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3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01.
以养殖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例,通过对案例进行实地调查,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现有河豚鱼的供应链安全管理状况。首先,沿着供应链开展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分析,并对现有的信息记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根据对产业链的实地调查结果,结合河豚鱼食品安全的特殊性,确定了与全链可追溯性密切相关的11个关键环节;最后,通过借鉴欧盟水产品可追溯体系管理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围绕要规范的11个关键环节,制订了对每个环节可追溯性管理规范的必要信息细则模式。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养殖红鳍东方鲀可追溯性信息模型,对于规范中国河豚鱼供应链的安全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2.
The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ic myxosporeans, Enteromyxum fugu and Enteromyxum leei, were investigated in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tiger puffer, Takifugu rubripes. After naïve tiger puffer were fed gut tissue infected with both E. fugu and E. leei,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eparate tanks and kept at different constant temperature regimes between 10 and 25 °C. Regardless of the water temperature tested, E. fugu was consistently detected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60–100%), although no sporulation occurred at 10 and 15 °C. Development of E. leei and the onset of disease were suppressed by low water temperatures (<15 °C). However, a temperature increase to 20 °C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 leei, followed by an increase of disease rate in the fish.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water temperatures below 15 °C have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 fugu and E. leei, resulting in suppression of enteromyxosis at low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203.
以初始均体质量为(16.33±0.34) g的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为实验对象,利用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0、8%、16%和24%,分别记为HM0、HM8、HM16和HM24)的鱼粉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桶,每桶30尾鱼。每天表观饱食投喂3次。实验周期为56 d。实验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并未对实验鱼的生长、机体粗成分、肌肉粗成分、肌肉氨基酸组成、肌肉质地和血清生化指标产生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16%替代组增重率提高19%,显示出黑水虻幼虫粉低比例替代鱼粉具有潜在的提高生长性能的作用。与低比例(8%)替代组相比,高比例(24%)替代组降低了饲料效率,且具有升高肝体比和脏体比的趋势。黑水虻幼虫粉中含有较高含量的C12∶0和C18∶2n-6,能够满足鱼类对能量供应和18碳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黑水虻幼虫粉的添加提高了鱼体C14∶0和n-6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粉替代暗纹东方鲀幼鱼饲料中24%以内的鱼粉不影响鱼体的生长、体成分、肌肉质地和健康状态;低比例(8%~16%)替代还具有潜在的提高生长性能和饲料利...  相似文献   
204.
在水产养殖鱼粉鱼油供应相对紧缺的背景下,充分挖掘碳水化合物(糖类)的营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低氧是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的环境应激。大量研究表明,鱼类在低氧条件下主要利用糖来提供能量,但饲料糖源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生长和急性低氧耐受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玉米淀粉或糊精(玉米淀粉水解物)作为糖源,养殖8周后,测定生长、急性低氧存活率、代谢产物和低氧诱导因子(HIF)信号通路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淀粉组相比,糊精虽然不会影响红鳍东方鲀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但显著提高了其在急性低氧条件下的存活率。在常氧条件下,淀粉组和糊精组肝脏的糖原和乳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低氧条件下,糊精组肝脏的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淀粉组(P<0.05)。同时,糊精组肝脏hif-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subunit alpha)和hif-3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 subunit alpha, like)、肌肉hif-1α和vegf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淀粉组(P<0.05)。在低氧条件下,糊精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但淀粉组血清和肝脏的TG含量在低氧后却显著下降(P<0.05)。与常氧组相比,糊精组在低氧后的肌肉总蛋白含量、肝脏蛋白激酶B (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1, akt1)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 mtor)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但淀粉组肝脏的mtor基因表达在低氧后却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用易消化的糊精替代玉米淀粉激活了HIF信号通路介导的无氧糖酵解来为鱼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同时还可以抑制脂肪的分解和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了O2的消耗,从而提高了红鳍东方鲀对急性低氧的耐受性。本研究结果为鱼类耐低氧饲料的设计和健康养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5.
黄鳍东方鲀外周血细胞显微结构及血液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涂片经Wright染色液染色,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5种血细胞,无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目最多,单核细胞数目最少。与其他硬骨鱼类相比,黄鳍东方鲀的血液性状指标处于较低水平;而雌雄差异不明显。结果可作为黄鳍东方鲀的正常生理常数参考值。  相似文献   
206.
