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8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583篇
林业   654篇
农学   570篇
基础科学   349篇
  1293篇
综合类   3702篇
农作物   303篇
水产渔业   482篇
畜牧兽医   998篇
园艺   260篇
植物保护   35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380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342篇
  2016年   437篇
  2015年   462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502篇
  2012年   628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86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成都平原是中国水旱轮作发源地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水旱轮作两熟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多样化的水旱轮作和旱作模式。[目的]为研究成都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农田生产效率,基于2017年对成都市郫都区13个乡镇92户农户调查数据,[方法]运用DEA-Tobit 模型分析了郫都区主要的水旱轮作和旱作种植模式的农田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平均农田生产效率为0.793,不同模式农田生产效率排序依次为蔬菜连作或轮作(0.957)、水稻-大蒜(0.847)、水稻-油菜(0.782)、韭菜连作(0.759)、水稻-蔬菜(0.722)、水稻-圆根萝卜(0.689),农田生产效率未达到有效值1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益较低;同时,各模式均存在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冗余,水稻-蔬菜、水稻-油菜模式还存在产出不足问题;影响6种模式生产效率的因素均不相同,政策因素对农田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结论]为进一步提高郫都区农田生产效率,建议适度推广农田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各类农业政策措施,以进一步促进郫都区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
为了更好的聚类植物种质资源耐贮藏和培育免晒植物新品种,研究植物种子脱水耐性的获得、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意义。笔者归纳了植物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假说、生理基础、脱水耐性差异等,重点分析了种子脱水耐性在全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方面的分子机理研究,指出运用全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定位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品种脱水耐性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基因,挖掘种子脱水敏感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93.
为了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成果,从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得出中国氮肥利用率较低,施肥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氮肥施用量过大、氮肥挥发及硝化反硝化损失严重、施肥时期及施用量与作物氮素吸收规律不协调、肥料品种较单一等。建议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实时监控管理等技术,合理地确定氮肥种类、用量、施用方式及时期,加强新型肥料及肥料增效剂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注重作物氮高效品种资源的挖掘和应用,进而从土壤、肥料、品种、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4.
土壤因子与小粒咖啡品质产量形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因子是影响小粒咖啡品质产量的主要因子。本研究通过对土壤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影响小粒咖啡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以指导科学施肥。结果表明:小粒咖啡咖啡因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296*),总糖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有机质(0.607**)和速效磷(-0.232*),蛋白质的土壤决定因子为pH(-0.387**)和有机质(0.227*),灰分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磷(0.334**),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海拔(-0.494**),脂肪含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碱解氮(-0.461**),产量的土壤决定因子为速效钾(0.339**)和有机质(0.248*)。研究结果可为小粒咖啡优质高产的土壤条件筛选和肥料的减施增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增强优质咖啡种质的适宜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95.
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均值为0.73 mg·kg-1,有86.67%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21~448.86 μg·kg-1,均值为62.98 μg·kg-1;土壤硒活化率为1.10%~31.64%,均值为8.76%,硒有效程度较低。砂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紫色砂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山地草甸土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和水稻土硒含量较低;成龄茶园和老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新垦茶园硒含量较低;中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全硒及有效硒含量较高,低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及有效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pH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茶园和幼龄茶园有显著影响,有效磷对成龄茶园和中高海拔茶园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有效程度不高,应针对不同类型茶园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剂和钙镁磷肥)来提高土壤有效硒。  相似文献   
96.
富硒区茶树鲜叶中硒累积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是富硒植物,饮用富硒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之一。茶叶的硒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有关富硒茶区茶树硒积累特性及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以高硒茶区湖北恩施、陕西安康不同地点生产茶园成龄茶树和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及植物样品全硒含量等多种指标,明确了根际土壤硒含量对茶树硒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富硒区土壤pH、硒含量等9个重要土壤特性相关因子的数值分布规律。通过对186组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和附生茶树新梢组织检测数据进行分组和整体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富硒区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9,P<0.01),揭示了茶叶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锌含量以及茶叶中硫、锌含量的显著相关,同时对安康和恩施地区的土壤和茶叶硒含量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茶叶硒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硫含量、硒含量和锌含量的数学模型,模型拟合优度为0.512 6,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97.
