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35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564篇
林业   1239篇
农学   263篇
基础科学   54篇
  1460篇
综合类   2660篇
农作物   128篇
水产渔业   661篇
畜牧兽医   669篇
园艺   133篇
植物保护   440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347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513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931.
以郑州市数码公园为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对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影响。2020年4月—2021年3月,监测郑州市数码公园内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乔灌草、乔草、乔灌、灌草、草坪)在春夏秋冬四季的PM2.5和PM10浓度以及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分析不同植物群落PM2.5、PM10浓度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日变化基本一致,呈早高晚低趋势。不同样地内PM2.5和PM10浓度均表现为秋冬季高,春夏季低;PM2.5和PM10浓度高低依次为草坪和广场样地>灌草和乔草结构样地>乔灌草和乔灌结构样地;复合群落结构绿地对颗粒物滞尘能力大于单一群落结构。乔灌草、乔灌结构样地对PM2.5和PM10的阻滞率较高。PM2.5和PM10浓度...  相似文献   
932.
对长期处于人类活动干扰下的云南油杉群落进行定位观测调查,分析其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研究共调查到9种植物,101株个体,隶属8科9属;群落的乔木层以云南油杉为优势种,灌木层以铁仔为优势种,草本层以紫茎泽兰和荩草为优势种。乔木层中树种的高度级主要集中在10~<15 m, 1~<5 m高度级中仅发现幼苗3株,皆为云南油杉。DBH为8~<20 cm径级的株数占乔木层总株数的60.29%,云南油杉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处于近熟林和成熟林阶段。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干扰影响了群落的林下更新,同时导致伴生种和偶见种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33.
城市河岸带是城市最具生态效能和活力的空间,创造近自然植物群落能够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万物共生的可持续生态景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在积极探寻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的方法和标准,但这方面的综述文章寥寥无几。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查新国内外相关文献50余篇,评述了国内外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现状以及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途径两方面研究进展,以期梳理整合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现状与趋势,拓宽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新视野,为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研究的体系框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34.
为了研究城市公园绿化的质量和水平,以青岛滨海为调查对象,对其各公园的植物群落特征和空间量化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青岛滨海地区各城市公园中植物群落主要由乔木和灌木等小规格植物组成,空间量化分布较单一;大部分植物的胸径小于35 cm,植物胸径与冠幅和树高之间基本成正相关关系,不同植物群落冠层结构的空隙度和叶面积指数均存在一定差异性;植物群落配置可分为单排、双排及多排3种模式,不同模式下的植物生长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35.
To reveal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productivity of long-term continuous cropping of processing tomato, a multi-year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continuous cropping 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the root zone microbes. Soi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continuous cropping of processing tomato after 3, 5 and 7 years were used for this study.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 (SMBC), N (SMBN) and microbial quotient (qMB)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longer cropping. After seven year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the SMBC and SMBN contents, and qMB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52.3%, 78.8% and 48.2% (p?相似文献   
936.
哈茨木霉和黑曲霉粗酶液预处理改善秸秆产甲烷性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提高玉米秸秆甲烷产率,该文研究了酶对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厌氧发酵的指标性质和对微生物的冲击。研究发现,哈茨木霉粗酶液(酶T)和黑曲霉粗酶液(酶A)预处理后,发酵体系中初始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VFA)显著增加,主要体现在乙酸的积累。发酵1 d后,酶T处理组和酶A处理组的碱度/VFA比值及可溶性化学需氧量/VFA(s COD/VFA)比值较CK组显著增加,该变化主要体现在VFA的大量减少。发酵20 d,酶T处理组和酶A处理组的累积产甲烷量分别比CK组提高了7.79%和10.06%。厌氧发酵24 h,酶T处理组中9个属的细菌丰度显著高于CK组,其中Clostridium,vadin BC27,Ruminofilibacter与纤维素的降解有关。发酵系统中古菌主要为Methanosaeta,Bathyarchaeota,Methanosarcina,Methanobacterium等。预处理影响了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对改善发酵条件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该研究为木质纤维素的沼气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7.
Aluminum (Al) toxicity usually occurs in acidic soils worldwide, which is detrimental to the growth of organisms. An Al-tolerant bacterium, SB1, was isolated from an acidic red soil of Chingkang Mountain, located in Jiangxi Province of China. Polyphasic analysis, including a 16S rDNA phylogenetic tree as well as morpholog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revealed that the isolate was a gramnegative, rod-shaped bacterium, which was recognized as Burkholderia sp. SB1 and had extreme acidity tolerance (pH 2.2) and excellent Al resistance (270 mg L-1 Al3+). It could remove Al by up to 97.7% at a concentration of 54 mg L-1 Al3+. SB1 behavior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antibiotics was also examined. SB1 preferred moderate temperature conditions, ranging from 25 to 37℃, and exhibited notable resistance to multiple antibiotics (including ampicillin, streptomycin, and tetracycline), except for being sensitive to chloramphenicol. Therefore, as the first reported bacterium to possess favorable Al resistance and excellent Al removal, Burkholderia sp. SB1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as an agent for bioremediation of Al-contaminated acidic red soils.  相似文献   
938.
