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林业   76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198篇
  421篇
综合类   45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1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甘肃省中药材产业集聚与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产业集聚指标测度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集聚水平,借助引力模型及断裂点公式揭示了中药材各产区彼此联动演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综合影响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党参、当归和黄芪三类最主要的大宗中药材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极为显著,并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定西市凭借雄厚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区域质量(41 051.784)和强大的吸引力(42.890),成为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极,并向周边区域辐射带动,连同天水、兰州、白银和临夏四市(州)形成强大的中药材产业集聚区。陇南、甘南两区域因较远的经济距离而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集聚区。未来有望实现以酒泉为中心的河西中药材产业集聚区和以庆阳为中心的陇东中药材产业集聚区。3)中药材产业集聚是知识溢出、资源环境禀赋、社会需求以及产业加工与监管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12.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像元趋势分析法,并结合Arc GIS技术手段对2000—2010年福建长汀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影响力进行定量分析.将影响当地植被覆盖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成气象因素、非气象因素(包括地形因子、社会经济)和全变量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长汀植被覆盖度整体以增加为主,仅个别地区出现减少的现象;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非气象因素整体对长汀植被盖度变化的影响大于气象因素;变量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面积、当地财政支出、坡度和水保活动收益是影响长汀植被覆盖度4个重要因素,进一步揭示了政策和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13.
为合理利用农村院落规划用地,探讨空间布局分异规律,以山东省346份调查问卷为主要资料,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所调查的农户截面数据,选择合适的指标,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确定影响农户院落布局分异的驱动因素。影响因素共分为宏观概况、人口情况、经济状况、家庭特征4大类11小类。研究结果表明:院落位置对分异方向产生重要影响,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院落空间布局分异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户主年龄对布局分异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14.
《湖北林业科技》2017,(2):51-55
本研究基于多元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湖北省2010年林地落界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处理平台,解译出湖北省2012年林地分布图,得到2010-2012年湖北省各市州区的林地间动态转移矩阵,并结合全省各市州区的8个主要社会经济因子,对湖北省2010-2012年林地变更情况及其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人口(X_8)是导致有林地变更(Y_1)和其他林地变更(Y_4)的主要社会驱动力,第一产业总值(X_3)是导致疏林地变更(Y_2)的主要社会驱动力,第三产业总值(X_5)是导致灌木林地变更(Y_3)的主要社会驱动力。(2)在对有林地变更进行主成分分析中,命名城市发展因子F_1(受国内生产总值X_2、第一产业总值X_3、第二产业总值X_4、第三产业总值X_5、基础建设投资X_6主要影响)及农村发展因子F_2(受年末总人口X_1、农村人均年收入X_7、农村人口X_8主要影响),得到有林地变更模型为Y_1=-0.644 F_1+0.742 F_2。从该模型可知有林地变更面积与城市发展成反比,与农村发展成正比。  相似文献   
215.
黄河源区青海省玛多县2000—2014年NDVI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河源区青海省玛多县2000-2014年NDVI的变化及其驱动因子气候的变化,为玛多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玛多县及其周边地区9个气象站生长季气象资料和MOD 13Q1/NDVI遥感影像数据集,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NDVI的变化及气候驱动因子.[结果]近15 a玛多县NDVI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增速为0.012/10 a;玛多县65.84%区域的植被覆盖保持在基本不变状态,改善区域(27.47%)大于退化区域(6.69%);NDVI与生长季气温和降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生长季降水对NDVI的影响更大;研究区内NDVI变化主要受非气候因子驱动影响,占研究区面积的83.61%,受气候驱动影响的面积仅占16.39%,其中,气温降水综合驱动型占3.93%,气温驱动型占2.74%,降水驱动型占9.72%.[结论]2000-2014年非气候因素是影响玛多县植被NDVI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216.
[目的]探究巢湖流域土地利用演变特征规律及驱动机制,为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巢湖流域及区县1996—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及社会经济统计年鉴,运用土地利用数量、程度及空间差异计量模型,以及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数据统计软件,模拟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演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近20a来巢湖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变化,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总量、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却存在明显差异,耕地、园地、草地减少较为突出,林地略有增加,其他农用地减少将近1/2;建设用地总量增长幅度更大,特别是城镇工矿用地及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增长迅猛,农村居民点用地略有减少;巢湖全域土地利用程度自2004年之后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合肥市辖区及周边县域土地利用开发程度较高,其他区域相对较低;耕地减少率金安区、瑶海区、肥西县、含山县居前,城镇用地增加率肥西县、长丰县、巢湖市位于前列;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工业推进、人口增加及城镇化是巢湖流域特别是近10a多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论]巢湖流域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需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盘活建设用地存量,提高建设用地效率,走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17.
分析了湖北省耕地、建设用地变化趋势,其中,1988~2003年是耕地面积减少时期,2004~2007年是耕地增加时期;1998~2002年是建设用地缓慢增长时期,2003~2007年是建设用地增加时期。基于1988~2007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运用SPSS软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对比分析了湖北省耕地、建设用地变化的人文驱动力影响的异同。结果表明,各驱动力因子对耕地面积变化呈负向驱动作用,对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呈正向驱动作用,且各驱动力因子对耕地、建设用地驱动作用强弱差异明显;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以及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是构成影响耕地、建设用地变化的3个主分量,但3个主分量对耕地建设用地变化的敏感性程度不同,且作用方向相反,其他一些因子驱动能力相对较弱,这些因子对建设用地驱动作用一般强于对耕地的作用。提出湖北省应从促进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加强规划政策约束以及提高农业和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上考虑,对土资源实行合理配置,科学合理使用,以期保证耕地安全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18.
基于张掖市1996-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结构、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分析了张掖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大,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净减少,园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净增加,土地利用程度整体增加,并且土地利用变化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自然条件、政策、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发展和科技等因素共同驱动着张掖市的土地利用变化。  相似文献   
219.
且末平原绿洲空间规模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主要活动场所。绿洲规模的多少,直接影响绿洲稳定性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运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利用实地调查,统计资料和且末绿洲研究靶区的1970,1990和2000年3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类与统计处理,揭示了且末绿洲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趋势,并从自然和人为因素探讨绿洲规模动态变化的原因和驱动力。结果表明:整个绿洲历年以来是扩张的趋势;这种绿洲扩张从绿洲空间规模和人口增长方面明显的表现出来。研究靶区,从1970年到1990年绿洲~交错带~荒漠之间的转变比较突出;绿洲面积从2.46%增加到19.54%,交错带面积从22.19%减少到6.15%,水域和沙漠的变化不太大。从1990年到2000年绿洲面积从19.54%减少到7.02%,交错带面积从6.15%增加到12.94%,水域面积缩小,沙漠面积扩大。研究靶区所出现的这种巨变充分的说明,这里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因素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20.
论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在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后,依然没有进入正常轨道,该文从宏观视角分析了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机制。研究认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主要是以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目的地间合作,历史文化是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的核心,以第二亚欧大陆桥为主轴的交通轴线是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的支持体系,利益分享是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合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