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林业   148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21篇
  213篇
综合类   790篇
农作物   266篇
水产渔业   92篇
畜牧兽医   140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白鲜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武子敬  冉靓  沈笑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693-14694
[目的]对白鲜皮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白鲜皮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中含有60个化合物,鉴定出51个。[结论]挥发油中棒酮含量最多,其次是榄香醇和有机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2.
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TPC为17-456 mg·100g-1FW,TFA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TPC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葡萄皮中,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果肉主要贡献酚酸类物质。利用HPLC法从葡萄果肉中鉴定出12种单体酚,其中包含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4种黄酮类物质,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等7种酚酸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结论】葡萄果实的性状是葡萄酒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葡萄酒酚类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果粒的大小、葡萄皮籽比例及果、皮、籽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通过酿酒工艺控制葡萄皮、籽和果肉中酚类物质进入葡萄酒的量可以改良酒的品质;根据葡萄酚类物质的特性,可有选择性的进行葡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93.
以胶合板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交换率与负荷因子之比3种环境因素,探究一种快速检测的方法,分析各环境因素对胶合板VOC释放的影响以及胶合板VOC释放规律。研究发现:胶合板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芳香烃、烷烃和酯类化合物;提高温度、相对湿度,减小空气交换率与负荷因子之比都能够加速胶合板TVOC释放,且释放初期影响明显,温度对胶合板 VOC释放影响明显;快速检测法测得胶合板 VOC释放周期比常规方法快约一倍,由此可进一步探讨加速胶合板VOC释放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9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技术提取挥发性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了金银忍冬( Loniecr a ma ckii Maxim)和蓝靛果忍冬( Lonicera caerulea L.)果实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2种果实中共鉴定出32种成分。其中在金银忍冬果实中分析出16种成分,包括3种烷烃类、1种酯类、4种醇类、5种醛类、2种酮类和1种萜烯类物质;从蓝靛果忍冬果实中鉴定出18种成分,包括4种醇类、11种酯类、1种醛类、1种酮类和1种酸类物质。2种忍冬果实中的酮类和烷烃类物质质量分数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5.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us aureus)、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rnolytic streptococcus)为试验菌,采用滤纸片法、二倍稀释法及皿内试验法,测定了5种芳香植物精油及精气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植物的精油及精气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在精油抑茵试验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茵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艾叶(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迷迭香(Rose marinus officinalis Linn)、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rav eolens L'Herit)、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对乙型链球菌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香叶天竺葵、罗勒、艾叶、薄荷、迷迭香.在精气抑菌试验中,5种植物1 g整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21.01%~67.52%,除迷迭香外,另外4种植物的抑菌率均在30%以上;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茵率为14%~78.89%,除艾叶、罗勒外,另外3种植物的抑菌率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96.
蟠桃采后贮藏前后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采后新疆蟠桃在贮藏前后期果实香气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 - SPME)与气-质联用(GC - MS)技术对蟠桃果实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比较溶剂萃取(LLE)、水蒸气蒸馏(SDE)和HS - SPME 3种提取方法对蟠桃香气成分分析的影响.[结果]HS - SPME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头50/30μm DVB/CAR/PDMS灰色,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50℃;HS - SPME - GC - MS在蟠桃果实贮藏前后期分别检测出53和44种挥发性物质.[结论]贮藏前后期蟠桃果实所含的挥发性成分有较大的差异,作为蟠桃香气的特征组分酯类和内酯类物质在贮藏第4周后含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7.
对山西老陈醋的抗氧化性和抗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老陈醋中多酚的含量达到4.865 mg/mL;50,200μL山西老陈醋对DPPH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的清除能力分别为50.2%和68.7%,对亚油酸体系自氧化抑制率分别为69.7%和78.7%。说明山西老陈醋具有较强的总抗氧化能力和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9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象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黄兰(Michelia champak L.)叶片和花瓣的挥发性成分;并提取叶、花挥发物精油,测定了不同质量分数的精油对大肠杆菌ATCC673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兰叶片与花瓣的挥发性成分中都含有香叶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物质,叶片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都是萜烯类物质,而花瓣的挥发性有机成分中除了萜烯类物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芳樟醇等醇类物质和安息香酸甲酯等酯类物质;黄兰叶片与花瓣的精油对大肠杆菌没有抑制作用,但质量分数为2.5%的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2.5%的叶片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率达到68.20%。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三种前体化合物对茅苍术组培苗中主要挥发油成分积累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栽培茅苍术的品质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在茅苍术组培苗MS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化合物,对组培苗进行一段时间培养后,超声提取植株所含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的量。[结果]添加木糖、异戊二烯和四氢呋喃对茅苍术组培苗的生长指标、挥发油得率及四种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均有影响。6g/L木糖组优化培养基中,检出挥发油中苍术酮、β-桉叶醇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达到4.23%和56.34%,分别比对照高出1.41和1.66个百分点;四氢呋喃组优化培养基中苍术酮、苍术醇和苍术素的相对百分含量均有提高,四氢呋喃浓度为0.07g/L时总挥发油含量较对照相比增加49.97%;添加异戊二烯到培养基中虽能提高苍术酮的相对百分含量,但对总挥发油含量的积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较对照分别减少23.67%、31.06%和7.10%。[结论]添加木糖和四氢呋喃对茅苍术组培苗中主要挥发油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而异戊二烯则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烟草多酚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烟草多酚类化合物在烟草生长发育、烟叶品质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遗传因素、生态因素、种植管理方式、调制技术、成熟度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烟草中多酚类化合物合成与积累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烟草科研工作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烟叶品质的提高和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