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4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林业   922篇
农学   681篇
基础科学   1120篇
  423篇
综合类   4038篇
农作物   415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803篇
园艺   233篇
植物保护   21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610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710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665篇
  2006年   468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71.
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直观表现形式。学者论文高被引被认定为在该学科领域占有较高的地位和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以Scopus数据库发布的“高被引学者榜单”为依据,通过高被引学者的文献计量分析,找出高被引论文的相关特征。选择环境科学和农业与生物两个学科的高被引学者,围绕科研成果年出产量、作者合作度、研究机构及空间分布、期刊影响力4个方面进行研究,寻找高被引论文所具有的普遍性规律,为科技评价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72.
绿肥对紫色土改良的重要性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紫色土土壤肥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绿肥作为一种无公害的优质有机肥料,对改良土壤有较好的作用。绿肥能增加土壤氮素,活化并富集土壤磷、钾元素;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土壤通透性,有效降低土壤的容重,并且能增加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种植绿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环境。因此,绿肥可作为紫色土改良的重要措施。同时,还提出了绿肥在紫色土改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73.
pre-mRNA的可变剪接是调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以及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机制,使得可变剪接与组织分化或疾病发生有密切联系。从序列水平和表达水平对可变剪接的理论工作研究进展做了介绍,主要由相关数据库和常见的生物信息学方法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874.
笔者在分析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现代生态学》为例,通过在课堂中引入科研实例,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和优化。结果显示,科研实践与课程教学互动模式能够有效地将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3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环节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为学生后期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5.
为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国的山楂资源,加强具有特殊药理功效、经济效益高、丰产性强等优良品质的山楂种选育,对山楂的起源与进化、地理分布、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生态适应性、营养价值、药理功效、综合利用、育种现状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并根据资源利用趋势,提出了综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76.
介绍了互联网带来的科技创新与学术交流方式的变革,目前互联网成为一个海量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及时快捷;网上学术思想丰富,不受知识面限制;网上学术交流速度快,不受地域限制,因此互联网为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提供了很多便利。提出了加强创新机制管理、利用、互联网提高管理效率、用好单位主页扩大影响力等充分利用互联网驱动科技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77.
基于烟叶致香成分建立烤烟香型分类模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基于烟叶致香成分数据建立烤烟香型分类的最优模型,以便于较好地对烤烟的香型进行正确分类。首先对142 个烤烟烟叶样品中的45 个指标采用行业标准进行检测,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14 个烟叶致香成分,依据这14 个指标采用判别分析法、Logistic 回归、高斯混合模型、分类树、K最邻近法、人工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7种方法进行建模。通过对不同方法建立的模型采用100次随机抽取训练集样本和测试样本计算错误分类率,选择错误分类率较低的模型作为优选模型。结果表明,线性判别法和高斯混和模型建立的2 种香型函数能较好地对未知样品的香型进行正确分类,且效果较好(正确率可达90%以上)。研究筛选出的2种优选模型对于烤烟香型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8.
为明确不同地区花生品种主要性状差异以及为引种工作提供依据,根据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对国内审(鉴)定的688个花生品种进行育种方法、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审(鉴)定品种中有85.3%的品种由杂交选育而成,其中,单交占75.1%,单交是国内花生品种选育的主要杂交方式。不同省份品种在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株高、侧枝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果枝数极差分别为17.2 cm、18.1 cm、2.7个和2.2个;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极差分别为41.46 g、18.36 g和8.46%;果仁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极差为4.08%和3.77%;产量极差1107.45 kg/hm2。南方花生区品种单株分枝数和果枝数较少,黄河流域花生区品种百果重和百仁重较高,长江流域花生区品种脂肪含量较高,南方花生区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79.
沉水植物苦草属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具水生态修复功能的沉水植物苦草属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关于该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各类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有序地种植苦草属植物,并与其他水生植物进行合理搭配,既形成优美的景观,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修复意义。同时,为使苦草属植物发挥良好的生态恢复效益,指出现有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3个研究重点:(1)加大教育宣传,扩大应用范围;(2)规范种植管养,开发实用工具;(3)提倡资源化利用,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80.
Black spot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the Japanese pear pathotype of the filamentous fungus 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 Keissler, is one of the most harmful diseases in Japanese pear cultivation. We mapped a gene for susceptibility to black spot disease in the Japanese pear (Pyrus pyrifolia Nakai) cultivar ‘Kinchaku’ (Aki gene) at the top of linkage group 11, similar to the positions of the susceptibility genes Ani in ‘Osa Nijisseiki’ and Ana in ‘Nansui’. Using synteny-based marker enrichment, we developed novel apple SSR markers in the target region. We constructed a fine map of linkage group 11 of ‘Kinchaku’ and localized the Aki locus within a 1.5-cM genome region between SSR markers Mdo.chr11.28 and Mdo.chr11.34. Marker Mdo.chr11.30 co-segregated with Aki in all 621 F1 plantlets of a ‘Housui’ × ‘Kinchaku’ cross. The physical size of the Aki region, which includes three markers (Mdo.chr11.28, Mdo.chr11.30, and Mdo.chr11.34), was estimated to be 250 Kb in the ‘Golden Delicious’ apple genome and 107 Kb in the ‘Dangshansuli’ Chinese pear genome. Our results will help to identify the candidate gene for susceptibility to black spot disease in Japanese p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