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1篇 |
免费 | 273篇 |
国内免费 | 40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86篇 |
农学 | 362篇 |
基础科学 | 26篇 |
220篇 | |
综合类 | 1001篇 |
农作物 | 247篇 |
水产渔业 | 273篇 |
畜牧兽医 | 917篇 |
园艺 | 83篇 |
植物保护 | 3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280篇 |
2021年 | 306篇 |
2020年 | 319篇 |
2019年 | 306篇 |
2018年 | 190篇 |
2017年 | 163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14篇 |
2012年 | 128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108篇 |
2009年 | 90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95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nger法第1代测序技术给人类破译遗传密码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善,现已发展到以高通量、速度快、低成本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测序技术,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比较了第2代测序方法与Sanger测序方法的差异,并阐述了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2.
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牛遗传图谱发展非常迅速。到目前为止,已经公布了几个版本的遗传图谱。在图谱上DNA标记不断增加,标记间隔越来越小,但是目前图谱还是存在着标记密度不均匀等问题。随着牛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组学和QTL定位的发展,尤其是表达序列标签(EST)在图谱构建中的应用,牛的遗传图谱将更加完善,为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定位和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4.
45.
46.
47.
【目的】分析新疆黑蜂(Xinjiang Black bee)与4个引进西方蜜蜂品种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并通过检测基因组选择信号,发掘新疆黑蜂重要种质特性相关的候选基因。【方法】对新疆黑蜂、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高加索蜂(Apis mellifera caucasica)、卡尼鄂拉蜂(Apis mellifera carnica)、欧洲黑蜂(Apis mellifera mellifera)共5个蜂种50个蜂王个体和1个长白山中华蜜蜂蜂王(Apis cerana cera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分析,鉴定新疆黑蜂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标记,以长白山中华蜜蜂为外群利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以阐明新疆黑蜂的进化关系,利用SNP信息进行新疆黑蜂的主成分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及连锁不平衡分析;采用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和核苷酸多样性比值(θπ)方法检测新疆黑蜂与其他西方蜜蜂群体间的选择信号,并对提取到的受选择区域候选基因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新疆黑蜂中共鉴... 相似文献
48.
生草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生草模式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的影响,试验设置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Mode 1)、多年生黑麦草+草木樨(Mode 2)、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Mode 3)及鼠茅草(Mode 4),以自然生草处理为对照(CK),观察草种生长特性、研究生草对果园耕层(0~20 cm)土壤养分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分析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鼠茅草越冬率最高,样地杂草株数最少。人工生草较自然生草有机质提高了6.46%~38.63%,以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效果更为明显,且该处理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为显著,分别为3.37、44.17和3.46 mg·d-1·g-1。同时,与自然生草相比,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多年生黑麦草+草木樨和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存在最多差异显著的细菌分支。综上,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种植多年生黑麦草+毛苕子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1株利用乳酸的猪源丁酸梭菌的基因组信息。【方法】 采用厌氧培养法, 通过乳酸分解培养基(LADM)初筛、梭菌增殖培养基(RCM)复筛, 从饲喂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菌株, 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形态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乳酸转化特性试验、基因组重测序和框架图测序, 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功能注释。【结果】 分离得到1株分离菌LY33, 基于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丁酸梭菌。菌株LY33对乳酸具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在生长第6天可将66 mmol的乳酸基本转化完全, 生成17 mmol左右的丁酸。LY33菌株的重测序表明, 其编码基因整体变异较小, 与参考基因组相比, LY33菌株全基因组杂合比率为0.022‰,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变异总数21 590个(占整个基因组0.4666%), 插入缺失(InDel)突变总和594个(占0.0128%), 不存在拷贝数变异(CNV), 结构变异(SV)注释的变异总数103个(占0.0003%)。突变基因主要为与菌株生长、能量代谢调节、维生素合成(特别是生物素)有关的基因, 分布于2条染色体的多条序列上。LY33菌株框架图测序及其编码基因蛋白的功能注释表明, 其基因组序列长度4 627 127 bp, GC含量28.60%, 含有4 171个基因, 编码区总长度占比84.12%, 参与了糖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膜转运(membrane transport)和氨基酸代谢(amino acid metabolism)等多种代谢途径转化过程, 基因组中抗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杆菌肽、VanI糖肽抗性基因个数较多。【结论】 本研究从饲喂4%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健康仔猪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到1株利用乳酸快、丁酸转化率高的LY33菌株, 经鉴定为丁酸梭菌, 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可作为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用于微生态制剂产品。 相似文献
50.
Fujiko MINAMI-FUKUDA Makoto NAGAI Hikaru TAKAI Toshiaki MURAKAMI Tadashi OZAWA Shinobu TSUCHIAKA Sachiko OKAZAKI Yukie KATAYAMA Mami OBA Naomi NISHIURA Yukiko SASSA Tsutomu OMATSU Tetsuya FURUYA Satoshi KOYAMA Junsuke SHIRAI Hiroshi TSUNEMITSU Yoshiki FUJII Kazuhiko KATAYAMA Tetsuya MIZUTANI 《Th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 /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Veterinary Science》2013,75(12):1651-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