宋阳  李盛楠 《中国食用菌》2020,(1):237-239,243
推动食用菌农业合作社品牌建设是提升合作社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够极大促进食用菌合作社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步伐,进而有效加快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为进一步引导农业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品牌建设,对合作社成员参与品牌建设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以下三个方面是食用菌合作社成员对参与标准化生产意向的影响程度最为强烈;影响因素还有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于食用菌销售收益的满意程度;二是借助合作社销售食用菌的占比;三是食用菌合作社决策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98.
为明确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种子的休眠特性及萌发适宜的环境条件,采用培养皿法和盆钵法研究野老鹳草种子萌发和出苗适宜的条件,记录种子萌发数,计算种子萌发率、平均萌发时间及萌发指数。结果显示,野老鹳草具有较长的休眠期,新采集的野老鹳草种子在室温干储210 d后可以解除休眠;在10~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均在93.8%以上;有无光照及光周期的长短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对酸碱度不敏感,在pH 4~10范围内种子萌发率均在91.3%以上;对水势具有一定耐受力,抑制50%种子萌发率所需的水势为-0.42 MPa;盐分对野老鹳草种子萌发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当盐浓度达到160 mmol/L时基本不能萌发;此外,种子在土壤垂直深度5 cm以内时仍然可以出苗,对播种深度适应性较强。表明野老鹳草种子具有较长休眠期,土壤层积可解除种子休眠;而且野老鹳草种子对温度、光照、土壤酸碱度、播种深度适应性较强,水势及盐分对种子萌发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9.
运用温室葡萄水热平衡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北日光温室葡萄的能量平衡和能量分量日变化、生育期变化以及分配规律,同时也分析了潜热通量(λET)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水热通量各分量在整个生育期日变化总体上呈现为单峰趋势,净辐射(Rn)的峰值最大为618.75 W·m-2,λET峰值最大为242.73 W·m-2,感热通量(H)峰值最大为327.93 W·m-2;在新梢生长期,白天λET较小,为34.55 W·m-2,随着生育期推进,λET逐渐增大,在果实着色成熟期达到最大值(78.49 W·m-2)之后减小;H在各生育期能量中均占了绝大部分;白天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例(λET/Rn)在新梢生长期最小,为25.28%,在果实着色成熟期最大,为44.17%;感热通量占净辐射比例(H/Rn)整个生育期几乎都达50%以上,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比例(G/Rn)相对较小,变化范围为4.46~12.32 W·m-2;在整个生育期能量比率大小依次为H/Rn>λET/Rn>G/Rn。在不同生育阶段瞬时尺度上,Rn是影响潜热变化最主要的气象因子,R2高达0.88。在日尺度上,各气象因子对潜热通量的影响在逐渐变弱,相对湿度(RH)与λET相关系数仅为0.28。但无论从瞬时尺度还是日尺度,Rn都是影响潜热通量最主要的气象因子。各气象因子对潜热通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Rn>VPD>Ta>RH。  相似文献   
100.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中型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首尾法测算2018年和2019年4个样点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体系降维处理的基础上,用Copula函数构建PCA-Copula评价分析方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两年测算数据表明,4个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都在0.63以上,且最大值达到0.668,分别高于同期全疆、全国平均水平5.05%、10.15%;主成分分析得出,渠道衬砌率(0.944)、滴灌灌溉面积比(0.746)、作物需水量(0.635)、实际灌溉面积(0.734)等都具有超过60%的正贡献率,而葡萄种植比(-0.586)和灌区毛灌溉用水量(-0.645)等具有超过58%的负贡献率。利用PCA-Copula分析评估方法得出,作物种植比例和节水灌溉工程状况对十二师中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显著(P<0.05),其中葡萄净灌溉定额和灌区毛灌溉用水量对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742,同时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法和线型回归来检验PCA-Copula评价法与熵值法的密切程度,检验结果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87(P<0.05)和0. 52(P<0.001),表明PCA-Copula评价方法适用于研究灌溉水利用系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