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4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402篇
林业   110篇
农学   177篇
基础科学   107篇
  321篇
综合类   998篇
农作物   171篇
水产渔业   185篇
畜牧兽医   1383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35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明确中国华北地区瓜类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对咪鲜胺的抗药性现状及抗药突变株的生物学性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北京、山东、河北等地未使用过咪鲜胺的112株瓜类尖孢镰刀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并通过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尖孢镰刀菌抗咪鲜胺突变株。结果表明:咪鲜胺对112株瓜类尖孢镰刀菌的平均EC50值为(0.030 1±0.030 4)μg/m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发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50值作为瓜类尖孢镰刀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药剂驯化共获得7株抗咪鲜胺突变株,其抗性倍数介于6.2~26.8之间;突变株在菌丝生长速率、菌丝干重和致病力等方面均明显低于亲本菌株,差异显著;仅突变株HG13052701-R1的抗药性可以稳定遗传,其他6株抗咪鲜胺突变株的抗药性均不能稳定遗传。室内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仅与戊唑醇之间有交互抗性,与多菌灵和齅霉灵之间均无交互抗性关系。研究表明,瓜类尖孢镰刀菌在药剂选择压下可以形成抗咪鲜胺群体,具有低等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22.
为了查明一起人工养殖穿山甲疫情的致病原因,应用病毒PCR检测和细菌分离的方法对2只前后病死穿山甲进行病原学检测。病毒PCR检测结果显示,未能从肺组织中检测到流感病毒、副黏病毒和腺病毒核酸。细菌分离结果表明,从2只病死穿山甲肺中各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细菌的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2株分离菌株均为摩氏摩根菌。小鼠的致病试验和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对小鼠有很强的致病作用,对新霉素、壮观霉素、阿米卡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3.
简要介绍了兽药缓控速释剂型的产生、发展、动力学过程及其分类,并着重阐述了兽药缓控速释药的应用现状、发展动力、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了兽药缓控速释剂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广大兽医药工作者研制兽药新剂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Complete assessment of vertebral trauma in dogs currently requires CT and MRI for evaluation of the osseous and soft tissue structures that contribute to vertebral stability. Some studies in people have suggested that MRI may b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at detecting vertebral fractures making this potentially a single modality that could be used in spinal trauma evaluation.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ability for observers to evaluate vertebral fractures using MRI when compared to CT, which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standard. Twenty‐nine dogs with previously diagnosed acute vertebral fractures and four dogs with no vertebral fracture that had undergone sequential CT and MRI were included into the study. One hundred twenty‐eight vertebrae were evaluated for the presence of fractures. Imaging studies were read by two observers blinded to the history. While both observers had similarly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simple detection of any fractured vertebrae,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was only moderate (κ = 0.584). When evaluations were specifically limited to detection of structurally unstable fractured vertebrae both observers showed improved specificity and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became substantial (κ = 0.650). Complete agreement for exact fracture location between MRI and CT results was only achieved in 14.3‐32.6% of fractured vertebra with up to 79% of fractures being missed in some vertebral structures. This suggests that although MRI may be able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fractured vertebrae, it is not able to replace CT for the complete evaluation of the traumatized spine and documentation of fracture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25.
26.
本试验分离纯化1株致使罗非鱼具有链球菌发病症状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氯霉素等10种药物敏感。PCR扩增该菌的cfb基因,将扩增片段测序后与GenBank上登录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cfb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培养时间和pH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培养温度对其致病力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攻毒方式(腹腔、胸腔和背部肌肉注射)与鱼发病快慢的关系;并对不同规格(100和10 g左右)的罗非鱼对该菌的易感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该菌的最适培养时间为11.5 h,最适培养pH为7.5;腹腔、胸腔和背部肌肉注射后,其发病时间几乎一致,但胸腔注射的试验鱼死亡速度最慢,背部肌肉注射是较安全可行的攻毒方式;33℃培养的无乳链球菌攻毒的罗非鱼发病最快,死亡最集中;100 g的试验鱼比10 g的试验鱼更易感染。  相似文献   
27.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来源于江苏省仪征、盐城、东台及海安等地病鸡的7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中,选出10株代表株,对其生化特性及血清型等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地区分离株的血清型主要为O78、O8、O35、O1,不同血清型细菌之间及同一血清型不同株之间在生化特性上均存在差异。野毒株之间的药物敏感性差异很大,相同血清型的野毒株和标准株对比,药敏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北京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16SrRNA PCR检测方法对5个奶牛场的100份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采用K-B纸片扩增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显色培养基分离到24株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经16SrRNA PCR鉴定,15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β-内酰胺类中的氨苄西林产生普遍耐药性,对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33%和40%;对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为6.67%。说明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7类9种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9.
中华鳖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西省进贤县某中华鳖养殖场送检的2只患病中华鳖进行细菌分离,且对分离的细菌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特性鉴定、毒力因子检测、毒力基因PCR检测、实验动物攻毒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2只中华鳖肝脏分离到3株菌,均为革兰阴性短杆菌,其中体型稍大中华鳖2株,体型稍小中华鳖1株;经过实验动物感染试验得出3株菌都为强毒力致病菌;通过生化鉴定、毒力因子及PCR检测确定为嗜水气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株菌对头孢曲松都高度敏感,对利福平、甲氧苄啶、氨苄青霉素都不敏感。  相似文献   
30.
辽宁猪源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辽宁省不同地区猪源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和耐药情况,无菌采集临床疑似大肠杆菌病病死猪或患病猪病料65份,经细菌分离培养及生化试验,共分离到6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00%。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筛选和确证试验,结果显示,辽宁地区分离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菌株占98.46%,其中对四环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3.33%、81.54%和80.00%;对甲氧苄啶、磺胺异恶唑、氯霉素、恩诺沙星耐药性较高,分别为74.29%、74.29%、69.23%和68.57%;对米诺霉素及多粘菌素B较为敏感,耐药率仅为10%和9.23%;分离株多药耐药率较高,达92.31%。ESBLs确证试验结果发现,辽宁省分离株中29.23%的菌株能产生ESBLs。说明辽宁地区猪大肠埃希菌流行情况较为广泛,耐药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