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638篇
基础科学   36篇
  200篇
综合类   1153篇
农作物   2348篇
水产渔业   58篇
畜牧兽医   25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242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358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17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回归设计应用于大豆化学除草配方最佳剂量的筛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D-饱合设计法应用于大豆田化学除草剂混配最佳剂量的筛选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建立了拉索、丁草胺、广灭灵三种药剂用量与除草效果、杂草鲜重的数学模型,经X2与相关检验,模型的拟合度极好,具有推广价值。应用微机进行仿真模拟,获得了此三种除草剂混配应用于大豆田除草的最佳剂量为:(拉索87.7-128.7mL+丁草胺108.7~138.8mL+广灭灵50.1~63.1mL)/667m2。  相似文献   
142.
不同熟期大豆R4-R5期冠层某些生理生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应用冠层分析仪和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R4-R5期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生理、冠层内微生态环境。结果表明,不论熟期早晚,高产大豆群体的共同特征在于LAI较高,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全冠层的光合速率相对较高,从而使全冠层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结果增加了植株荚、粒数及粒重,特别是增加了中上部的荚、粒数。不同熟期间的高产群体冠层特征的差异在于早熟大豆的LAI相对较低,截获的光能多少对于产量形成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高产群体叶倾角小,叶片平展,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而晚熟大豆冠层郁蔽,LAI大,高产冠层各层次叶倾角大则有利于太阳辐射透射到冠层内部,增加群体内部受光量,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43.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 ,SNP)是指DNA序列上的单个碱基变异 ,它具有分布广、多态信息量大、易于检测和统计分析等优点 ,被称为继RFLP和微卫星标记后的第三代基因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等位基因间序列差异最为普遍的类型 ,可作为一种高通量的遗传标记。已建立PCR扩增目标序列及其产物测序和电子SNP(eSNP)等多种发现和检测SNP的方法。大豆等作物也已开展了SNP分析。  相似文献   
144.
EM处理对大豆增产作用机理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沈农6号大豆品种为材料,在大豆始花期进行叶面喷施EM500倍液,就EM在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机理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M处理可加速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株高,增大叶面积和比叶重,使其长势良好,为大豆高产、优质变定基础;EM还可改善大豆植株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使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EM处理可使大豆产量提高10.75%,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5.
[目的]为大豆的高产生理生态提供依据。[方法]在大豆高产田选用单基因型大豆鲁豆13、日选、黄沙、科丰6号、92-8,并等量混合种植组成包括6个双基因型大豆的11个处理,研究多基因型大豆的生理生态。[结果]双基因型群体日选+科丰6号的产量最高,比单基因型增产18.6%~44.7%。极值出现在日选+科丰6号中的生理指标有茎粗、分枝、叶数、中部叶重、上部叶重(第2峰值)、叶面积指数(第2峰值),与产量关系较为密切,但没达显著水平。高产双基因型的指标几乎均超出或接近单基因型高值,茎粗、分枝、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中上部叶重、产量有明显优势,产量较低的双基因型相反。盛花期中上部截留96.0%~97.0%、漏光损失1.0%~2.5%较为适宜;鼓粒期中上部截留65.0%~75.0%较为适宜,到达地面的光不宜超过10.0%。[结论]基因型搭配较单基因型增产显著,增产幅度达8.7%~44.7%,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量、中上部叶重明显提高,以尖叶品种与阔叶品种搭配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6.
地膜覆盖通过改善土壤环境,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和农田土壤N_2O的产生与释放。综述了地膜覆盖对农田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7.
茶树/大豆间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单作茶树、单作大豆和茶树/大豆间作)3种种植处理,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的变化及二者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作物根际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以茶树根际相关性最显著。说明茶树/大豆间作具有显著的种间促进效应,能有效调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8.
韩毅强  杜吉到  郑殿峰  张玉先  张文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059-10060,10114
[目的]为了掌握不同大豆(Glycine max)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环境下的相关变异及适应性。[方法]以93份大豆为材料,对大豆1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产量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3粒荚数、单株4粒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脂肪含量等性状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大于80%,可解释生物学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主成分1、2、4主要反映产量相关性状,主成分3、5、6主要反映品质相关性状。[结论]该研究可为大豆杂交亲本的选择和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9.
以桑叶粉和大豆粉为主要原料的人工饲料中,桑叶粉的含量在35%~55%之间为宜,大豆粉含量不宜低于30%;桑叶粉与大豆粉的质量对人工饲料质量均有很大影响;饲育稚蚕,春叶与秋叶均可,若要饲育壮蚕,则春叶成绩明显优于秋叶;经乙醇浸提大豆粉可明显提高疏毛率,但2龄后最好改为普通大豆粉饲料;人工饲料育的中系蚕个体的壮蚕饲育成绩优于日系蚕。  相似文献   
150.
陈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6-6398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大豆幼苗的伤害与膜质过氧化的关系以及保护酶系统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 以2个不同耐旱性的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干旱胁迫对大豆苗期叶片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质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轻度胁迫下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幅较小,重度胁迫时增幅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MDA含量与质膜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SOD和CAT活性分别在胁迫的第2天和第3天达到峰值,尔后下降,第6天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而POD活性在第3-4天达到峰值,尔后下降,第6天仍略高于对照。耐旱性品种比不耐旱性品种具有较低的质膜透性和MDA含量,同时具有较高的SOD、CAT和POD活性。[结论]为大豆抗旱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