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8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561篇
林业   1238篇
农学   263篇
基础科学   54篇
  1458篇
综合类   2653篇
农作物   127篇
水产渔业   661篇
畜牧兽医   668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439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97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ar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future manifest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due to high coastline‐to‐land‐area ratios, and high dependence of inhabitants on natural ecosystems. While everyone in the Pacific Islands should participate i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ctivities, it is the young people, given they are the generation likely to not only bear the burden of climate change, but to lead and live effective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ctivities and strategies specific to their region, the involvement of youth is critical. Pacific Island youths are often marginalised within traditional decision‐making hierarchies, therefore they are typically excluded from participating in meaningful discussions at community and government levels. Discussions were held with 30 adolescents aged 14–18 years in Fiji to explor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s regarding climate change. Participants revealed their dismay at their inability to talk to family – who they consider are not doing enough – about what they consider as appropriate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recommending the help of an authoritative outsider who could speak to their community leaders and family. Discussions also revealed that Fijian youth could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changes in the climate and normal weather events, attest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climate‐change education and awareness‐raising efforts within the Pacific Islands more generally.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通过对元江蚬木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的分析,为狭域特有种的生物多样性保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取典型选样法在元江县干热河谷区域元江蚬木集中分布地段设置了5个固定样地和4条样线,调查元江蚬木的种群数量及伴生树种的名称、数量/盖度、胸径、生境特征以及人为干扰状况,根据重要值、生活型及大小级结构等方法分析元江蚬木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结果]元江蚬木集中分布在元江县的普漂、元洼路、白沟深、鲁业冲以及施坻冲等区域,呈零星或小片断状分布;元江蚬木所处群落的植被类型为季雨林-落叶季雨林,样地中记录到维管植物共计83种,隶属39科69属,其中,落叶树种比例高达90.9%,群落内高位芽植物比例最高,达60.24%,其次是地上芽植物,比例19.28%。调查发现元江蚬木共计412株,种群结构整体呈稳定型,其中,Ⅵ级木(20 cm≤DBH)数量最少,比例9.47%,其次是Ⅴ级(15≤DBH20 cm),比例10.92%,其它大小级个体数量无显著差异;由于人为干扰等原因,衰退型、增长型与稳定型存在于不同的样地或样线。[结论]元江蚬木所处群落的植被类型为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种群结构整体呈稳定型,但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结构在不同地点并存;实生苗和萌枝是元江蚬木种群更新的主要方式,元江蚬木的幼苗和幼树在不同分布地点数量差异很大,生境干旱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更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中的变化,本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苏南地区某金属冶炼厂和加工产业区的重金属污染水稻土的真菌群落结构,发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季土壤真菌丰度和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经过真菌主成分分析发现,PC1影响因素对样品处理差异的贡献率是35.96%,PC2影响因素对样品处理差异的贡献率是21.48%;通过真菌冗余度分析发现,重金属Pb和Cu污染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通过对真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会显著降低敏感真菌的丰度,如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最高降低了87.50%、木霉属最高降低了99.46%、离壳菌属和菇属最高降低了100.00%,同时耐性真菌的相对丰度会提高,如类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最高增加了98倍、四枝孢霉属最高增加了56倍、根囊壶菌属最高增加了2.62倍。综上所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抗逆真菌相对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敏感真菌的相对数量急剧减少,真菌群落结构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加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994.
连续水旱轮作对水稻冷浸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宇  王飞  李清华  林诚  何春梅 《土壤学报》2018,55(2):515-525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采用单季稻-冬闲(CK)、油菜-水稻(R-R)、春玉米-水稻(C-R)、紫云英-水稻(M-R)和蚕豆-水稻(B-R)五个处理探究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冷浸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土壤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水旱轮作能够显著增加水稻产量18%~44%。与CK相比,绝大多数水旱轮作降低了土壤细菌的丰富度,而细菌多样性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土壤中的优势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的丰度最高。与CK相比,轮作后酸杆菌、放线菌、硝化螺旋菌、慢生根瘤菌和亚硝化螺菌等参与碳氮循环的菌群丰度明显增加。聚类分析表明CK和M-R轮作土壤细菌群落单独聚为一类,而B-R、C-R和R-R轮作土壤聚为另一类。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全磷、有效磷和p H是影响水旱轮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95.
996.
为明确不同覆盖方式对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田杂草群落的影响,通过连续3a定点覆盖试验,研究麦田杂草的种类、密度、重要值及生物多样性。PermANOVA结果表明,拔节期与成熟期、透明膜与黑膜及9种覆盖处理间的杂草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泽漆是整个生育期内所有处理的优势种,猪殃殃和荠菜主要出现在拔节期,灰绿藜和香附子主要出现在拔节期后。黑色全膜平作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杂草总密度最低,杂草种类较少,拔节期除草后的物种丰富度、香农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因此,黑色全膜平作处理可有效控制麦田杂草种类,降低杂草的密度与生物多样性,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田合理的耕作与覆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阿特拉津对黑土酶活及其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研究阿特拉津对黑土脲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影响,采用RAPD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低浓度(25 mg·kg-1)阿特拉津对黑土脲酶活性有促进作用,中、高浓度(50~125 mg·kg~(-1))阿特拉津对黑土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阿特拉津抑制土壤转化酶活性,培养结束时(35 d),抑制作用仍然存在;阿特拉津对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促进-恢复规律;阿特拉津输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浓度越高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998.
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通过社区归属感、互惠、社区凝聚力、社区认同感、社区信任和地方性社会网络的6个维度21项指标对南京市村改居社区花岗幸福城的社区社会资本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总体水平不错,但地方性社会网络、社区信任中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应当引起重视;针对目前的不足,从建立政府、社区自治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培育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增强社区制度规范化、配套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培育村改居社区社会资本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千篇一律的高层住宅将人们禁锢在几十平方米的小空间里,使邻里关系日渐淡漠。人们在居住舒适的同时,不免向往深厚的邻里感情。从四合院的形式特征、空间特点、组织形态等方面介绍了传统合院式民居的特点,并总结了交互设计在现代城市社区中的应用情况,进而阐述了四合院空间形式对现代社区景观设计的影响与启示,列举了现代社区景观设计对四合院空间形式借鉴的实例,旨在从传统民居中汲取经验来设计现代社区景观,从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高居住质量。  相似文献   
1000.
高寒区农茬口对当归田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田杂草危害是高寒区当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采用田间调查和统计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培育的马铃薯和油菜茬口当归栽培田杂草群落动态,以当归重茬为对照,旨在揭示茬口特性对当归田杂草消长动态的影响,为筛选适宜栽培当归的农茬口和田间杂草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茬口当归田共发生杂草15种,隶属9科15属,主要优势种群为锦葵、欧洲千里光、苦苣、繁缕、刺儿菜和甘露子。当归田杂草种类、密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因茬口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季相消长跃变程度更大,随季节延后杂草多样性下降,优势种杂草利用资源的相似性更高,锦葵和欧洲千里光随当归返青而滋生,随当归生长发育而迅速蔓延,成为占优势的恶性杂草,对当归的危害性最大,导致杂草群落稳定性降低,在当归重茬和马铃薯茬田单生优势度更为突出,优势杂草潜在恶化危害性增大,但在油菜茬田杂草生长量最小,与当归生长竞争势较弱,使当归始终占据优势生态位,说明油菜茬口较利于当归栽培,但根据恶性杂草物候特征及早防除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