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6篇
  免费   999篇
  国内免费   1638篇
林业   2443篇
农学   1149篇
基础科学   1041篇
  3101篇
综合类   7287篇
农作物   816篇
水产渔业   1355篇
畜牧兽医   1493篇
园艺   319篇
植物保护   1309篇
  2024年   122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520篇
  2021年   576篇
  2020年   605篇
  2019年   723篇
  2018年   489篇
  2017年   742篇
  2016年   900篇
  2015年   722篇
  2014年   938篇
  2013年   1054篇
  2012年   1274篇
  2011年   1281篇
  2010年   1035篇
  2009年   1060篇
  2008年   965篇
  2007年   1006篇
  2006年   875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558篇
  2003年   516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337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70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人工林伐区木材运输作业模式选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南方人工林伐区的常用4种木材运输作业模式进行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作业条件下,不同木材运输作业模式,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均不同.建议林业生产决策部门在选择人工林伐区运材作业模式时应综合考虑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有水路运输条件的伐区,应优先选择船运木材或排运木材;在无水路运输条件的伐区,则应优先选择农用车运材.  相似文献   
22.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 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3.
SPOT5卫星遥感信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现状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利用SPOT5卫星遥感在云南省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情况,总结所取得的成果经验。分析存在的包括对遥感的内涵认识不足、特殊地类不易分辨、树种组成难判读、蓄积量不能直接判读、龄组和郁闭度判读因子粗放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
在对昆明市区16座立交桥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该市区立交桥绿化中主要的3种绿化模式,即乔 灌 草型;灌 草型及单纯地被型。运用唐东芹等人提出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AHP(层次分析法)模型与方法,对此3种绿化模式的景观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乔 灌 草型、灌 草型绿化模式的景观效益价值远大于单纯地被型,而乔 灌 草型的景观效益略大于灌 草型,前2类绿化模式的观赏价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25.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不仅反映植物的空间分布特点,还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植物利用资源的现状和生存能力。本研究以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为研究对象,按株丛斑块面积将矮生嵩草分为小斑块级株丛(0~30 cm2)、中斑块级株丛(30~80 cm2)和大斑块级株丛(>80 cm2)3个株丛级,采用点格局分析的g函数统计方法,分析了矮生嵩草各级株丛的空间格局及关联性。结果表明:矮生嵩草种群中小斑块级株丛占比高于中斑块、大斑块级株丛占比,种群中幼苗充足,正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矮生嵩草小斑块、中斑块、大斑块级株丛在小尺度范围内表现为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所有株丛斑块的聚集程度减弱,逐渐趋向于随机分布;小斑块与中斑块、大斑块的矮生嵩草株丛在小尺度内表现为正关联。斑块聚集分布和相互共存是矮生嵩草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6.
采用粮食多功能扦样器对重庆市铜梁国家粮食储备库高大平房仓储粮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大平房仓内优势种群为玉米象和书虱,谷蠹和扁谷盗有少量发生,赤拟谷盗的发生很少;害虫发生绝大多数集中在表层和上层;粮仓中央多于四周;温度条件是影响害虫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储粮害虫种群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玉米象和书虱的种群数量与总虫数的相关性较高;从垂直分布规律看表层储粮害虫种群数量与总虫数的相关性最高;从水平分布规律看东南区域种群数量与总虫数的相关性最高,且绝大多数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NaHCO3前处理对不同种类生物炭性质及其磷吸附能力的影响,借助元素分析、光电子能谱、孔径分析、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比处理前后秸秆、壳核及其他3类生物炭表面特性和孔结构的差异,基于吸附等温线和Freundlich与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拟合,探讨生物炭性质控制磷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NaHCO3前处理总体提高了各类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幅分别为2.70%~110.84%和1.42%~123.80%,提高其芳香性(C=C),H/C增幅为5.56%~29.41%,同时降低了极性官能团(C—O和C=O)含量,极性指数[(O+N)/C]降幅为13.18%~46.34%。原始生物炭的磷释放量范围为78.33~568.33 mg·kg-1,NaHCO3前处理显著增加各类生物炭对磷的吸附,使其表现出近似的磷吸附能力(Freundlich吸附系数KF范围为119~254 mg1-n·Ln·kg-1)...  相似文献   
28.
据最新调查数据,云南省石漠化草原主要分布于曲靖、昆明、红河等5个州( 市),总面积 37.97 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3.53%,其分布最广的海拔区间为1 500~2 500 m,占比47.85%, 基岩裸露度分布区间为30%~94%,以植被盖度为10%~19%的分布区间面积最广,占比37.85%, 绝大部分分布于土层薄甚至极薄区域,占比达92.10%。根据石漠化草原空间分布特征,在充分衔 接各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规划基础上,统筹考虑岩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 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云南省石漠化草原区划为6个分区,分区阐述石漠化草原生态保护 与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29.
大学生校外网络生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北某高校大学生校外网络生活现状为例,通过对全校不同院系、专业和年级大学生的随机调查和座谈,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校外网络生活特点、成因,并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