绿肥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固氮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绿肥配施减量化肥对土壤固氮菌的影响,以开展八年的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的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紫云英配施80%化肥(MF80)、紫云英配施60%化肥(MF60)和紫云英配施40%化肥(MF40)共5个处理,于水稻分蘖期采集土样,采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土壤固氮菌nif H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翻压紫云英的减量施肥处理水稻产量与其无显著差异,从化肥用量和产量综合考虑,MF60处理是一种适宜的施肥制度。翻压绿肥处理土壤全氮明显增加;碱解氮含量(除MF60处理)与NPK处理无显著差异。翻压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的施肥处理(除MF40处理)土壤固氮菌丰度明显高于NPK处理,且固氮菌丰度与土壤碱解氮、硝态氮和p H呈显著正相关。翻压紫云英后土壤固氮菌Shannon指数明显低于NPK处理,各施肥处理间OTU指数差异不明显。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固氮菌均以变形菌门为绝对优势菌门,翻压紫云英的减量施肥处理变形菌门丰度显著低于单施化肥处理。主坐标分析表明,翻压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的3个施肥处理与CK、NPK处理的土壤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差异较明显。研究表明,紫云英配施减量化肥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和固氮菌的数量,紫云英的施用和化肥用量都是影响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9.
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生物标记法分析发酵床大栏养猪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特点。从发酵床的5个区域(A、B、C、D、E)和3个层次(表层、中间层和底层)采集垫料样品,利用Sherlock MIS 4.5系统分析各样品的PLFA。结果表明,15:00、17:00、a15:0等7种PLFA在各样品中均有分布,为完全分布型,而a12:0和17:1 w6分别只在A区和B区分布,为不完全分布型。指示细菌、真菌、放线菌、革兰氏阳性细菌(G+)、革兰氏阴性细菌(G-)的PLFA及总PLFA在D区表层分布量最大。在各垫料中,PLFA分布量均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A区各层次的真菌/细菌比值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5),而G+/G-比值则显著低于其他区域(P0.05)。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和层次的垫料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值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表明,当兰氏距离为117.1时,可将各样品聚为两个类群:类群Ⅰ包含A区的垫料,其特征是指示不同微生物的PLFA种类少和含量低;类群Ⅱ包含其他4个区域的垫料。当兰氏距离为23.4时,B区和D区各层次样本聚在同一亚类群中,其PLFA种类多、含量高,而C区和E区各层次样本聚在另一亚类群中,其PLFA含量中等。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基本能将发酵床不同空间垫料样本区分出来,其中A区单独归在一类群,D区和B区归在一类群,C区和E区归在一类群,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综上,发酵床大栏养猪不同空间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不同,A区微生物种类少、含量低,而B区和D区微生物种类多、含量高。  相似文献   
940.
坡向与植物群落对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流域内的1个支沟为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坡向和植物群落类型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碳氮比(C/N)和有机碳氮密度(SOCD、TND)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向对0—20cm土壤SOC和TN含量及0—60cm C/N均有显著影响。SOC、TN含量及C/N分别表现为:半阴坡半阳坡沟头半阴坡半阳坡=沟头及半阳坡半阴坡≥沟头的趋势;(2)植物群落对0—10cm SOC和TN含量及0—20cm C/N均有显著影响。半阴坡分布的3种豆科群落达乌里胡枝子、紫花苜蓿及白花草木樨间土壤碳氮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禾本科的长芒草群落;半阳坡分布的达乌里胡枝子和紫花苜蓿群落SOC和TN含量相当,均显著高于茵陈蒿群落(菊科)和长芒草群落;沟头的达乌里胡枝子群落SOC、TN显著高于长芒草。豆科草本植物更有利于促进土壤碳氮的积累;(3)坡向主要影响表层0—20cm SOCD和TND,其对60cm剖面SOCD和TND贡献率分别为45%~55%和47%~53%。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表层及整个剖面SOCD和TND均有显著差异。研究支沟内SOCD平均为2.13kg/m2,远低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上述结果对于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碳氮储量的精确评估及植被合理建造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