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5篇
  免费   324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林业   74篇
农学   97篇
基础科学   5篇
  42篇
综合类   716篇
农作物   94篇
水产渔业   748篇
畜牧兽医   1190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35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992.
为切实加强外来输入性寄生虫病的防控,防止在本区域危害蔓延。本文就一起输入性牛感染蜱虫的处置过程进行探讨,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为从根本上加强牛的跨区域引起管理,遏制外来性寄生虫病的蔓延势头,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索SPF鸡胚作为绵羊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感染模型的可行性,本试验用不同浓度绵羊肺炎支原体(108、109、1010 ccu/mL)经由卵黄囊和尿囊腔两个部位接种7日龄SPF鸡胚,通过统计鸡胚死亡情况和不同鸡胚组织样品中绵羊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率(PCR检测和支原体分离鉴定),确定绵羊肺炎支原体鸡胚感染方式、感染剂量和最佳分离部位,再用3株不同来源的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株感染鸡胚,观察其对鸡胚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鸡胚最佳接种途径为卵黄囊接种,感染剂量为109 ccu/mL、0.2 mL/只,最佳分离部位为卵黄液。3株支原体均能感染和致死鸡胚,并均能从卵黄液中分离到绵羊肺炎支原体,但对鸡胚的致病性存在一定差异:FL3株致鸡胚死亡率为45%,略高于MoGH3-3株(40%),二者均高于A3株(25%),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FL3株鸡胚检测阳率为100%,高于MoGH3-3株(85%)及A3株(90%),但差异也不显著(P>0.05)。本试验初步确定了绵羊肺炎支原体可感染和致死SPF鸡胚,不同分离株对SPF鸡胚致病力有差异,表明SPF鸡胚可作为下一步建立绵羊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感染模型的候选,为绵羊肺炎支原体致病性研究和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马兴树  强慧勤  杨锴 《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2):4103-4118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是导致不同日龄禽类局部和全身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人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毒力基因的重要储存宿主或来源。为深入理解APEC的感染过程、致病机理、宿主免疫应答及遗传抵抗机制、评估药物和疫苗防治效果,研究者通过不同途径建立了多种评估APEC毒力的实验感染模型。根据所涉及的系统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脉管系统、肌肉系统、皮肤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及鸡胚系统等。此外,尚有小鼠与大鼠感染试验及组织培养细胞和外植块感染试验等。作者重点介绍了不同APEC实验感染模型的建立、致病机制、宿主应答及应用。  相似文献   
995.
2019年8月,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某一牛场中出现了大批牛死亡现象,其病死牛主要表现为气性坏疽、化脓感染,并且全身实质器官有明显出血等特征。经统计发病率为30%,病死率为90%。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病料为剖检后当日死亡且病理变化明显的病死牛,确诊为牛魏氏梭菌和牛化脓隐秘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在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时发现,产生耐药性的药物有恩诺沙星、硫酸庆大霉素、盐酸林可霉素、链霉素。  相似文献   
996.
以FMDV持续感染模型动物牦牛的食道/咽部分离物(O/P液)为反转录模板,用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目的cDNA,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9菌株,再经重组质粒电泳、PCR和EcoRⅠ酶切鉴定.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China/99的同源性最高达93.4%,而与Akesu/58序列的同源性为90.3%;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8%、96.7%.  相似文献   
997.
大豆霜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豆霜霉病病粒接种、孢子囊人工接种胚轴试验以及病苗徒手切片观察,揭示出大豆霜霉病为系统侵染病害。种子表皮下的卵孢子越冬后,萌发侵染胚轴,形成系统侵染。带病种子是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通过不同温度下贮藏的种子,不同时期播种,发现温度对卵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影响很大,在室温下贮藏豆种以及适时播种可减少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不同品种的抗性试验表明,大豆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显著,采用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对1983~1987年的病害调查,发现降雨造成的高湿度对病害影响很大,尤其是7月份的降雨量,是大豆霜霉病流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98.
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及抗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对照组)、0.3%、0.5%、1.0%、2.0%壳聚糖,饲喂异育银鲫(体重46.20±3.56 g)二个月,测定鱼的生长与成活,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试验,并计算半致死量LD50。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均能极显著地提高鱼的增重,其中0.5%壳聚糖组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33.90%(P<0.01)。壳聚糖对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0.5%、1%壳聚糖组的异育银鲫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聚糖在异育银鲫饲料的适宜添加量为0.5%。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较系统地研究分析麦氏弧菌提取蛋白质.[方法]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纳升级反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RPLC-MS/MS)法系统分析了来源于美国龙虾的一株麦氏弧菌F5-1提取总蛋白和总蛋白直接酶解产物,并进行数据库检索鉴定蛋白质.纳升级反相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为:上样量为5ul,经C18预柱(200 μm ×0.5 mm,3μmn,120 A)脱盐10 min,再经过ChromXPC18-CL毛细管柱(75 μm×15 cm,3μ,m,120 A)分析,2%乙腈(0.1%甲酸)-98%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90 min,采用ESI-Q-TOF MS,在IDA采集模式下分析鉴定麦氏弧菌提取总蛋白酶解产物.[结果]直接酶解鉴定到1 538种蛋白质,通过Gene Ontolo-gy分析了麦氏弧菌F5-1提取总蛋白的分子功能、生物进程和细胞组分.提取的麦氏弧菌蛋白具有催化、结合、结构分子、转录调节因子等功能活性,其中催化活性的蛋白比例较大,且多为参与代谢进程的相关酶类.[结论]研究可为麦氏弧菌蛋白质组学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为指导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的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种养殖模式的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塘为试验对象,通过周期性的水样采集研究了虾池水体细菌数量、弧菌数量以及弧菌中非副溶血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比例变化规律与早期死亡综合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试验虾池在养殖初期弧菌数量较低,养殖过程中弧菌数量与细菌总数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当虾池中细菌总数高于2.5×104cfu/ml,弧菌数量高于1.5×103cfu/ml,非副溶血弧菌与副溶血弧菌的比例超过10∶1,虾池内极易发生早期死亡综合症。[结论]该研究结果可用于进行对虾健康养殖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