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65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51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研究了从割手密幼叶诱导愈伤组织的条件,试验表明,培养基以MS附加2,4-D1~4mg/L为佳,所接种的幼叶以4cm以内为适宜的区段.不同材料在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成苗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云南的割手密在生理和遗传上存在着丰富的种内变异.  相似文献   
132.
黑龙江省某个体养鸭户,共养雏鸭5080只,因饲喂霉败高梁米造成全部鸭群中毒死亡。将霉败高粱米在察氏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稀释培养,菌相观察及留量分析结果表明,优势菌为两种青霉菌,并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鲜绿青霉(PenicilliumViridicatumWestting)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Link)。以这两种优势菌的高粱米产毒培养物,饲喂21日龄雏鸭致病试验表明,50%扩展青霉菌粮组于5~10天内全部死亡,100%鲜绿青霉菌粮组在整个试验期间无死亡,但生长缓慢,被毛粗糙,食欲减退,拉稀等,混合组(25%抒展青霉菌粮+25%鲜绿青霉菌粮)于10~21d内全部死亡;对照组未见异常。据此认为,黑龙江省某养鸭户雏鸭霉高粱米中毒的主要致病真菌是鲜绿青霉和扩展青霉,而扩展青霉的代谢产物是雏鸭致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3.
用豆饼粉代替鱼粉与其他主要饲料配制而成的长毛兔幼兔用颗粒饲料,通过为期73天的试验表明:试验组平均增重和产毛量均略高于对照组。而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经F检验,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两组饲料对幼兔具有相似的效果。但从变异系数的变化,则功兔颗粒料更适于幼兔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34.
祁连山高寒牧区甘肃马鹿产茸量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侯扶江  安玉峰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0):1269-1274
 对祁连山北坡高寒牧区放牧甘肃马鹿产茸情况的分析表明 ,甘肃马鹿的鲜茸单产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 ,11岁产茸量最高 ,此后产茸量下降。甘肃马鹿茸根围、眉枝长、冰枝基围、冰枝长、中枝长、中枝至茸端的距离等 6个茸尺性状与茸干重呈显著正相关 ,采用眉枝长、冰枝长和中枝长 3个性状建立综合评定指数 ,可有效评价该马鹿产茸量。灰色关联分析显示 ,各气候因子在不同季节对产茸的影响有所差异 ,其中 5~ 6月是气候因素影响当年产茸量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日照时数对当年鹿茸产量影响最大 ,总体而言气温与鹿茸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4岁马鹿的产茸量与上一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 ,甘肃马鹿鹿群数量与产茸量之间呈线性正相关 ,可用于该鹿场产茸量预测。肃南鹿场现有甘肃马鹿鹿群及鹿茸的增加空间有限 ,须采取有效措施扩增鹿群  相似文献   
135.
对导入高粱、豌豆、长穗偃麦草等供体DNA后的10个春小麦组合进行了幼胚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胚龄为15 d左右,幼胚长1.5 mm左右时,剥取幼胚进行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为73.8%,绿苗诱导率平均为157.2%,幼胚平均直接成苗率为24.1%.经过离体培养挽救了为数不多的导入后代,并可进行加代培育,缩短了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136.
试验选用 30日龄小公鸡 ,经宰杀 ,放血 ,清洗 ,腌制等工序 ,采用高压蒸煮工艺 ,通过加入各种辅料 ,生产出了风味独特、色泽美观、肉质富有弹性 ,开启方便 ,易携带的新型食品———五香童仔鸡  相似文献   
137.
[目的]为研究出适合攀枝花烟区的烤烟小苗移栽育苗方式。[方法]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漂盘和不同苗龄两因素试验。[结果]小苗育苗方式降低育苗成本76.6%;45 d的苗龄是最佳的小苗育苗苗龄;595穴/盘的漂盘规格最能提高育苗效率;不剪叶的小苗育苗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烟株病害发生率;小苗育苗方式生产效益明显高于常规漂浮育苗方式。[结论]结合贵州、云南等地小苗移栽技术和攀枝花烟区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攀枝花烟区烤烟小苗移栽育苗方式,为小苗膜下栽培提供育苗方法,同时也是进一步寻求降低育苗成本、减少环境破坏、减少病害发生率、提高烟叶生产效益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8.
ABSTRACT: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low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have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predation rate on fish larvae by moon jellyfish Aurelia aurita which is increasing in abundance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Japan. Larvae of the red sea bream Pagrus major in four size classes (2.9, 4.1, 6.2 and 8.6 mm in standard length) were used as prey in a short-term predation experiment. No change in the bell contraction rate of the jellyfish (mean bell diameter, 100.4 ± 10.2 mm) was observed at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s tested (1, 2 and 4 mg/L, and air-saturated, 5.5–6.0 mg/L), suggesting a strong tolerance to a decline in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More than 80% of the 2.5 and 4.1-mm size-class larvae were predated on by the jellyfish at all oxygen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15-min trials in 10-L tanks. The 6.2 and 8.6-mm size-class larvae were able to escape from the jellyfish apparently due to their developed swimming ability at the two higher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predation on larvae of these two size classes at the two lower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Predation by moon jellyfish on fish larvae can be more intense at low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that commonly occur in the coastal waters of Japan.  相似文献   
139.
玉米幼雄穗在离体条件下的分化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玉米幼雄穗(1~1.5厘米)离体培养下有三个发育途径:直接出芽(B),非胚性或无形态发生的愈伤组织(SF)和胚性愈伤组织(E-1).结合有关报道在离体条件下的又一发育途径——发育成熟并产生正常花粉(MN),看来这一雄穗离体培养系统适用于研究植物发育的分子生物学.同时,分析了体细胞胚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几种酶的同工酶变化和酶活性变化.提高高体培养细胞中淀粉的积累也许可提高体细胞胚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140.
冰核细菌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中果肉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钟6 号”枇杷幼果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观察接种冰核细菌后, 果肉细胞超微结构在冻害胁迫下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 冰核细菌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冻害胁迫对枇杷果肉细胞壁、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破坏程度; 冰核细菌对叶绿体的破坏最明显, 其次是细胞壁、线粒体; 冰核细菌使叶绿体在-1 ℃发生胞内结冰导致细胞冻害, 而未感染冰核细菌的叶绿体则发生胞间结冰, 冻害类型不同; 与-1 ℃低温相比, -3 ℃低温条件下冰核细菌的破坏作用更强。表明冰核细菌的存在加重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