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林业   102篇
农学   48篇
基础科学   51篇
  335篇
综合类   434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96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反坡水平阶水土保持效益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昆明市松华坝水源区牧羊河中游坡耕地布设反坡水平阶与对照径流小区,观测2种径流小区的径流量、泥沙量、总氮及总磷输出浓度和输出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反坡水平阶径流量减少34.14%、土壤流失量减少57.17%、总氮和总磷输出量分别减少33.32%和33.82%。坡耕地修反坡水平阶起到了较明显的保水、保土、保肥作用,对控制面源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2.
针对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发展实际,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从资源、技术和政策等方面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详细介绍了在三峡库区柑橘、生猪、沼气产业基础上建立的循环农业成功模式——"猪–沼–橘"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2008~2009年累计在三峡库区的江津、长寿、开县等十余个沿江柑橘重点区县共计推广6700hm2,合计增收节支1.2亿元,解决了2万余劳动力就业,改善三峡水库水质、保护库区生态环境等效果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三峡库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3.
在三峡库区有代表性的重庆万州地区选择4种典型利用方式,运用土壤质量演化指数法,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三峡库区土壤质量演化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旱地转变成其他利用方式后,土壤质量均向良性方向演化,而且果园改善最大,菜地次之,撂荒地也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84.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种类进行物种查对、种类鉴别和相关资料查证,得出库区具有野果植物37科70属232种(包括2亚种、25变种、1变型)的初步结论,并结合库区自然环境条件和国家政策法规等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进行简要分析,并初步筛选出几种野果植物作进一步水土保持研究。  相似文献   
185.
关于三峡水库消落带治理的思考——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对水库消落带的治理研究显得非常滞后。在研究重庆开县消落区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建议:开展全面系统的消落带资源调查,建立资源数据库;编制、调整消落带治理规划;建立消落带资源环境监测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启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完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6.
马尔可夫链模型在森林资源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马尔可夫链建立了鄂西三峡库区森林资源时空变化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库区到2010年时林地面积达到830165hm^2,比目前增加4022hm^2,到2030年前后达到相对稳定状态,林地面积达到834638hm^2,比目前约增加10495hm^2,比现有林地增加12.7%。达到稳定状态时,森林资源总体结构与目前相比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林地覆盖率由目前的46.8%增加到62.4%,林地质量和生产潜力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7.
We studied the nutrient cycle of a planted forest of Pinus tabulaeformis in the Miyun Reservoir Watershed, Beij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biomass of P. tabulaeformis stands at age 29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is 92627 kg/hm2, and the total nutrient store is 695.17 kg/hm2 including nitrogen (N), phosphorus (P), kalium (K), calium (Ca) and magnesium (Mg). The sequence of their contents in different organs was given as follows: needle>branch> trunk>root. The annual amount of 85.37 kg/hm2 of five nutrient elements were assimilated by P. tabulaeformis, about 0.34% of the total store in soil, and 3.30% of available nutrient store in soil depth from 0 to 30 cm. The nutrient annual retention is 35.92 kg/hm2, annual returning 49.46 kg/hm2, the rain input 26.04 kg/hm2 to the five nutrient elements. The parameter absorption coefficient,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cycle coefficient and turnover period were cited to describe the nutrient elements cycl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lanted forest ecosystem of P. tabulaeformis.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the ratio of plant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to soil nutrient element content, and its sequence of five nutrient elements was given as follows: N>P>K>Ca>Mg.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is the ratio of the nutrient element annual uptake amount to the nutrient element storage in standing crops, and its sequence of five nutrient elements was: Mg>K> P>N>Ca. The big utilization coefficient means more nutrients stored in the plant. The cycle coefficient is the ratio of the nutrient element annual return amount to the nutrient element annual uptake amount, its sequence: Ca>N>P>K>Mg. Turnover period is the ratio of the nutrient storage in the crops to the annual returning, its sequence: Mg>K>P>N>Ca.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8, 30(3): 51–56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88.
余顺慧  邓洪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01-12004
在分析长江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这些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9.
密云水库水质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密云水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水土流失、畜禽与水产养殖废弃物、居民点生活垃圾与污水、化肥流失、网箱养鱼的残饵与粪便、水库沉积物的释放等。总氮、总磷等无机污染物质主要来自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白河流域,污染负荷主要来自汛期。1980-2002年,密云水库的总氮浓度偏高,总磷浓度较低。总氮、化学需氧量、叶绿素具有随年代而增加的趋势。溶解氧和透明度比较高,细菌、大肠杆菌、微囊藻毒素水平较低。20世纪90年代以前,密云水库的水质属于中营养状况,90年代以后总氮水平、TSICOD等指标达到或接近富营养化标准。2002年首次暴发大面积蓝藻水华。  相似文献   
190.
浙江省白溪水库水质指标季节性变化及其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溪水库水质指标季节性变化及其生态治理对策。[方法]对白溪水库的中心和闸前进行水样采集及实验室水质测定,并对水库水体中5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根据2007~2008年白溪水库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水库水体中水温、pH值、氟化物浓度、溶解氧浓度、大肠杆菌数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性。[结论]由于水库采取了生态治理措施,2008年白溪水库的水质优于200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