大量产生压溃现象,在加载面上产生贯穿性裂纹且有片状小试件从大试件上剥离;3)当应变率约为1200 s -1时,径向加载试件被解离成大量“火柴棍”状的小试件,并且小试件的尺寸明显小于应变率为800 s -1时;弦向加载试件沿加载方向上产生的塑性变形与应变率为800 s -1时相当,但是试件上端处被解离成许多片状的小试件,并且沿加载方向试件上产生了数条贯穿整个试件的大裂纹;轴向加载试件被解离成大量短粗状的小试件,并且小试件上带有明显的褶皱。对比分析各组试验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发现:1)动态压缩加载条件下桦木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由屈服点应变分为弹性阶段和屈服后弱线性强化阶段2部分;2)桦木沿径向加载应变率约为400,800,1200 s -1时,其屈服强度和韧性模量分别为4.56,10.49,14.22 MPa 和2.88,8.32,20.70 kJ·cm -3,应变率从400 s -1增加到1200 s -1时,屈服强度和韧性模量分别增加了2.11和6.19倍;3)桦木沿弦向加载应变率约为400,800,1200 s -1时,其屈服强度和韧性模量分别为5.87,7.90,9.65 MPa 和2.53,7.41,12.92 kJ·cm -3,应变率从400 s -1增加到1200 s -1时,其屈服强度和韧性模量分别增加了0.64和4.10倍;4)桦木沿轴向加载应变率约为400,800,1200 s -1时,其屈服强度分别为22.90,71.41,96.37 MPa 和18.79,67.74,114.32 kJ·cm -3,应变率从400 s -1增加到1200 s -1时,其屈服强度和韧性模量分别增加了3.21和5.08倍。【结论】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桦木的解离程度加大,径向加载最易解离,轴向加载最难解离;桦木的动态压缩屈服强度、动态压缩韧性模量具有很强的应变率敏感性,是一种应变率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27.
阐明长期有机物料施肥下土壤CO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对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固碳减排及施肥模式选择的影响尤为重要。基于2012年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不施肥(CK)、氮肥(NF)、有机肥(OM)、秸秆(ST)、有机肥结合无机肥(OMNF)5个处理,测定并计算了2018年不同施肥措施下全年土壤CO2排放、作物碳排放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0~30 cm土壤温度、水分、微生物量碳氮、易氧化有机碳、蔗糖酶、脲酶与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秸秆、有机结合无机肥和有机肥处理使生育期土壤CO2排放平均速率提高了42.72%、30.82%和29.79%,秸秆、有机肥处理分别使生育期土壤CO2排放量显著提高36.35%、32.45%(P<0.05),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使碳排放效率显著降低41.10%(P<0.05);2)有机物料处理均能显著提高0~5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相比不施肥和氮肥处理,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分别使0~30 cm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127.41%,99.33%(P<0.05);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环境因子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总解释度为53%,对土壤CO2排放速率总效应较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温度(2.36)、微生物量碳(1.59)和土壤水分(1.18),且均间接地影响着土壤CO2排放速率,土壤温度促进了微生物量碳和蔗糖酶活性的提高,微生物量碳促进了微生物量氮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增加。综合来看,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可以提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保持微生物活性,增加作物产量,降低土壤碳排放效率,是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比较适宜的农田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28.
提出了单座水库与单座补水泵站水资源优化调度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模型以年内各时段的缺(弃)水量的平方最小为目标函数,各时段水库供水量和泵站引提水量为决策变量,各时段水库库容为状态变量,以年调节水库可供水量、泵站年引提水总量、水库与补水泵站的联合运行准则(泵站闲时补库、忙时供水)等为约束条件,并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江苏境内"骆马湖-皂河站"为实例,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相同供水保证率时,50%、75%、95%来水频率下泵站补水量、缺水量、弃水量比常规调度均有减少。  相似文献   
29.
水电站进水塔结构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站的安全和效益。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别建立了实体单元模型和梁单元与实体单元混合模型,开展了静、动力分析研究,对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电站进水塔采用两种模型计算的结果呈现出相同的规律。水电站进水塔结构分析可采用以实体单元模拟的成果作为结构分析的基础,在前部拦污栅框架部分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上以梁系与实体联合模拟的成果作为有效补充,为工程设计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