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3篇
  免费   662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林业   1215篇
农学   534篇
基础科学   196篇
  1058篇
综合类   2651篇
农作物   521篇
水产渔业   521篇
畜牧兽医   473篇
园艺   190篇
植物保护   325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313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306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544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11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针对目前生产中不平衡的施肥现状及不完善的栽培技术措施,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肥量、栽培定植密度、定植时间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洋葱生产具有主要影响因素的是氮肥施用量,定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为次主要因素,磷肥施用量是次要因素。氮肥施用量主要对产量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有影响,要提高这些指标,可在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钾肥施用量对维生素C含量影响较大。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正相关。经综合平衡法分析后,得出最优的栽培措施是氮肥施用量为40kg/667m2,定植密度为15cm×15cm,钾肥施用量为80kg/667m2,磷肥施用量为60kg/667m2。采用此栽培措施,洋葱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72.
通过连续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对稻麦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状、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收获时,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耕层土壤容重、紧实度和土壤中固相部分所占比例,增加耕层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中气相部分所占比例。就水稻产量而言,翻耕秸秆粉碎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年平均增产428 kg/hm~2,增幅为4.50%,主要是通过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总之,本试验条件下,翻耕秸秆粉碎还田措施有利于改善耕层土壤物理结构,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3.
以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根系为对象,通过根钻取样的方法,探索棉花根系的分布规律,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根系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的土层中;随着深度及水平距离的增加,在棉花的各生育期其根重密度及所占总根量的百分数逐渐减少,并在棉花的各生育期,其根量所占总根量的百分数与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呈负指数关系,根重密度在垂直方向上与深度也呈负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74.
利用种群密度效应模型N=exp(aln2S+blnS+c)对南方铁杉种群密度变化过程进行拟合,其中N为单位面积株数;S为林分单株平均胸高断面积;a、b、c为待定参数,模型拟合结果为N=exp(4.38515ln2S+11.94198lnS+10.73876),相关系数r=0.8895,拟合效果较好;同时,对伴生树种的种群密度进行拟合,发现伴生树种的相关系数r=0.5532,拟合效果不佳。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南方铁杉种群密度变化机制既受其自疏作用的影响,也受其伴生树种他疏作用的制约,但自疏是影响南方铁杉种群密度减少的主要原因。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南方铁杉种群密度效应规律,可应用于指导其密度调节与控制。  相似文献   
75.
种植密度对先玉335群体子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2008年在高产田内较大密度处理范围(22500、45000、67500、90000、112500株/hm2)分析玉米品种先玉335群体子粒灌浆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密度群体(90 000株/hm2)产量显著高于低密度(22500株/hm2)和超高密度(112500株/hm2)群体。各密度下群体子粒灌浆过程均可用Logistic方程模拟。高产密度的群体子粒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显著高于低密度、超高密度。不同密度群体子粒活跃灌浆期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群体子粒灌浆速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粒重渐增期的群体子粒灌浆速率,其次为线性灌浆期的群体子粒灌浆速率,后者与前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粒重渐增期的群体子粒灌浆速率对提高群体产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6.
分别以实用饲料和复合饲料在0.6、1.2、1.8、2.4和3.0头/cm3等5种饲养密度下饲养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高龄幼虫,观察了在不同饲料条件下不同密度对黄粉虫幼虫死亡率、幼虫增重、蛹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因子对黄粉虫高龄幼虫有显著影响,在两种不同饲料条件下饲养黄粉虫,低密度饲养时幼虫存活率、幼虫增重、蛹重及羽化率明显高于高密度饲养,但各指标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7.
鲁西南麦套杂交棉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种植密度是棉花群体形成的基础,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皆有重要影响。为探明鲁西南麦棉套作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于2009年在山东省嘉祥县设计3.0、4.0.5.0.6.0.7.0株/m25个密度处理,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套作棉花果枝数、果节数、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经济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棉花单株果枝数、果节数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皆有显著影响,密度在4.0株/m2时棉花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协调,经济系数合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较高,可作为麦套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78.
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Bl.var.acuteserrata Maxim.ex Wenz.)(RCHL)和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SPL)是鄂西地区天然栎类林主要建群种,比较不同林龄2种林分碳密度分布特征,对于评估栎类林森林碳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调查,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推荐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了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密度特征。结果表明,鄂西地区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碳密度为183.68、150.61 t·hm-2,且两者间碳密度分配格局存在明显差异,2种林分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占总碳密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3.17%、1.34%、0.64%、44.85%和35.27%、0.76%、1.50%、62.47%。锐齿槲栎林生态系统碳密度高于栓皮栎林,前者以乔木层的比例最大,后者以土壤层为主;锐齿槲栎林活体植被层比栓皮栎林具有更大的固碳能力,而栓皮栎林能产生更多的枯落物,随着林分的发育,土壤层碳密度在生态系统碳密度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影响乔木层碳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为海拔和林分密度,影响土壤层碳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鄂西地区栎类林以幼龄林居多,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79.
张阳  范丽丽  邵玺文  杨利民  韩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03-6204,6206
[目的]研究平作种植密度对黄芩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密度设4个处理水平,测定黄芩的生育指标和生物量。[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的根重、地上重和总生物量逐渐增大,而枝根数、单株根重和地上重逐渐减小;稀植枝根多,地上部与地下部均生长良好,单株干物质积累多,但单位面积产量低。[结论]适宜的平作种植密度单位面积产量高,单株品质好,试验水平下,行距25~35cm时黄芩产量高、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80.
对福建省连江县境内不同造林密度6年生的湿地松人工林的调查数据,采用数学方法对树高、胸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密度(1352、1605、1890和2500株/hm2)对6年生湿地松树高生长影响不明显,但胸径的差异性显著,且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呈递减趋势。同时,对冠幅、生物量和生长曲线的比较分析结果也说明:福建省引种湿地松宜适当稀植。最后,通过胸径和冠幅线性关系的回归分析,计算出湿地松各径级林分的保留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