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1篇 |
1篇 | |
综合类 | 28篇 |
水产渔业 | 60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缢蛏人工育苗及中间暂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对虾育苗设施进行缢蛏人工催产、浮游幼虫培育、稚贝培育和室外中间暂养。1997年出池稚贝平均密度76.26×104颗/m2(壳长501~920μm),最高密度111.15×104颗/m2(壳长501-811μm)。土塘中间暂养成活率91.25%(至亮长0.25cm左右),滩涂中间暂养成活率85.62%(至壳长0.2cm左右)。 相似文献
72.
乳山湾缢蛏养殖老化滩涂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翻耕和翻耕并筑池的物理修复方式对乳山湾西流区面积约为8.67hm^2的老化滩涂进行了修复和缢蛏养殖实验。实验从2003年3月投播蛏苗到2004年7月成蛏收获,共进行了16个月。结果表明,(1)翻耕30、45cm和翻耕筑池3种修复方式均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修复区缢蛏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区高0.33、0.26和0.59kg/m^2,平均壳长分别高1.9、1.4和6.1mm。3种修复方式中,以翻耕筑池的效果最佳。(2)修复区和对照区缢蛏产量与底质中硫化物和有机碳的平均含量大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与平均泥温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
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及对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Cu2+对缢蛏稚贝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根据96 h LC50值设定10、30、40μg/L 3个Cu2+质量浓度梯度进行暴露实验,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k)稚贝软体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研究Cu2+污染对缢蛏稚贝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u2+对缢蛏稚贝96 hLC50为309.742μg/L;不同浓度Cu2+胁迫下,96 h内缢蛏稚贝抗氧化酶(CAT、SOD)活力发生显著的变化(P<0.05),除最高组40μg/L在48 h时CAT活力被显著抑制(P<0.05)外,96 h内绝大部分时间点与沙滤海水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抗氧化酶(CAT、SOD)活性处于诱导状态;96 h内各暴露组缢蛏稚贝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认为,CAT、SOD活性及MDA含量变化可反映缢蛏稚贝受Cu2+伤害的程度,可用作缢蛏安全性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BC transporter)家族是最古老的膜蛋白家族之一,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对氨基酸、脂质、抗生素等物质进行跨膜运输,参与生物体内多种生理活动。目前,对软体动物ABC转运蛋白家族的鉴定,仅在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3种双壳类中有系统研究,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ABC转运蛋白家族的鉴定和表达模式分析尚未见报道。利用缢蛏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运用本地及NCBI在线BLAST程序、FGENESH+、SMART、Ex PASy、MEGA X、Mev 4.90和MapInspect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在全基因组水平系统地鉴定出52个缢蛏ABC转运蛋白,并对转运蛋白基因外显子数目、染色体定位等信息进行分析;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将缢蛏ABC转运蛋白家族分为8个亚家族,即ABCA~ABCH;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物种... 相似文献
75.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是IGF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参与IGF的运输、定位和生物活性调节。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和长PCR技术,克隆了缢蛏IGFBP基因的cDNA和DNA全长序列,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缢蛏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IGFBP mRNA的表达特征,并进一步筛选了IGFBP基因与生长性状相关的SNP位点。序列分析表明,缢蛏IGFBP cDNA序列全长631 bp,包括5'端非编码区60 bp,3'端非编码区136 bp和开放阅读框435 bp,编码144个氨基酸。该基因含有保守的IGFBP-N端,包含12个半胱氨酸残基,其中1~1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属于分泌型蛋白。IGFBP DNA全长3 122 bp,其中包含1个内含子(2 687 bp)和2个外显子(200和235 bp)。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GFBP mRNA在消化腺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缢蛏的稚贝期,IGFBP mRNA呈现高表达,而在其他发育时期表达量低。在IGFBP基因中筛选到4个SNP位点,其中1个SNP位点与缢蛏的壳长和体质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6.