红鳍东方鲀死后僵直及生化变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养殖红鳍东方鲀为研究对象,活体速杀放血去内脏,设冰藏组和室温组进行6 d对照贮藏。贮藏期间观察记录鱼体死后僵直状态并监测僵直指数,跟踪分析肌肉生化变化,生化指标包括ATP及关联物、糖原、pH以及肌肉蛋白磷酸化等。结果显示,冰藏组在死后7 h左右才开始发生僵直,僵直指数最大可达89%,并可维持20~24 h;冰藏至第4天,僵直指数仍可分别保持在9%和16%。室温对照组中没有明显观察到僵直发生发展过程,虽然测出最大僵直指数为71%,但僵直现象转瞬即逝。死后贮藏过程中糖原水平迅速下降,室温对照组贮藏至第3天几乎消耗完全,而冰藏组消耗殆尽发生在5 d以后;肌肉pH分析结果与糖原变化趋势相似,冰藏组的pH值较室温对照组下降的慢,且高于室温对照组。速杀后至僵直开始,各处理组ATP均迅速消耗,IMP快速积累且为主要核苷酸降解产物;冰藏组IMP在第3天左右达到最大值9.5μmol/g,随后开始呈下降趋势,贮藏到第6天时IMP仍保持在7.5μmol/g左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室温对照组则为IMP在第1天达到最大值9.2μmol/g后迅速下降,Hx积累量明显增多。蛋白质磷酸化结果表明,鱼体死后的僵直状态...  相似文献   
207.
暗纹东方鲀胚胎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连续观察法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人工授精的受精卵的发育进行观察,详细记录了暗纹东方鲀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经人工催产所获得的暗纹东方鲀受精卵为圆形,鹅黄色且透明,平均卵径为1.118~1.274 mm,受精卵在水温21℃±0.5℃下,受精3h10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40 h30 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131 h 15 min开始孵出仔鱼。刚孵出的仔鱼全长(2.550±0.675)mm,肌节26~28对,卵黄囊大而侧扁,长径为(1.014±0.075)mm,短径为(0.904±0.095)mm。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33个时期。  相似文献   
208.
为提高刀鲚和暗纹东方鲀的池塘养殖效益以及获得大规格刀鲚鱼种,2021年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的4口池塘中进行了1+龄刀鲚(3 000尾/hm2)与暗纹东方鲀成鱼(12 000尾/hm2)的混养试验以及刀鲚生态自繁养殖试验。经过132 d的养殖,刀鲚出塘规格达到24.99~59.90 g/尾,成活率为15.0%~54.1%,其中有3口试验池塘获得了大规格刀鲚自繁鱼种,数量分别为2 515、2 871、3 399尾;暗纹东方鲀出塘规格在280.2~296.3 g/尾,单位面积产量达到3 372.8~3 502.5 kg/hm2,成活率达97.8%~100.0%。  相似文献   
209.
【目的】明确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5-羟色胺受体4(5-hydroxytryptamine receptor 4,HTR4)的分子结构、表达特征和功能,并探究HTR4基因SNP位点与暗纹东方鲀生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段克隆方法,分别扩增HTR4基因的3′RACE、5′RACE以及中间保守区域,将其拼接后获得暗纹东方鲀HTR4基因cDNA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HTR4基因在暗纹东方鲀脑、肾脏、肝脏、脾脏、心脏、卵巢、中肠、鳃、皮肤和肌肉等10种组织中的分布,以及其在卵巢5个不同发育时期(Ⅰ~Ⅴ期)的脑、肾脏、肝脏、脾脏、心脏、中肠、鳃和肌肉等8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利用Sanger测序法,筛查HTR4编码区生长性状相关的SNP位点。【结果】暗纹东方鲀HTR4 cDNA全长2 302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170 bp,共编码389个氨基酸,包含5个外显子;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暗纹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HTR4的一致性最高(99.53%),亲缘关系最近;三维结构预测显示,HTR4蛋白在鱼类中较为保守。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HTR4基因在暗纹东方鲀10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脑组织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中肠,肌肉组织表达量最低;HTR4基因在卵巢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8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发育的Ⅳ时期表达量最高。SNP位点筛查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HTR4基因第4外显子1 202 bp处存在1个同义突变SNP位点(c.1202 C>G),关联分析表明该位点与暗纹东方鲀肥满度性状显著相关(P<0.05),其中CC基因型个体肥满度较高。【结论】HTR4基因在暗纹东方鲀生长发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优良候选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暗纹东方鲀生长性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10.
刘玉  陈晓婷  吴靖娜  刘智禹  周常义 《水产学报》2023,47(9):099816-099816
河鲀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多以鲜食为主,为延长河鲀产品货架期,丰富河鲀产品种类,实验以暗纹东方鲀为原料,利用发酵技术研制河鲀鱼肠。采用戊糖片球菌、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作为发酵剂,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确定辅料配方,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发酵河鲀鱼肠的最优辅料配方按葡萄糖3%、食用盐2%、马铃薯淀粉10% (均为质量分数),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5%、发酵时间10 h、发酵温度35 ℃,最优发酵条件下的感官评价得分为79.70分。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的感官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发酵河鲀鱼肠的最佳配方和发酵条件,为开发发酵河鲀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