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36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调查并比较了野生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与养殖的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毒性。随机选取17尾野生横纹东方鲀并用2%乙酸两次煮沸法提取各组织中河鲀毒素TTX,超滤离心去除杂蛋白,之后采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免疫磁珠层析试纸条做定性检测,并对筛选出来的典型样本用国标小鼠生物法定量检测毒素含量与定性检测作对照,分析对比各组织TTX含量。野生横纹东方鲀肌肉和精巢TTX含量在0~7μg/g组织,由于个体差异处于无毒或弱毒水平;肝脏和卵巢TTX含量在4~400μg/g组织范围内,属于强毒水平;养殖菊黄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各组织均处于无毒水平。  相似文献   
142.
为了探究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组织内TTX含量与含毒组织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特征。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暗纹东方鲀肝脏、心脏等8个组织 TTX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qPCR)方法检测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α亚基基因家族成员scn1aa,scn1ab,scn4aa,scn4ab,scn5aa,scn5ab,scn8aa,scn8ab(以下简称“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各组织中TTX含量由高到低为脑(9.521±2.816μg/g)、心脏(4.271±1.129μg/g)、鳃(1.586±0.527μg/g)、肌肉(1.494±0.938μg/g)、肝脏(0.913±0.206μg/g)、皮肤(0.902±0.235μg/g)、肠道(0.894±0.215μg/g)和眼(0.864±0.287μg/g),脑、心脏组织为弱毒性,肝脏、皮肤、肌肉、眼、肠道、鳃组织为微毒性。RT-qPCR结果显示scn1aa、scn1ab、scn4ab、scn5aa、scn8aa、scn8ab基因均在肝脏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最高,scn4aa基因仅在肌肉组织表达,皮肤组织仅有scn4ab基因表达,且scn4ab基因在所有检测组织种均有表达,表达具有广泛性。钠离子通道基因在斑马鱼和暗纹东方鲀组织表达特征存在差异。scn4ab基因可能在东方鲀属鱼类耐受TTX分子基础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3.
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中毒症状,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盐度20,pH 8.30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0日龄)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8 h LC50值和96 h LC50 值(95%可信限)分别为3.855 mg/L (3.356~4.385 mg/L)和2.824 mg/L (2.672~2.987 mg/L),安全浓度为0.282 mg/L。  相似文献   
144.
4种渗透性抗冻剂对暗色唇鱼精子冷冻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冷冻保存条件下,以冷冻精子活力、寿命和细胞膜完整率为指标,检测二甲亚砜(DMSO)、甘油(Glycerol)、乙二醇(EG)和甲醇(MeOH)4种渗透性抗冻剂对暗色唇鱼(Semilabeo obscurus)鲜精以及对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渗透性抗冻剂对鲜精活力呈负作用,MeOH< EG< DMSO< Glycerol;抗冻剂对鲜精寿命呈负作用,MeOH< EG< DMSO和Glycerol;抗冻剂对鲜精细胞膜完整率呈负作用,MeOH< EG< DMSO< Glycerol.在鲜精活力为(36.17±4.06)%,寿命为(47.5±3.1)s,细胞膜完整率为(86.22 ±5.29)%时,经过短期冷冻保存,5% MeOH和5% EG解冻后暗色唇鱼精子活力最高,分别为(18.33±1.70)%和(17.83±2.67)%,与鲜精活力差异显著(P<0.05);5% MeOH和5% EG解冻后精子寿命最长,分别为(44.3±3.6)s和(42.8±5.5)s,5%MeOH解冻后精子寿命与鲜精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5% MeOH解冻后精子细胞膜完整率最高,为(85.67±1.11)%,与鲜精细胞膜完整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表明,DMSO和Glycerol并不适合作为暗色唇鱼精子冷冻的抗冻剂,MeOH和EG具有相似的保护作用,是暗色唇鱼精子冷冻保存潜在的渗透性抗冻剂.  相似文献   
145.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are of substantial concern when contaminating waters. We studied gene expression of larvae from river pufferfish, Takifugu obscurus exposed to EDCs. We cloned the full‐ or partial‐length cDNA sequence of genes related to the cortisol pathway, such as the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MR), heat shock protein (HSP) 70 and 90,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PEPCK) and the FK506‐binding protein 4 (FKBP52). The tissue and time‐dependent expression of mRNA was studied by real‐time PCR in T. obscurus exposed to two representative EDCs (bisphenol‐A and 4‐tert‐octylphenol). HSP70, HSP90, MR and FKBP52 mRNA expression level was much higher than GR and PEPCK expression. GR mRNA expression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after 48 h in both EDC‐treated fish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Both groups also showed down‐regulation patterns after 48 h. The initial expression of PEPCK in both groups was down‐regulated after 24 h. In the bisphenol‐A treated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FKBP52 showed substantially high up‐regulation from 6 to 48 h after exposure, and then strikingly reduced its expression level at 72 h. Our result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EDCs metabolizing system of T. obscurus and offers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possible use as a bio‐indicator of this commercially important aquaculture fish species.  相似文献   
146.
