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3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541篇
林业   1483篇
农学   466篇
基础科学   333篇
  618篇
综合类   4887篇
农作物   1002篇
水产渔业   165篇
畜牧兽医   372篇
园艺   857篇
植物保护   188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367篇
  2014年   825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1052篇
  2011年   860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499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高校思政课学习动机问卷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研究与访谈的基础上,经过预测和正式施测,使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来编制问卷。结果发现:(1)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动机问卷由20个项目组成,分别属于认知修养动机、情绪情感动机、人际互动动机及获得认可动机。(2)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考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12.
Dendrochronological dating of fire scar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history of forest fire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fires and of slash‐and‐burn cultivation on forest structure were studied in eastern Finland. A total of 67 fire years were dated over an area of 26 km2. Forest fires increased towards the end of the 17th century and again towards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but decreased markedly in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mean fire interval was shorter near the historically known slash‐and‐burn cultivation areas than elsewhere. A forest survey map from 1913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forest structure after the cessation of slash‐and‐burn cultivation and forest fires. This map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younger forests were situated near old slash‐and‐burn cultivation areas, while the older forests were situated farther away from these. The proportion of deciduous tree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slash‐and‐burn cultivation areas.  相似文献   
913.
林业承担着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三重使命。培养和提供林业职业技术高技能型人才,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林业专业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本文阐明了构建延安高职教育林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在对现阶段延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和专业技术人才需求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构建延安高职教育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14.
为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并且能获得大量猪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采集新生健康长白猪脐带,取其脐静脉血管,灌注0.1%的Ⅰ型胶原酶,于37℃水浴消化10 min后收集内皮细胞,培养于含2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中,长满单层后用胰酶消化传代培养。并对培养的细胞形态学、相关抗原和其他特征以及对病毒的易感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Ⅰ型胶原酶消化后可获得大量内皮细胞,细胞培养后的形态学观察显示细胞贴壁生长良好,呈典型的铺路石状排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细胞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均呈阳性,内皮细胞比率可高达100%。传3代后的生长曲线显示细胞传代后延迟期小于1 d,对数生长期约3 d,第5 d进入平台期,第7 d开始脱落死亡。病毒感染试验表明所获得的内皮细胞对猪瘟病毒高度易感,病毒生长与常用的PK-15没有区别。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有效,为大量制备原代血管内皮细胞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15.
“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是优良的旱生牧草,但其果实带毛、粘连,不适宜机械播种,而且种子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湿度,在荒漠草原地区直接播种,建立旱作人工草地难度很大。先进行育苗后,采用机械化植苗技术植苗,在撂荒、退耕地建立旱作人工草地,具有成活率高、速度快、操作性强、成本低、简单易行的特点,可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效益显著,为荒漠草原地区生态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可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16.
驼绒藜属植物属于耐寒、耐旱、耐贫瘠、耐风蚀、繁殖力强的喜沙半灌木。综述了驼绒藜属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从采种与种子处理、地块的选择与整地、播种与育苗、草地的培育、苗期的管护等方面介绍了驼绒藜属植物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17.
驼绒藜属牧草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各种家畜均喜采食,用于冷季补饲更为理想。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区分布有驼绒藜,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区分布有华北驼绒藜。探讨了内蒙古驼绒藜属牧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种类分布及利用情况、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918.
对汪清林业局珍贵树种大径材林培育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动态经济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项目计算期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0.04%;财务净现值(ic=8.00%)为1 299.79万元;投资回收期为10.5 a。当销售收入下降10%时,内部收益率为8.02%;当经营成本上升10%时,内部收益率为12.86%;当建设投资上升10%时,内部收益率为16.02%,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的临界值8%,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919.
珍贵树种顶果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珍贵树种顶果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生物特性、分布、种子、苗木培育、栽培技术以及木材材性、用途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该树种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20.
香椿材用林丰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开展了香椿材用林不同品种、密度与施肥量的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椿造林第二年以九江种源地径增长最快,年均达2.016 cm;而树高增长以中密度2 m×2 m最大,年均增长0.606 m;复合肥株施0.75 kg对香椿后期地径、树高与冠幅增长效果最佳。提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采用九江种源、初植密度2 m×1.5 m与株施0.75 kg复合肥有利于幼林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香椿材用林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