Baobao Xue Benlong Shen Hao Li Delong Meng Donghong Niu Jiale Li Heding Shen 《Aquaculture Research》2020,51(4):1388-1397
The paper reports a study focused on breeding new rapidly growing and heat‐tolerant strains in a commercially important Asian bivalve,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To breed a new strain of S. constricta with fast growth and high temperature tolerance, complete diallel crosse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thre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culture populations from Zhejiang (Z), Fujian (F) and Guangdong (G) provinces, China. Larval and spat growth and the survival and heat tolerance of spats were compared in detail. The experimental serial growth traits extracted from larval and spat measurements (shell length and shell height)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six hybrid crosses and parental crosses at the larval stage; while at the spat stage, some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The hybrid crosses ZF (Z♀ × F♂), ZG (Z♀ × G♂) and FG (F♀ × G♂) outperformed the parental groups in shell length at the end of intermediate culture, with lengths of 21.77 ± 0.28 mm, 21.55 ± 0.29 mm and 21.44 ± 0.20 mm respectively. For spat survival rate, the hybrid cross ZF (Z♀ × F♂) had a significantly larger value (88.89 ± 4.16%) than all the other groups, and the hybrid cross ZG (Z♀ × G♂) had a significantly larger rate than the cross GZ (G♀ × Z♂) and parental crosses ZZ (Z♀ × Z♂) and GG (G♀ × G♂). The hybrid crosses ZF (Z♀ × F♂), ZG (Z♀ × G♂) and FG (F♀ × G♂) exceeded the parental groups in heat tolerance,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growth, survival and heat toleranc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rosses ZF, ZG and FG in this study were the best hybridization combinations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which could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zor clam aquaculture. This work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breeding new varieties (strains) that grow rapidly and are heat tolerant. 相似文献
77.
78.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方法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肠的结构,并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肠壁由内向外可分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缺乏肌层,其中粘膜层包括粘膜上皮和粘膜肌层。粘膜上皮为单层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微绒毛柱状细胞和分泌细胞构成。纤毛柱状细胞除了能运输食物外,还具有细胞内消化、贮存能量及细胞外消化的功能;微绒毛柱状细胞具活跃的吸收、细胞内消化和贮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以顶浆分泌方式分泌酶原和粘液,其分泌的酸性和中性混合粘液物质可起到润滑肠道、保护粘膜的作用,分泌的消化酶参与肠腔中进行的细胞外消化。粘膜肌层为薄层环行的平滑肌。粘膜下层为丰富的疏松结缔组织。肠道具有消化脂类的能力,还参与钙、铁等无机盐代谢。 相似文献
79.
缢蛏选优群体和全同胞家系早期生长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比较缢蛏早期的生长性能,以乐清湾的优良群体子四代为亲本材料,分别建立了群体繁育组(QF)、群体选优组(QX)和27个全同胞家系(F1、F2、…F30),其中F18、F24和F28 3个家系由于幼虫死亡率过高而淘汰,全同胞家系建立采用单对配对的方法。对各实验组的受精率、D幼率、变态率、不同阶段的生长速度和规格大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各实验组受精率、D幼率、D形幼虫大小和变态率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发育阶段各实验组的个体大小、生长速率不同,群体选优组(QX)在幼虫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显著大于群体繁育组(QF)。全同胞家系间存在着生长差异,其中家系F2、F7、F9、F13、F19壳长显著大于群体繁育组(QF);家系F5、F6、F14、F25、F27壳长显著小于群体繁育组(QF)。通过比较各家系和群体组早期的生长性能,筛选到优良群体和家系资料,为今后缢蛏良种的培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优良实践材料。 相似文献
80.
环境因子对缢蛏滤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滤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pH对缢蛏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当温度、pH值分别在15-30℃和6-9时,缢蛏的滤水率呈一个峰值变化,当温度为20℃、pH值为8时,其滤水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当盐度在6-30时,随着盐度的增大缢蛏的滤水率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