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4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林业   212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94篇
  166篇
综合类   1118篇
农作物   151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605篇
园艺   167篇
植物保护   27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21.
鸡腿葱是山东省莱芜市的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因其感官特殊、品质上乘、风味独持,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大,鸡腿葱高产稳产的种植技术需求迫切。文章总结了莱芜鸡腿葱种植的关键技术,包括育苗、栽培、病虫害防治以及收获贮藏等,以促进鸡腿葱的高效种植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2.
为提高果树病虫害危害程度分级精度进而更好地指导果园病虫害防治,采用迁移学习技术与GoogLeNet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6种果园作物的25类病虫害样本进行识别与危害程度分级研究;同时,探究不同数据集大小以及不同优化算法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基于MATLAB平台设计了一款可视化的病虫害识别与分级系统。结果表明:1)基于迁移学习的GoogLeNet模型,对病虫害识别精度可达99.35%,危害程度分级精度可达92.78%;2)在相同训练参数下,本研究模型比AlexNet、VGG-16、ResNet-18、SqueezeNet、原GoogLeNet及MobileNet-v2模型验证精度提高了2.38%~11.44%,并且收敛速度最快;3)本研究模型识别精度随着数据集的增大而提高;在3种优化算法中SGDM算法耗时最短且精度最高,更适合本研究模型。通过拍摄果树叶片病害区域图像,本研究设计的系统能够在0.43 s左右准确识别出果树种类、病害类型以及危害等级等信息。  相似文献   
123.
基于图像的水稻病害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贝叶斯判别法对水稻3种常见病害进行识别研究。首先,利用颜色特征与病斑外轮廓分割病斑,提取病斑形态、颜色、纹理特征共63个参数;然后,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4个不同参数集合筛选最有效识别参数;最后,利用贝叶斯判别法进行分类识别。结果表明,逐步判别法最多可使参数减少到原来的35.2%,识别准确率最高为97.2%。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农作物病害识别。  相似文献   
124.
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测定、电镜观察、血清学测定、传播介体传毒试验等方法对山东省田间发生的玉米病毒病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山东省玉米病毒病病原主要是甘蔗花叶病毒山东株系(SCMV-SD)和玉米粗缩病毒(MDMV)。田间试验5种防治植物病毒病专用药剂对玉米病毒病均有一定的防病效果,最高防效在60%左右。采用种植抗病品种、苗期拔除病苗、药剂拌种防虫和适期施用农药等综合防治措施,防病效果达61.35%~85.75%,增产率6.25%~13.99%。  相似文献   
125.
对虾暴发性疾病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几年来虾病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江苏对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总结分析了病因及病原学方面的有关问题,并针对水温、气候、密度等诱发因子,从生态角度提出了虾病防治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26.
为给观赏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病害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特征以及有关文献的分类系统,鉴定了1998-2000年在广东调查的12种凤梨科观赏植物真菌病害,即围小丛壳[Glomerrellacingh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辣椒刺盘孢[Colletotrichumcapsici(Syd.)Butl.etBisby]、水塔花星裂盘菌(PhacidiumbillergiaeL.ZengetP.K.Chi)、凤梨顶多毛孢菌(BartaliniaananassaL.Zeng,Z.D.JiangetP.K.Chi)、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theobromaePat.)、钝头粘盘孢菌(ColletogloeumobtusumSutton)、油球拟茎点霉[Phomopsisdiplodinoides(Sacc.)Punith.]、筒凤梨拟茎点霉(PhomopsisspectabilisV.G.Rao&B.R.D.Yadav)引起的叶斑病,灰霉(BotrytiscinereaPers.)引起的花腐及分别由强雄腐霉(PythiumarrhenomanesDrechsler)、簇囊腐霉(PythiumtorulosumCoker&Patterson)和蕨柱帚霉(Cylindrocladiumpteridis Wolf)引起的根茎腐、叶基茎基腐和茎基腐。其中,星裂盘菌叶斑病、顶多毛孢叶斑病为凤梨科观赏植物的新病害;钝头粘盘孢菌、油球拟茎点霉为中国真菌新记录种。在温室生产中,以围小丛壳引起的叶炭疽病、筒凤梨拟茎点霉引起的叶斑病发生普遍而严重;根茎腐、叶基茎基腐和茎基腐在部分生产单位常引起死苗或死株  相似文献   
127.
在介绍2012年我国北方玉米黏虫灾害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黏虫的迁飞习性和为害特点,分析了虫灾发生的客观条件与人为因素、并由此提出明确责任、建立病虫灾害救助基金、重塑化学防治地位、允许民事责任追究等管理农作物病虫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8.
松树作为绿化的主要树木之一,保证其茁壮成长是节约环境保护成本,维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如何做好松树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其成活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梳理了松树病虫害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松树病虫害的防治策略,以及针对松树易发生的病害、虫害的种类提出不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9.
花椒病虫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多年生香料和油料树种,国内外学者对花椒的栽培、育种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花椒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明确花椒及其病虫害方面的研究,并对已报道的花椒病虫害、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花椒病虫害防治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0.
Fusarium circinatum is the causal agent of pitch canker, a destructive disease that threatens natural and planted pine forests around the world. Although pitch canker has caused problems in Spain and Portugal, concerning Europe as a whole, the fungus is not established across the pine distribution area. Its dispersion by wind and/or insect vectors could nevertheless play a role in the colonization of currently uninfected stands. It is therefore crucial to develop monitoring tools for its detection. To this end, we assessed the molecular detection of the pathogen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of bark beetles and passive spore traps, collected in two infected Pinus radiata plantations in Basque country, Spain. The spread pattern of F. circinatum was assessed by an experimental design that included insect and spore traps installed at the centre, at the edge and outside the plot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F. circinatum was detected in both types of samples, at almost all collection dates. In both type of samples, positive detections were mainly found at the centre of the plots, a lower proportion at the edge, and very few outside. This suggests that long‐distance dispersion of Fusarium circinatum does not rely on wind spore dispersal neither on insect flight. Our study also shows that molecular methods are a powerful tool to monitor the pathogen in environmental samp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