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实蝇引诱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类可以吸引实蝇成虫前去产卵繁殖,或是作某种生存活动的物质,都可以成为实蝇成虫的引诱物。本文就国内外目前研发的实蝇引诱物概况作简要的概述,所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植物性实蝇引诱物,人工混合配制的实蝇引诱物,应用光波技术对实蝇进行诱杀,性激素人工合成材料对实蝇诱杀等三大类型,有些研究成果已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2.
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诱虫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2004年,在广州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引诱剂诱捕鞘翅目昆虫,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具有较广的诱虫谱,可以诱捕到鞘翅目中10个科48种昆虫;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是松褐天牛、赤梗天牛Arhopalus unicolor Ganhan、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shizo patruelis Voss、松瘤象Hyposipalus gigas Fabricius和松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 Linnaeus等小蠹虫;进一步分离所诱捕的松褐天牛及其他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情况,发现松褐天牛与赤梗天牛均携带松材线虫,其中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63.
蛀干类害虫引诱剂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当年生产的规格为300 mL的瓶装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的持效时间在23 d以上;在阴凉干燥密封条件下,储存1或2 a,其林间持效时间基本无影响;储存1 a对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成虫效果无影响;储存2 a诱捕效果是新药的77.78%。不同方向诱捕效果不同;设置在东西走向山脊线上的诱捕器诱捕效果南面最高,东面次之,北面、西面较差;东、南两个方向的诱捕量占总诱捕量的68%;西面与北面的诱捕率间的差异不显著,而其余每两个方向之间的诱捕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4.
为解决夏秋季节鳞翅目(蛾)类和鞘翅目(甲虫)类害虫防治难的问题,根据该两类害虫趋味性和趋光性的特性,在储粮区域内安置昆虫气味信息素引诱剂和频振式杀虫灯,进行引诱捕杀害虫。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杀虫效果明显,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繁殖生存和对粮食的危害,实现了绿色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65.
植物挥发物在害虫的寄主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源引诱剂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产品,也是目前害虫无害化防治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还未达到田间可应用的程度。其主要原因是田间引诱效率不理想。已有研究显示田间背景气味可干扰昆虫的嗅觉定向,干扰植物源引诱剂的引诱效率。因此对以往忽略的田间背景气味干扰加以重视,可进一步加快植物源引诱剂的研发进程。本文从气味传播与昆虫嗅觉感知、背景气味干扰嗅觉定向、田间背景气味复杂性和其对引诱剂的干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并对引诱剂配方组配过程中如何降低田间背景气味的干扰提出了相应的研发策略,以期促进植物源引诱剂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6.
The Asian citrus psyllid (ACP), 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 (Hemiptera: Psyllidae), is the only natural vector of 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 that causes citrus huanglongbing (HLB), a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 of citrus. Currently, no remedial therapy exists for the disease, and so effective control of ACP is very important in curbing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disease. The push–pull strategy should be thoroughly explored as an approach to ACP management. This mini‐review summarises the current progress towards more effective repellent and attractant chemicals through investigating known repellent and attractive plants. Interactions between ACP and its host plants are also addressed, with emphasis on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the host biochemicals in attracting the insect. Potential ways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ull–push strategy are briefly discuss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pull–push strategy will be gradually developed following more extensive research. © 2014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67.
不同中草药对两种淡水鱼类诱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中草药药理设计制成六种复合试剂 ,以鲫鱼 (Carassiusauratus)、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为对象进行诱食活性试验 ,用one -way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6种中草药复合试剂对两种鱼类的诱食效果并不完全相同 ,复合试剂对鲫鱼都有极显著的诱食效果 ,仅有两种复合试剂对史氏鲟有显著的诱食作用。为鱼用中草药诱食促长剂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68.
柑橘黄龙病对全球的柑橘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传播媒介主要为柑橘木虱。在前期研究中利用柑橘木虱对4种芸香科植物的取食偏好结合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一批可能对柑橘木虱具有引诱效果的挥发性化合物,本研究鉴定了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癸酸、正辛醇、左旋香芹酮、2-环己烯酮、反式-1,2-环己二醇、吡嗪等7种挥发性化合物在0、0.1%、1%、10%4个浓度和10、20、30、40、50、60 min 6个持续时间下对柑橘木虱的引诱效果,并比较了其中5种脂溶性挥发物在各自最优浓度下的引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7种挥发物对柑橘木虱都有引诱效果,但是引诱效果与挥发物浓度及持续时间有关。吡嗪、左旋香芹酮、正辛醇、2-环己烯酮、癸酸、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反式-1,2-环己二醇的最佳引诱浓度分别为0.1%、1%、1%、1%、10%、10%、10%。六臂嗅觉仪试验结果显示5种脂溶性挥发物中1%左旋香芹酮的引诱效果高于10%癸酸、10%邻氨基苯甲酸甲酯、1%2-环己烯酮、1%正辛醇及对照(矿物油),但与其他4种挥发物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柑橘木虱引诱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促进柑橘黄龙病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69.
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是一种严重为害针叶树的钻蛀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国胶东沿海松材线虫病疫区黑松林严重发生。本研究以ZL-3型寄主利它素引诱剂诱芯为基础,配合褐梗天牛聚集-性信息素,在烟台黑松林中进行诱捕效果及其应用试验。结果发现,ZL-3型寄主利它素引诱剂诱芯对褐梗天牛诱捕效果较好,单个诱芯诱捕量高于APF-1型诱芯;林间监测时间从褐梗天牛羽化期一直持续到9月末,在6月初和7月中旬有两个羽化高峰;平均每个诱捕器可诱捕天牛126头,褐梗天牛与松褐天牛的比例为4.28:1;褐梗天牛聚集-性信息素与寄主利它素引诱剂相结合可以显著增加诱捕效果。由于ZL-3型寄主利它素引诱剂诱芯对褐梗天牛和松褐天牛都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可以用于褐梗天牛和松褐天牛的种群监测和大量诱杀防治,而且与褐梗天牛聚集-性信息素相结合诱捕效果更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二化螟性诱芯中不饱和十六醛的比例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6年夏季在河南信阳地区系统比较了二化螟性诱芯中Z11-/Z9-16∶Ald及Z13-18∶Ald剂量对2个世代的二化螟雄蛾诱捕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代成虫诱捕试验中,2个最佳配方中Z11-/Z9-16∶Ald分别为9∶1和8∶2,而比例在7∶3~1∶9之间的诱芯则无引诱作用。如果保持诱芯中Z11-16∶Ald和Z9-16∶Ald的剂量一致且质量比控制在2∶1,则二化螟诱捕量随诱芯中所含Z13-18∶Ald剂量的增加而下降。所有诱芯在二化螟第一代引诱效果显著下降,但该时期组分为Z11-16∶Ald(2)、Z9-16∶Ald(1)、16∶Ald(0.7)和Z13-18∶Ald(0.37)的诱芯诱捕量显著优于其他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