壳寡糖对红鳍东方鲀血液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壳寡糖(chitosan-oligosaccbarides,COS)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血清和血液生化指标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体质量为(129.2±3.1)g的红鳍东方鲀600尾,随机分为C0、C1、C2、C3 4组,每组设3个平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1000、2000 mg/kg的壳寡糖,经56 d饲养后,测定其血液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其攻毒耐受性。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全血中血小板数量(P0.05),各项指标随壳寡糖添加量的增加整体呈升高趋势;饲料中添加壳寡糖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P0.05);壳寡糖能明显提高红鳍东方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哈维弧菌的抵抗力。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2000 mg/kg壳寡糖能够提高红鳍东方鲀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7.
为研究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各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以及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等过程中的作用,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对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肾脏、脑、心脏、脾脏、肝脏、精巢和卵巢等组织进行了amh基因的表达分析以及不同发育时期(23、30、40、60、80日龄及2龄和3龄鱼)红鳍东方鲀个体水平上amh基因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3龄成鱼脾脏、肾脏和肝脏中的am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精巢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巢和脑(P0.01),其中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红鳍东方鲀23日龄、30日龄、2龄和3龄鱼中,雄鱼amh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同期雌鱼(P0.01),而60日龄和80日龄时雌鱼表达量显著高于雄鱼(P0.05),40日龄时雌、雄鱼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3龄时雌、雄个体性腺中am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龄鱼(P0.05);雄性幼鱼amh基因的表达量从23~30日龄呈增长趋势,且在30日龄时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而雌鱼整体amh基因的表达量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80日龄时雌鱼amh基因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amh基因在红鳍东方鲀的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8.

为了探索适用于体外培养的鱼细胞外源基因转入方法, 本研究通过构建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转录因子Sox2的重组表达载体pET32a(+)-Sox2-11R-6His, 诱导表达并纯化得到了C末端连接多聚精氨酸(11R)的重组蛋白Sox2-11R-6His, 以其与红鳍东方鲀精巢细胞系细胞共孵育12 h, 光镜观察结合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重组蛋白进入细胞的效率与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且最佳孵育浓度为8 μg/mL, 当重组蛋白质量浓度达到10 μg/mL, 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对外源蛋白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定位, 发现重组蛋白分布于细胞质, 部分进入到细胞核中。证明了穿膜肽11R可以有效运载转录因子重组蛋白至红鳍东方鲀的细胞系细胞中。本研究旨在将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的细胞基因递送载体穿膜肽应用于鱼类细胞系细胞。

  相似文献   
149.
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受环境条件的调节,冬季的低温会给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产业带来不利影响。为研究红鳍东方鲀耐低温机制,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抗冻蛋白(AFP)基因、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基因、高速迁移蛋白家族蛋白(HMGB1)基因、Y-box结合蛋白(YB-1)基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8℃、13℃、8℃和5℃),在红鳍东方鲀的肝、脾、肾、脑、心、肠、肌肉、性腺和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FP基因呈广泛性表达,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组织中AFP基因的表达量基本呈显著升高的趋势,在5℃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IRP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随着温度的降低,各组织中CIRP基因的表达量的升降程度有所不同,在肝、肾、脑、心、肠、皮肤中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脾、肌肉和性腺中表达量呈上升趋势。HMGB1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脑、心、肝和皮肤中也有较高的表达量;随着温度的降低,除肝脏外,各组织中HMGB1基因的表达量基本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8℃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YB-1基因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随着温度的降低,大部分组织中(脑、心、肠、肾、肝、肌肉和脾)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在8℃组达到最小值(P<0.05)。以上结果表明,4种基因表达水平因组织、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反映了这4种基因的功能特异性;在低温胁迫下,4种基因积极响应,表达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4种基因在红鳍东方鲀低温环境适应中可能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另外,从表达变化规律来看,8℃可能是红鳍东方鲀应对低温胁迫的关键调控点,过低的温度会造成其调控紊乱,这可为研究红鳍东方鲀低温应答调控机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50.
为探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耐低盐的分子机制,以自然海水组为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分析红鳍东方鲀幼鱼在盐度16、12、8和4胁迫下,鳃和肾中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Na-K-Cl cotransporter 1,NKCC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3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鳃和肾中均有表达,IgM和Hsp70基因在鳃和肾中的表达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NKCC1基因在鳃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肾(P0.05)。同一盐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鳃中IgM基因的表达量大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肾中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趋于平稳的趋势;同一时间内,鳃中低盐度组与对照组的IgM基因表达量差异比肾中差异更为明显。在鳃中,相同时间内NKCC1基因在各低盐度组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尤其在6h和72h两个时间点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肾中各时间点的表达量基本都高于0h表达量。在相同时间内,3h、6h、24h、72h的各低盐度组,在鳃中,Hsp70基因的表达量均与同一时间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在肾中,从6h开始,各低盐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以上结果表明,红鳍东方鲀幼鱼IgM、NKCC1、Hsp70 3个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盐度不同时间下存在差异,由此推测这3个基因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渗透压调节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